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昭西

作品数:4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篇压榨
  • 2篇压榨工艺
  • 2篇亚麻油
  • 2篇风味
  • 1篇顶空
  • 1篇顶空固相微萃...
  • 1篇椰子油
  • 1篇芝麻
  • 1篇芝麻油
  • 1篇熔融特性
  • 1篇热榨
  • 1篇棕榈硬脂
  • 1篇萃取
  • 1篇香气
  • 1篇香气成分
  • 1篇冷榨
  • 1篇麻油
  • 1篇固相微萃取
  • 1篇风味特征
  • 1篇风味物质

机构

  • 4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延边大学

作者

  • 4篇方昭西
  • 3篇刘国琴
  • 1篇刘新旗
  • 1篇张华
  • 1篇程威威
  • 1篇南阳

传媒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现代食品科技
  • 1篇2014功能...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芝麻油香气成分HS-SPME萃取检测参数优化研究
芝麻在200℃下烘焙20min,然后经压榨等工艺得到烘焙芝麻油(RSO).本文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烘焙芝麻油挥发性成分的萃取条件进行优化.文章对样品质量(0.5、1.0、...
方昭西刘新旗刘国琴程威威
热榨与冷榨对亚麻油风味物质的影响及风味特征成分分析被引量:9
2015年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热榨和冷榨工艺制得的亚麻油中的挥发性物质,对不同压榨工艺制得的亚麻油中的醇类、醛类、酮类等挥发性物质的含量及占总挥发性物质含量的比例进行探讨,并采用气味活度值(OAV)对不同压榨工艺下得到的亚麻油的关键性风味物质进行评价与确定.研究表明:热榨和冷榨工艺得到的亚麻油风味物质主要包括醇类、醛类、酮类、呋喃类、二甲基硫醚等;亚麻油的关键风味物质呈味次序依次为二甲基硫醚>己醛>丙醛>2-丁醇>1-己醇>3-甲基-1-丁醇>3-戊烯醇>2-甲基丙醇>2-甲基丁醇,其中二甲基硫醚和醛类物质在亚麻油整体风味中贡献率最大,醇类物质的贡献率最小,而酮类和呋喃类物质等由于其气味阈值较大,OAV较小,对亚麻油的整体风味无实际影响;热榨样品中二甲基硫醚及醛类物质的OAV远大于冷榨样品,因此,热榨亚麻油比冷榨亚麻油具有较浓的青草味或腥味.
刘国琴方昭西李琪
关键词:亚麻油压榨工艺顶空固相微萃取
椰子油与棕榈硬脂油物理混合及其结构脂熔融特性的比较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油脂的相容性和非等温结晶性质对油脂的口感品质有重要影响。为了拓宽椰子油和棕榈油的应用范围,开发以其为主要原料的专用油脂产品,本文通过GC-MS测得椰子油和棕榈硬脂油不同混合比例的总脂肪酸和Sn-2位脂肪酸组成,研究了脂肪酸组成与熔融特性的相关性,再利用脉冲核磁共振仪研究了椰子油和棕榈油的相容性,并用差式扫描量热仪对二者按一定比例混合的复配体系和酶法制备结构脂的非等温结晶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比例酶法制备结构脂中Sn-2位的月桂酸含量(12.35-46.72%)明显高于物理混合油(5.86-30.75%)。该复配体系整体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共晶现象,在较高温度(25-45℃)时,相容性较好。在非等温结晶过程中,在同一降温速率条件下,随着椰子油比例的增加,2倍链长的β′型晶体,转变为低熔点的3倍链长β′晶型。
张华南阳方昭西刘国琴
关键词:椰子油熔融特性
加工及储存条件对亚麻油关键性风味物质及氧化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油脂是人类三大营养物质之一,其既为人类提供能量,又为人类提供人类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必需脂肪酸,也对改善或提高食品的色、香、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油脂的风味和氧化稳定性是评价油脂好坏的两个重要指标,油脂的加工和储存条件对油脂...
方昭西
关键词:亚麻油压榨工艺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