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光宇
- 作品数:224 被引量:2,064H指数:15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上海市基础研究重大(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文化科学更多>>
- 常规MRI纹理分析鉴别良恶性乳腺肿瘤的价值
- 目的 探讨常规MRI纹理分析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的价值.方法 搜集我院经病理证实为乳腺恶性肿瘤病例36例和乳腺良性肿瘤33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常规MRI检查,包括横断位T1WI、T2WI、弥散加权DWI序列及增强T1WI....
- 张竹伟姚冀平龚健关清阮建萍华婷汤光宇
- 关键词:MRI纹理分析乳腺肿瘤
- 髂骨原发囊样骨肿瘤及瘤样病变的影像学诊断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分析髂骨囊样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穿刺或/和手术病理证实的46例髂骨囊样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影像学表现。46例全部行X线片检查,38例行CT检查,20例行MRI检查(增强16例)。结果:46例中骨肿瘤29例,其中良性肿瘤12例(骨巨细胞瘤4例,内生软骨瘤、软骨母细胞瘤各2例,血管瘤、骨母细胞瘤、骨样骨瘤、软骨黏液样纤维瘤各1例),恶性肿瘤17例(恶性巨细胞瘤、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各1例,软骨肉瘤、淋巴瘤各4例,骨肉瘤7例),肿瘤样病变17例(单纯性骨囊肿1例,邻关节骨囊肿、动脉瘤样骨囊肿、嗜酸性肉芽肿各2例,骨纤维异常增生症10例)。发病部位为髂翼39例,髋臼7例。病变主要表现为髂骨囊样骨质破坏,呈膨胀性改变30例,硬化环形成24例,病变内见钙化灶14例,软组织肿块20例。结论:常见的髂骨囊样骨肿瘤和肿瘤样病变一般都具有某些特征性的CT表现,必要时综合X线、MRI表现,可提高定性诊断符合率。
- 唐翠松李文彬杨世埙汤光宇李梅常城
- 关键词:髂骨骨肿瘤X线计算机
- 侵袭性葡萄胎的MRI表现及其病理基础
- 目的 探讨侵袭性葡萄胎的MRI表现、病理特点、MRI表现和病理间的关系,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对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侵袭性葡萄胎患者的MRI图像、病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分析MRI表现特征,及其与病理间的关系.结果 ...
- 唐翠松李宝平姚建华张琳赵炳辉汤光宇
- 关键词:葡萄胎侵袭性病理
- 显微CT对兔骨质疏松模型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探讨去势法联合皮质激素快速诱导兔骨质疏松模型椎体骨小梁Micro-CT动态变化规律。方法 40只8个月龄雌性大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n=20)及去势+肌注甲强龙组(B组,n=20)。术后第2、4、8、10周行血清骨转化标志物检测及离体腰5椎体Micro-CT扫描。每组在每个时间点动物数5只。结果两组vBMD在术后第8周开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BVF、Tb.N、Conn.D、Tb.Sp、SMI及Tb.Th分别在术后4、8周开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术后TRAP-5b迅速增高,至第4周达峰值,术后第4、8、10周,两组TRAP-5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BALP缓慢逐渐增高,至第8周才达峰值,术后第8、10周,两组BAL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去卵巢+肌注甲强龙可在8周内快速建立兔OP模型,骨微结构衰败早于vBMD变化而与骨转化标志物同步。
- 徐铮李冠武汤光宇刘勇张晓
- 关键词:骨质疏松骨微结构
- 小肠Crohn病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探讨小肠Crohn病的多层螺旋CT(MSCT)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5例小肠Crohn病的MSCT表现,分析病变肠管的数量、部位、肠壁厚度、增强后的强化特点及并发症。结果 MSCT均能显示小肠Crohn病的病变肠段,敏感性为100%。35例中共显示112段炎症肠壁,病变累及第6组小肠(回肠远段)35例,累及第5组、第4组、第3组、第2组分别为29例、16例、7例、4例,累及回盲部25例,广泛累及结肠4例。所有病例均表现为肠壁增厚,增强扫描显示病变肠壁有较明显强化,呈分层状或均一强化。肠系膜血管增生及"梳样征"21例,肠管周围蜂窝织炎13例,炎性肿块1例,瘘管2例,不全梗阻4例。结论 MSCT检查是小肠Crohn病的一种敏感的检查方法,小肠Crohn病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可判断病变的活动性及疾病的发展阶段,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田净丽汤光宇王非彭屹峰徐彧张长宝
- 关键词:小肠CROHN病
- 快速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在眼眶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探讨快速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MRI)在眼眶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1例眼眶占位性病例。方法患者眼眶占位性病变均行MRI快速动态增强扫描并得到病理证实。原始数据经GE Functool软件后处理,对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峰值时间、1分钟强化率及最大强化率等进行分析。主要指标时间信号强度曲线,1分钟强化率,最大强化率。结果眼眶良、恶性占位性病变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有各自特点,16例良性病变中12例表现为持续升高型,5例恶性肿瘤中3例淋巴瘤均为平台型;恶性肿瘤的1分钟强化率(150.47±42.18)大于良性病变(1 01.37±43.02)(P=0.021);海绵状血管瘤有特殊的充填式强化模式。结论MRI快速动态增强检查有助于眼眶良、恶性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眼科,2007,16:305-308)
- 姚建华陶晓峰汤光宇施增儒王金林高欣
- 关键词:眼眶肿瘤磁共振成像
- 常规MRI纹理分析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初探被引量:58
- 2017年
- 目的 探讨常规MRI纹理分析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且在术前2周内行双侧乳腺平扫T1WI、T2WI及延时增强T1WI扫描的乳腺病变患者69例的临床资料,其中恶性病变36例,良性病变33例.选取病灶最大层面图像,在MaZda软件中手动勾画病灶ROI,提取病变的纹理特征参数.通过MaZda软件提供的纹理特征选择方法选择最具有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价值的纹理特征参数,并采用纹理特征分类分析统计方法对所选的纹理特征参数的鉴别诊断效果进行评估.鉴别诊断结果以误判率的形式表示.MaZda软件提供的纹理特征选择方法包括交互信息(MI)、Fisher系数、分类错误概率联合平均相关系数(POE+ACC)及3种方法联合(Fisher+POE+ACC+MI联合法,FPM).MaZda软件提供的纹理特征分类分析统计方法包括原始数据分析(RDA)、主要成分分析(PCA)、线性分类分析(LDA)和非线性分类分析(NDA).结果 平扫T1WI、T2WI及延时增强T1WI序列中,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纹理特征主要来自T2WI序列,误判率最小为4.35%(3/69).纹理特征参数选择方法中,MI、Fisher系数和POE+ACC 3种方法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误判率接近,MI为15.94%~56.52%,Fisher系数为17.39%~56.52%,POE+ACC为17.39%~56.52%,FPM选择的纹理特征参数鉴别两种病变的误判率最低,为4.35%~53.62%.纹理特征分类分析方法中,NDA区分两种病变的误判率(4.35%~27.54%)明显低于RDA(33.33%~56.52%)、PCA(33.33%~53.62%)和LDA(15.94%~44.93%)3种方法,具有最优的鉴别诊断效果.结论 常规MRI纹理分析可用于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能为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 张竹伟华婷徐婷婷姚冀平龚健关清阮建萍汤光宇
- 关键词:乳腺疾病磁共振成像纹理分析
- MR影像报告数据系统鉴别良恶性乳腺肿块的价值初探
- 目的:评价美国放射学会的乳腺影像报告数据系统 (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da system,BI— RADS)在动态增强MRI诊断乳腺癌中的价值,并分析乳腺良、恶性占位的特点及部分动...
- 刘勇汤光宇李伟姚冀平赵文荣李彭
- 文献传递
- 乳腺癌MR动态增强与预后因子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7
- 2008年
- 目的探讨MR动态增强(DCE-MRI)活体评估乳腺癌预后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分析DCE-MRI参数与乳腺癌分子预后因子的相关性,对34例乳腺癌患者术前行DCE-MRI检查,病理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记录分子预后因子ER、Ki-67、c-erbB-2、uPA/PAI-1的表达情况,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分析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动态增强参数(强化率、峰值时间、初始斜率、流出率)与预后因子的相关性。结果曲线类型与uPA/PAI-1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507);峰值时间与ER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532),与Ki-67(r=-0.542)、c-erbB-2(r=-0.535)、uPA/PAI-1(r=-0.640)阳性表达呈负相关。结论部分DCE-MRI参数与乳腺癌预后因子表达具相关性,可以间接预测乳腺癌的预后,从而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
- 李彭汤光宇刘勇姚冀平李伟赵文荣
- 关键词:乳腺肿瘤磁共振成像预后因子
-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对冠状动脉瘘的诊断价值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MDCTA)对冠状动脉瘘(coronary artery fistula,CAF)的诊断价值及CT表现。资料与方法 11例CAF患者行MDCTA对比增强扫描,根据不同心率,采用不同扇区重组方法,获得最满意图像,并将原始图像行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组(CPR)、多平面重组(MPR)后处理,与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比较,探讨CAF的MDCTA表现及多种后处理技术联合应用的价值。结果 11例CAF共有21支瘘血管形成,起源分别为左冠状动脉(8支)、右冠状动脉(4支)、同时起源于左右冠状动脉(8支)、左锁骨下动脉(1支),出口共13支,分别为主肺动脉(9支)、左心室(2支)、左心房(1支)、右心室(1支)。在判断CAF瘘血管入、出口方面,VR和MPR均优于MI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种技术各有优缺点。结论 CAF瘘血管不仅可起源于右冠状动脉,也常起源于左冠状动脉或同时起源于两侧冠状动脉,流出口多为压力较低的肺动脉、右室。64排螺旋CT多种后处理技术的联合应用能准确直观地显示CAF,与CAG具有高度一致性,能为术前提供详细的影像学信息。
- 刘勇汤光宇李伟沈永菊冷永新李宝平唐翠松胡剑
- 关键词:冠状动脉冠状动脉瘘血管造影术诊断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