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喉毒素致小鼠听神经病谱系障碍动物模型研究
- 毛彦妍张凤国白晓卉李建峰夏安萍王海波
- 山东省耳部感染细菌培养及耐药性特点分析
- 毛彦妍路遂闫文青李莉韩月臣樊兆民王海波
- Wnetl-cre条件性敲除Sox10基因对小鼠内耳螺旋神经节发育的影响及相关机制
- 第一部分,Sox10而非MMP-24调节小鼠胚胎时期内耳螺旋神经节的迁移 研究目的:哺乳动物听觉系统的发育受到内在基因和外在环境共同影响,是造成新生儿先天性耳聋的重要因素。内耳不同结构来自不同的干细胞它们分别迁移分化发...
- 毛彦妍
- 关键词:细胞迁移
- 乙状窦异常搏动性耳鸣50例临床病例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乙状窦异常搏动性耳鸣的疾病特点、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山东省耳鼻喉医院2014年2月至2020年7月经乙状窦手术治疗的50例单侧静脉源性搏动性耳鸣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女49例,男1例;年龄17~67岁,中位年龄44岁;右侧耳鸣45例,左侧耳鸣5例。术前耳鸣程度Ⅱ级4例,Ⅲ级11例,Ⅳ级22例,Ⅴ级13例。记录其耳鸣的特点、影像学检查结果、手术方法、术中所见及术后耳鸣变化。术后随访6~12个月。采用SPSS 26.0软件对手术前后耳鸣分级的差异进行符号秩和检验。结果50例耳鸣患者术后痊愈37例,术后无效(耳鸣无变化)8例,术后显效(耳鸣分级下降2级或以上)3例,术后有效(耳鸣分级下降1级)2例。经符号秩和检验,手术前后耳鸣分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70,P<0.05)。颞骨CT发现36例乙状窦憩室(其中17例合并乙状窦壁缺失)、12例乙状窦壁缺损、2例与乙状窦邻近的颞骨局部缺失。行乙状窦憩室封闭35例,乙状窦壁重建4例,乙状窦缩窄5例,单纯行乙状窦前乳突气房开放4例,行乙状窦前乳突气房开放联合乙状窦缩窄1例,行乙状窦前乳突气房开放联合乙状窦憩室封闭1例。结论静脉源性搏动性耳鸣多见于女性,常见原因可能为乙状窦憩室、乙状窦周骨质缺损等乙状窦壁异常,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可以采用手术治疗。
- 李莉韩月臣孙鹏程胡娜毛彦妍侯志强王海波樊兆民
- 关键词:乙状窦耳外科手术
- 中耳肌阵挛性耳鸣5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分析中耳肌阵挛性耳鸣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1年8月山东大学山东省耳鼻喉医院收治的中耳肌阵挛性耳鸣患者56例, 其中男23例, 女33例;年龄6~75岁, 中位年龄35岁;单侧耳鸣47例, 双侧耳鸣9例;耳鸣时间20 d至8年。记录耳鸣的声音特点、诱发因素、性质(频率等)、耳鸣时鼓膜情况、听力学相关检查(长时程声导抗、镫骨肌声反射、纯音听阈、短增量敏感测试、重振试验、响度不适阈)结果、前庭功能检查、面肌电图、影像学检查。采用口服卡马西平和/或手术治疗, 随访6~24个月, 观察治疗后耳鸣变化。结果耳鸣声音多样, 有"踩雪声、节律性击鼓声、白噪声"等。诱发因素包括外部声音、体位变化、触摸面部及耳周皮肤、讲话及咀嚼、眨眼等。单一因素诱发44例;2种及以上因素诱发9例;无明确诱发因素1例;1例耳鸣伴癫痫;1例外伤性面神经麻痹行面神经减压术后耳鸣患者于耳廓活动时可诱发患侧耳鸣。耳镜检查可见与耳鸣频率一致的鼓膜扇动12例, 长时程声导抗可见与耳鸣频率一致的波形;耳镜检查未见鼓膜扇动, 长时程声导抗亦可见与耳鸣频率一致波形者7例, 但波形改变速率较可见鼓膜扇动者相比更快。56例患者听力均无改变。1例耳鸣合并癫痫的6岁患儿, 予抗癫痫药物(托吡酯)后耳鸣消失;1例外伤性面神经麻痹行面神经减压术后耳鸣患者, 未行特殊治疗。54例口服卡马西平治疗的患者中症状完全控制10例;症状减轻23例;无效21例。卡马西平治疗无效的21例患者中采用手术治疗8例, 7例术后耳鸣消失, 1例先后行3次手术, 第3次手术后随访6个月, 未再出现耳鸣;余13例因个人原因拒绝手术治疗。结论中耳肌阵挛性耳鸣患者的耳鸣声音多样化、诱发因素多样化, 口服卡马西平等镇静类药物部分患者有效, 无效者可行手术治疗。
- 李莉闫文青艾毓毛彦妍鹿艳青韩月臣王海波樊兆民
- 关键词:耳鸣肌阵挛中耳
- Wnt1-cre条件性敲除Sox10基因对小鼠内耳螺旋神经节发育的影响及相关机制
- 第一部分 Sox10而非MMP-24调节小鼠胚胎时期内耳螺旋神经节的迁移研究目的:哺乳动物听觉系统的发育受到内在基因和外在环境共同影响,是造成新生儿先天性耳聋的重要因素。内耳不同结构来自不同的干细胞它们分别迁移分化发育,...
- 毛彦妍
- 关键词:螺旋神经节感觉神经元施万细胞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