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肿瘤
  • 6篇直肠
  • 4篇手术
  • 4篇肠癌
  • 4篇肠肿瘤
  • 4篇UPA
  • 3篇乙酰肝素酶
  • 3篇直肠癌
  • 3篇直肠前
  • 3篇直肠前突
  • 3篇直肠肿瘤
  • 3篇前突
  • 3篇结节
  • 3篇甲状腺
  • 3篇肝素酶
  • 2篇医院管理
  • 2篇手术治疗
  • 2篇术后
  • 2篇双氢青蒿素
  • 2篇女性

机构

  • 18篇连云港市第二...
  • 5篇山西医科大学...
  • 3篇蚌埠医学院附...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21篇李建业
  • 5篇汪溪
  • 5篇任元满
  • 5篇耿强
  • 4篇陈宽仁
  • 4篇张哲雄
  • 3篇孙志超
  • 3篇蔺春芳
  • 3篇夏春咸
  • 3篇鲁凯
  • 3篇彭文岗
  • 3篇苗永昌
  • 3篇姚壮凯
  • 2篇李国宾
  • 2篇徐良
  • 2篇邓建武
  • 2篇赵成
  • 1篇钱宝明
  • 1篇孙兵
  • 1篇池澈

传媒

  • 5篇海南医学
  • 2篇江苏卫生事业...
  • 2篇临床医药实践
  • 2篇中国卫生产业
  • 2篇中华内分泌外...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2007年全...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医疗安全管理制度有效性评价的思考被引量:1
2018年
该文就医疗安全管理制度有效性评价的必要性、体系框架建立、评价指标制定原则和评价内涵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思考,提出从必要性、合理性、导向性和明朗性等方面来评价医学安全管理制度的有效性。
李建业袁燕狮钱宝明胡广云孙兵赵成施辉
关键词: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双氢青蒿素抗人结肠癌HCT116细胞作用的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研究双氢青蒿素(dihydroartemisinin,DHA)对人结肠癌HCT116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观察人结肠癌HCT116细胞中肿瘤转移相关因子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表达的变化。方法:MTT法观察不同浓度和时间DHA对HCT116细胞增殖抑制作用;AO/EB双染法及流式细胞仪AnnexinⅤ-FITC法检测HCT116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及图像分析法观察uPA蛋白的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MTT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DHA可以显著抑制HCT116细胞增殖(P<0.05);AO/EB双染法可观察到各实验组典型的凋亡细胞,流式细胞仪AnnexinⅤ-FITC法显示DHA可以诱导HCT116细胞凋亡具有浓度依赖性;免疫组化及图像分析显示uPA蛋白阳性单位明显下降。结论:DHA能够有效抑制HCT116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DHA能够下调HCT116细胞中uPA蛋白的表达。
汪溪李建业夏春咸陈宽仁徐良
关键词:结肠肿瘤双氢青蒿素UPAHCT116
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血清HGF、uPA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检测结直肠癌患者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含量,探讨其在结直肠癌及其肝转移患者诊断及发展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22例经病理确诊的结直肠癌和13例结直肠癌合并肝转移患者以及2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HGF及uPA的含量,并比较二者含量在手术前后的变化。结果 35例结直肠癌患者与对照组相比较,血清中HGF及uPA含量显著升高,且分期越晚,HGF及uPA值越高,而其中13例合并肝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最为明显。35例患者手术后HGF及uPA表达较术前明显下降。血清中HGF的表达与uPA的表达相关。结论 HGF及uPA对结直肠癌的诊断、分期的判断具有一定的价值,可以作为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血清学指标,为预测早期肝转移提供依据。
李建业苗永昌夏春咸张哲雄冯传波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肝转移肝细胞生长因子
左上腹网膜囊区肿块病变的诊断初探(附97例报告)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位于左上腹腔网膜囊占位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病理证实的网膜囊区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以胰腺层面作为参考层面,最大层面位置作为定位方法,并分析定性诊断要点及误诊原因。结果左上腹网膜囊区占位中,胃来源肿块41例;胰源性肿块23例;网膜囊内肿块18例;肠源性肿块11例;脾源性肿块4例。不同来源占位最大平面各不相同。术前误诊23例(24%),各组定位误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肿瘤的密度和形态无特异性。结论左上腹网膜囊区肿块主要来源于胃底和胰尾的恶性肿瘤;病变最大层面的位置及周围脏器形态对定位有一定价值;病变误诊主要由定位误诊造成;术前定性诊断较难。
汪溪陈宽仁李建业卞正乾
关键词:左上腹网膜囊肿块CT
综合手术治疗女性出口梗阻性便秘
在出口梗阻性便秘的患者中女性多见,其中尤其以直肠前突常见。过去总结过经阴道修补直肠前突治疗出口梗阻性便秘的病例,发现部分远期效果不甚满意。近两年作者对女性出口梗阻性便秘行综合手术治疗共14例,随访0.5-1年不等,效果满...
蔺春芳彭文岗任元满李建业
关键词:手术治疗出口梗阻性便秘临床疗效直肠前突
文献传递
Mile's术中骶前出血2例不同结果体会被引量:1
2009年
直肠癌根治术中,骶前出血是严重而危急的并发症,有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2%~5%.现介绍2例同是术中骶前出血.不同的治疗结果体会。
李建业陈宽仁汪溪
关键词:骶前出血
基于Delphi-AHP的县市级医院专科分级评价指标构建被引量:2
2021年
现行重点专科评价体系用于区分不同医院间专科等级差别,缺乏系统性、科学性的针对县市级医院内部专科分级管理的评价体系,不利于县市级医院内部专科的可持续发展。该文采用文献研究法、专家调查法、层次分析法构建一套既符合“十四五”国家临床专科能力建设规划要求,又便于县市级医院开展院内专科细化管理的分级评估指标体系,以此引导县市级医院各个专科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促进医院整体建设,成为解决医改新形势下县市级医院专科发展困境的关键。
张笑笑李建业赵成
关键词:临床专科指标体系
预防性横结肠造瘘与末端回肠造瘘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应用比较被引量:27
2015年
目的:比较预防性横结肠造瘘与末端回肠造瘘应用于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79例低位直肠癌行保肛并预防性肠造瘘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预防性横结肠造瘘33例,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46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造瘘口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资料具有可比性。横结肠造瘘组发生吻合口瘘2例(6.06%),末端回肠造瘘组4例(8.7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横结肠造瘘组切口感染发生率高于末端回肠造瘘组(P<0.05),其他造瘘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术前两组血清C-RP及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横结肠造瘘组术后24、48、72 h血清C-RP及IL-6水平均明显高于末端回肠造瘘组(均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前切术中,采用预防性横结肠造瘘与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在防止吻合口瘘方面效果相似,但末端回肠造瘘术在减轻术后创伤应激反应,减少并发症方面优于横结肠造瘘术。
李建业邓建武苗永昌
关键词:肠造口术吻合口瘘
直肠下段黏膜环形切除术治疗直肠前突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观察直肠下段黏膜环形切除术(PPH)治疗直肠前突的临床疗效。方法:用美国强生公司的PPH吻合器对32例直肠前突合并有不同程度的痔及直肠黏膜脱垂的患者行PPH手术。结果:全部病例经6个月~2年的随诊、复查,均排便通畅,临床症状消失,效果优者24例,良好6例,术后症状轻度改善2例,症状改善总有效率93.7%。结论:选择性直肠前突施行PPH术效果满意。荷包缝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技术。
杨瑞峰任元满彭文岗蔺春芳池澈李建业
关键词:便秘直肠前突PPH术直肠黏膜脱垂
Hpa、uPA 在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研究乙酰肝素酶( heparanase,Hpa)、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剂( urokinase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13例甲状腺癌及134例良性甲状腺结节组织中Hpa、uPA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Hpa、uPA蛋白在甲状腺癌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结果 Hpa、uPA在甲状腺癌及良性甲状腺结节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2.30%、89.38%和16.42%、11.19%,甲状腺癌组织中Hpa、uPA的表达高于良性甲状腺结节(P<0.001)。在甲状腺癌有、无淋巴结转移组Hpa、uPA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93.94%、100%和65.96%、74.47%,甲状腺癌组织中有周围淋巴结转移组Hpa、uPA的表达高于无周围淋巴结转移组( P<0.001)。 Hpa、uPA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成正相关性(r=0.437,P=0.021)。结论 Hpa、uPA检测在甲状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淋巴转移方面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李建业鲁凯姚壮凯耿强张哲雄孙志超
关键词:甲状腺恶性肿瘤甲状腺良性结节乙酰肝素酶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