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哲雄

作品数:19 被引量:72H指数:5
供职机构: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细胞
  • 5篇肿瘤
  • 4篇免疫
  • 4篇癌组织
  • 3篇血清
  • 3篇乙酰肝素酶
  • 3篇结节
  • 3篇甲状腺
  • 3篇肝素酶
  • 3篇肝炎
  • 3篇癌细胞
  • 3篇SOCS-3
  • 3篇UPA
  • 2篇调节性
  • 2篇信号
  • 2篇信号转导
  • 2篇直肠
  • 2篇直肠癌
  • 2篇转导
  • 2篇胃癌

机构

  • 15篇连云港市第二...
  • 3篇吉林大学中日...
  • 2篇吉林大学
  • 2篇解放军第20...
  • 2篇蚌埠医学院附...
  • 1篇江苏大学

作者

  • 19篇张哲雄
  • 4篇周彦
  • 4篇刘小林
  • 4篇李建业
  • 3篇孙志超
  • 3篇周劲松
  • 3篇鲁凯
  • 3篇何成彦
  • 3篇姚壮凯
  • 3篇徐承来
  • 3篇耿强
  • 2篇王文军
  • 2篇裴海燕
  • 2篇贾芙蓉
  • 2篇赵丽纯
  • 2篇金艳红
  • 2篇滕士阶
  • 2篇王西珍
  • 1篇孙同运
  • 1篇王海

传媒

  • 4篇放射免疫学杂...
  • 2篇中国实验诊断...
  • 2篇海南医学
  • 2篇检验医学与临...
  • 2篇中华内分泌外...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6
  • 1篇2005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鼠心肌梗死后血管内皮生长抑制因子的时程变化
2018年
目的:研究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后不同时间血管内皮生长抑制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inhibitor,VEGI)表达及意义。方法:通过结扎SD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远端1/3建立心肌梗死模型,通过心电图变化判断是否成功。分别于术后1、2、3、4、5、6、7、8周开胸取左心室梗死区、梗死边缘区、非梗死区心肌,应用荧光定量PCR与Western blot检测VEGI基因及蛋白表达变化。结果:心电图变化提示造模成功,大鼠术后早期(1~3周)VEGI m RNA表达下调(P<0.05),而后期(5~8周)则表达显著增加(P<0.05)。与m RNA水平变化类似,VEGI蛋白水平在心肌梗死组大鼠术后早期(1~3周)表达水平下调(P<0.05),后期(5~8周)显著上升(P<0.05)。结论:VEGI作为一种血管再生抑制因子,在心肌梗死早期通过表达下调促进血管再生,进行梗死心肌代偿修复;而在心肌梗死后期通过表达抑制心肌梗死区血管再生,提示VEGI在心脏血管再生调节中有重要作用,有望成为缺血性心脏病治疗的新靶点。
王文军张哲雄周彦刘小林王西珍王彦
关键词:心肌梗死实时荧光定量PCR
树突状细胞/肿瘤细胞融合疫苗的制备及特异性抗肿瘤免疫作用的研究
何成彦李洪军丁怡敏谢风周劲松李秀孙景春徐雪松赵丽纯刘铁梅王海张哲雄裴海燕金艳红
近年来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恶性肿瘤的治疗,使当今医学界面临最大的挑战之一。随着细胞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发展,恶性肿瘤的生物治疗也取得突破性成就,为恶性肿瘤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该课题以目前鉴定的最有效的抗...
关键词:
关键词:疫苗树突状细胞
健康成年人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生物学参考区间的确立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 探讨健康成年人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生物学参考区间.方法 收集2018年11-12月在该院体检的健康成年人为研究对象,收集其血清标本.采用双抗体夹心法进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测定,根据不同性别、不同年龄进行分组,比较不同组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并利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在不同性别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参考区间为18.36~158.60 pg/m L,女性参考区间为16.11~121.46 pg/m L.结论 根据不同性别建立了该实验室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生物学参考区间,为临床的相关疾病诊断提供了参考标准.
张哲雄梁伟徐承来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双抗体夹心法
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期与病毒耐药基因突变相关性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研究乙肝病毒不同复制期与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用药后基因突变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为对象。经巢式PCR扩增及磁珠分离,制备焦磷酸测序单链模板,将PCR扩增得到HBV病毒P区和BCP区产物经焦磷酸测序进行突变频率检测,并在PyroMark ID遗传分析系统上进行焦磷酸测序。结果:检测乙型肝炎病毒DNA含量,按照HBV定量结果阳性(拷贝数≥103copies/ml)和阴性(拷贝数<103copies/ml)的标本分组分析,HBV定量阳性标本具有极高的敏感性。批量突变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率越高,突变率越高,检测率越高。结论:选择乙肝病毒的复制阳性标本,结合焦磷酸测序进行高通量、快速、准确检测耐药基因区突变,能满足临床批量用药检测及治疗方案设计的需要。
滕士阶周彦王文军郭晓霞冯岗孙同运张哲雄
关键词:突变乙型肝炎病毒耐药基因
丙型肝炎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与HCV-RNA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刘小林张哲雄周彦
关键词:CD4+CD25+调节性T细胞HCV-RNA丙型肝炎患者RNA表达健康体检者
甲亢患者治疗前后血清E-选择素、sICAM-1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2015年
目的测定甲亢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sICAM‐1)、可溶性 E‐选择素(E‐selectin)水平,探讨 sICAM‐1、E‐选择素与甲亢病情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检测22例甲亢患者治疗前后 sICAM‐1、E‐选择素水平。结果甲亢患者治疗前血清 sICAM‐1、E‐选择素水平明显高于甲亢患者治疗后血清中的水平(P<0.05)。结论 sICAM‐1及 E‐选择素参与甲亢发病过程,sICAM‐1及 E‐选择素可作为判断病情严重性的指标。
张哲雄滕士阶
关键词:甲亢SICAM-1E选择素
IL-17在宫颈癌患者中的表达被引量:2
2011年
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是一类主要由活化CD4+T淋巴细胞产生的具有促炎作用的细胞因子发挥着清除细胞外病原体的重要作用,与自身免疫和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Thl7细胞的发现,改变了人们对免疫调节、免疫病理和宿主防御的认识[1]。
张哲雄
关键词:IL-17癌患者CD4+T淋巴细胞宫颈肿瘤发生发展自身免疫
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人直肠癌组织中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的表达。方法应用RT-PCR法测定8例正常人直肠组织、16例直肠癌组织(青年组8例、老年组8例)中SOCS-3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直肠组织比较,青年组、老年组病人直肠癌组织SOCS-3mRNA的表达均呈降低趋势,老年组更为显著(P<0·01);老年组直肠癌组织SOCS-3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青年组(P<0·05)。结论SOCS-3基因在老年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张耀忠赵丽纯周劲松贾芙蓉张哲雄裴海燕金艳红何成彦
关键词:直肠癌
SOCS-3 mRNA在胃癌组织及胃癌细胞系中的表达
自从1997年SOCS家族被发现以来,其功能日趋明了。SOCS蛋白与细胞因子受体结合发挥负性调节作用。SOCS蛋白通过促进蛋白酶体水解JAK/STAT途径的信号蛋白发挥负性调节作用,SOCS这样蛋白信号可能促进蛋白的退化...
张哲雄
关键词:胃癌SOCS-3
文献传递
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血清HGF、uPA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检测结直肠癌患者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含量,探讨其在结直肠癌及其肝转移患者诊断及发展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22例经病理确诊的结直肠癌和13例结直肠癌合并肝转移患者以及2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HGF及uPA的含量,并比较二者含量在手术前后的变化。结果 35例结直肠癌患者与对照组相比较,血清中HGF及uPA含量显著升高,且分期越晚,HGF及uPA值越高,而其中13例合并肝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最为明显。35例患者手术后HGF及uPA表达较术前明显下降。血清中HGF的表达与uPA的表达相关。结论 HGF及uPA对结直肠癌的诊断、分期的判断具有一定的价值,可以作为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血清学指标,为预测早期肝转移提供依据。
李建业苗永昌夏春咸张哲雄冯传波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肝转移肝细胞生长因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