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成军

作品数:17 被引量:129H指数:8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社会学政治法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文化科学
  • 3篇社会学
  • 2篇政治法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艺术

主题

  • 5篇大数据
  • 4篇网络
  • 4篇媒体
  • 4篇传播学
  • 3篇新闻
  • 2篇社交
  • 2篇受众
  • 2篇数字媒体
  • 2篇网络科学
  • 1篇新网
  • 1篇新闻叙事
  • 1篇新闻学
  • 1篇新闻学研究
  • 1篇信息流
  • 1篇信息流动
  • 1篇疫情
  • 1篇议题
  • 1篇因果
  • 1篇因果检验
  • 1篇因果推断

机构

  • 15篇南京大学
  • 1篇中国科普研究...

作者

  • 15篇王成军
  • 1篇杜骏飞
  • 1篇李媛媛
  • 1篇任磊
  • 1篇党明辉

传媒

  • 4篇中国网络传播...
  • 3篇新闻大学
  • 2篇传媒评论
  • 1篇东岳论丛
  • 1篇南京社会科学
  • 1篇科学.经济....
  • 1篇编辑学刊
  • 1篇中国传媒大学...

年份

  • 2篇2023
  • 5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社交机器人驱动的计算宣传:社交机器人识别及其行为特征分析被引量:13
2021年
近年来,社交媒体上的计算宣传行为愈演愈烈,社交机器人被广泛用于操控舆论、制造话题、转移注意力,成为社交媒体操纵的工具。准确识别社交机器人、分析社交机器人行为模式并了解社交机器人操控舆论的模式对社交机器人的治理至关重要。本研究选取2019‐2020年11个热议的社会公共事件,从计算宣传的技术属性和社会属性入手,综合使用人工特征提取与深度学习方法对220万微博账号的行为特征进行提取,基于模型融合等方法建立社交机器人识别模型。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根据每个事件中的机器人占比,抽样出一个由14万微博用户构成的数据集,并建立逻辑回归模型。研究发现社交机器人识别算法的平均AUC得分为0.88。微博上社会公共事件中的机器人既聪明又傻瓜。一方面,社交机器人借助低发文率、低活跃度逃避平台管制;另一方面,它们又喜好在同一时间段群体行动,同时发布高同质性文案。从操纵策略上看主要采用扩音方式(72.2%)而非引导方式;从实际效果来看,扩音作用也显著强于引导作用。综上,目前微博上的社交机器人在热点社会事件中表现出明显的特征和较高的可预测性,其社交媒体操纵策略主要是扩大声量而非引导舆论。
卢林艳李媛媛卢功靖刘熠王成军
计算社会科学视野下的新闻学研究:挑战与机遇被引量:11
2017年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计算社会科学时代,新的新闻生产方式和研究范式给传统新闻学研究带来了挑战和机遇。计算社会科学从数据、计算方法、网络科学理论等多个层面丰富了新闻学研究。本文尝试梳理计算社会社会科学的发展脉络,总结代表性成果,分析其对新闻学研究的影响。本文最后讨论了作为计算社会科学分支之一的计算传播学的定义,强调了从研究问题、数据、模式、机制和基本原理的角度来理解新闻学研究。
王成军
关键词:新闻学网络科学大数据
“今日头条”的技术逻辑:网络爬虫+矩阵筛选被引量:20
2015年
随着今日头条的崛起,聚合媒体开始进入公众的视野。这类媒体都是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筛选和推荐新闻:"它为用户推荐有价值的、个性化的信息,提供连接人与信息的新型服务,是国内移动互联网领域成长最快的产品服务之一"。自从2012年3月创建以来,今日头条至今已经累计激活用户3,1亿,日活跃用户超过3000万。本文尝试从技术层面分析今日头条的传播机制和相关原理。一、未来新闻:数据库支撑的新闻业态传播技术的变革,使得信息流动突破了渠道和技术的障碍。通讯产品将变得非常廉价,
王成军
关键词:网络爬虫新闻叙事信息流动超链接
人工智能对媒体行业技能与未来就业的影响——基于机器学习和网络分析的方法被引量:9
2023年
人工智能对媒体行业未来就业的挑战是确有其事还是杞人忧天?基于未来就业研究视角,本研究建立机器学习模型并发现:(1)内容生产类媒体行业处于中低风险区间,覆盖17%的媒体从业者;(2)内容生产类媒体行业以认知型技能为主,现阶段侧重写作、理解与表达沟通,未来技能更加偏向决策、服务、咨询;(3)计算机化水平、教育和职业类型显著影响媒体行业的收入。本研究厘清了媒体行业对于未来就业的困扰:媒体行业短期内不会被自动化所替代,但是在中期(广播、广电、广告)和长期(主编、记者、评论员)存在较强的被替代的风险。
卢林艳李玉端王成军
关键词:媒体行业未来就业人工智能
大数据计算与《纸牌屋》生成
2016年
本文探求根据大数据策划专题的可能性,目的是看大数据计算出来的受众爱好,是否能够为新闻IP变现建立受众需求的基础。王成军的这篇文章,以美剧《纸牌屋》作为对象来展现大数据运作的过程,这个流程本身对于新闻IP变现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可以借文章了解计算传播过程(获取数据、挖掘数据、互联网实验、推荐系统、分析反馈)对集体智慧的挖掘和运用,并最终将此方法推广到新闻IP变现领域的实践当中。
王成军
关键词:纸牌受众需求推荐系统变现
寻找公众注意力爆发的起源:以YouTube视频扩散为例被引量:4
2021年
公众注意力的爆发展现了信息扩散过程的急剧上升和下降现象,为研究者分析人们的注意力流动提供了大规模数据。通过测量网络视频的扩散数据,可发现视频扩散背后潜在的各种因素塑造了公众注意力的爆发。具体而言,公众注意力爆发与流行度、搜索量和社会影响力呈负向关系,而与系统推荐呈正向关系。在视频类别方面,新闻资讯类视频的爆发力最强,而受版权保护的视频爆发力最弱。通过阐述信息扩散的驱动力,本研究提出公众注意力爆发的暂时性假设,为理解公众注意力流动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同时对本研究发现的可推广性及其局限性进行了讨论。
王成军
关键词:公众注意力视频传播受众兴趣流行性
社会阶层与数字媒体中的注意力流动
数字媒体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加速了社会阶层的再生产。当我们上网、看新闻、浏览网页的时候,我们的注意力在不同的信息当中流动。数字信息构成了我们每日的精神食粮,充当着一种社会知识。从社会群体的角度而言,我们的注意力在形形色...
王成军
应急科普中的多元行动者:使用微博数据分析应急科普主体间的议程设置
2023年
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强制属性给议程设置带来的挑战,应急科普多元主体间如何进行有效的议程设置?聚焦于这一核心困惑,本研究将政府、媒体、团体机构、名人和普通用户视为社交媒体的应急科普主体,使用时间序列和网络分析方法分析了2020年1月至4月第一波COVID-19疫情期间的2000万条微博数据。研究发现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增强议程设置效果:(1)根据格兰杰因果检验的结果,相比于其他主体,团体机构和名人在应急科普主体间的网络议程设置中发挥了更加重要的作用;(2)信源网络相关性检验显示,通过影响名人进而引导公众关注核心信源有助于对公众进行议程设置;(3)核心议题随着疫情阶段的变化发生变化,对于建议科普类议题的关注集中于疫情暴发期和持续期;(4)议题间存在相互推动作用,可以通过关联议题推动对目标议题的设置。综上,抓住关键时期、发挥团体机构和名人的主体优势、引导公众关注核心信源、用关键议题引导关注目标议题有助于加强社交媒体多元主体间的议程设置。
李媛媛闫丽涵姜新雅任磊王成军
关键词:网络议程设置
计算传播学:作为计算社会科学的传播学被引量:23
2014年
计算社会科学为传播学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通过文本挖掘和引文网络分析,本文梳理了计算社会科学的相关文献,证实了计算社会科学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两大研究脉络:多主体建模和网络科学,而网络科学的发展和互联网大数据的广泛使用真正促进了计算社会科学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尝试从可计算化的视角定义了计算传播学,强调了人类传播行为的可计算性基础和对于大数据背后的模式、机制及普适原理的挖掘。同时,本文简要讨论了传播学可计算化的工具、目标及应用。
王成军
关键词:可计算性大数据网络科学
找回失落的参考群体:对沉默的螺旋理论的边界条件的考察被引量:15
2019年
本文以双重意见气候作为研究沉默的螺旋理论的框架,采用多主体建模的方法,将参考群体重新引入对沉默的螺旋的研究当中,重新考察了沉默的螺旋理论的边界条件,并分析了沉默的螺旋在不同的区域和时间中的差异。研究发现:在引进参考群体的情况下不能确保沉默的螺旋必然出现;沉默的螺旋效果是否能够稳定地出现要视大众媒体对其参考群体的影响力大小而定;沉默的螺旋效果的大小依赖于参考群体规模以及社区总人口规模,其演化受个体的空间分布的影响,而其增长率随着时间递减。
王成军党明辉杜骏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