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春

作品数:7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更多>>
发文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心肌
  • 4篇心肌梗死
  • 4篇介入
  • 4篇梗死
  • 3篇动脉
  • 3篇介入治疗
  • 3篇冠状
  • 3篇冠状动脉
  • 3篇冠状动脉介入
  • 2篇动脉介入治疗
  • 2篇型心
  • 2篇血栓
  • 2篇经皮冠状动脉...
  • 2篇冠状动脉介入...
  • 2篇ST段
  • 2篇ST段抬高
  • 2篇ST段抬高型
  • 2篇ST段抬高型...
  • 1篇动脉介入
  • 1篇心肌梗死合并

机构

  • 6篇新疆生产建设...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石河子大学医...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黄春
  • 1篇卢辉
  • 1篇李岳
  • 1篇邱强
  • 1篇刘克坚
  • 1篇杜广胜
  • 1篇王卉
  • 1篇郑民洁
  • 1篇杜晶
  • 1篇马鹏超
  • 1篇陈劢
  • 1篇李忠秀
  • 1篇陈强
  • 1篇马军庄
  • 1篇茶春喜
  • 1篇王博

传媒

  • 1篇河北医学
  • 1篇农垦医学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兵团医学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 1篇系统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6
  • 1篇201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并发消化道出血病例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消化道出血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冠心病术后较为常见的出血并发症,它会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并且可由于治疗矛盾引起支架内血栓,从而进一步增加患者的死亡率,PCI围手术期在抗栓和消化道出血之间找到平衡点是现在必须面临的棘手问题。本文分析两例典型病例PCI术后表现及并发症治疗,认为发生消化道出血时,根据出血程度,可停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停用氯吡格雷或者继续服用氯吡格雷,同时给予消化道出血的一般治疗,必要时行内镜下止血,可及时有效控制消化道出血,且尽可能避免支架内血栓的发生。
李岳黄春刘克坚杜广胜邱强
关键词: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消化道出血支架内血栓
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hs-CRP及CK-MB水平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0
2016年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hs-CRP及CK-MB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老年AMI患者按照治疗方法随机地分为对照组(n=50)与观察组(n=50),对照组采用尿激酶、硝酸酯类、抗凝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及血浆NT-pro BNP水平、血脂水平、MACE事件发生率、治疗前后血清hsCRP及CK-MB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LVEDD、LVESD及NT-pro BNP水平均显著小于治疗前(P〈0.05,P〈0.01),两组治疗后LVEF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两组治疗后TC、TG及LDL-C水平均显著小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水平也均显著小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对照组MACE总发生率为30.00%,显著高于观察组(10.00%)(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及CK-MB水平均显著小于治疗前(P〈0.05-0.01),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小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老年AMI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hsCRP及CK-MB水平,应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王卉黄春马军庄郑民洁陈强李忠秀王博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钙
彩超对诊先天性心脏病断对诊断效能的影响研究
2022年
分析探讨临床对于先天性心脏病疾病的诊断方式,通过实施彩超诊断的效果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年内(2019年11月-2021年11月)到本院进行治疗的疑是先天性心脏疾病的患者(80例)作为本次的观察研究对象,均对本文中的80例患者首先实施彩超检测,随后再进行X线片进行检测,以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实施彩超诊断,房间隔缺损封堵33、室间隔封堵32、动脉导管未闭封堵20、左冠状动脉右房瘘封堵术1,将彩超诊断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相比较,彩超诊断的确诊率为96.63%,误诊为1.12%,漏诊率为2.25%,彩超诊断先天性心脏病整体诊断符合率较高,并且诊断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比较,两者之间的数据相比无差异(P>0.05);采用彩超诊断(先天性心脏疾病)的诊断灵敏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93.26%,、94.38%,两者之间的数据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发现,灵敏性数据之间的比较差异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特异性的数据比较差异(P<0.05),但差异较小;而X线片诊断先天性心脏病的确诊率低于彩超诊断,误诊率和漏诊率高于彩超诊断(P<0.05),特异性和灵敏性均低于彩超诊断(P<0.05)。结论:临床采用彩超诊断的方式针对与先天性心脏疾病进行诊断,临床应价值比较高,并且实施彩超诊断方式显示检测的图像更加清晰,更加有利于医师的判断,做出正确的诊断结果,这样也更加有利于临床先天性心脏疾病患者的治疗方案的制定,便于患者可以及时有效的接受治疗,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郭倩黄春梁晶星
关键词:彩超诊断先天性心脏病
急诊PCI与延迟PCI对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预后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和分析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及延迟PCI对高血栓负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ed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非随机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在新疆兵团第一师医院住院治疗的高血栓负荷STEMI达到TIMI3级的19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支架置入时间分为急诊PCI组(n=64)与延迟PCI组(n=128),急诊PCI组患者实施PCI手术,延迟PCI组患者7~14 d后实施PCI手术,比较两组纽约心脏病协会分级、心功能指标、并发症情况及远期预后。结果延迟PCI组术后30、90、180 d的心功能分级均优于急诊P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急诊PCI组相比,延迟PCI组患者STEMI发生后30、90、180 d左心室射血分数水平更高,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脑尿钠肽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延迟PCI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91%(5/128),低于急诊PCI组的14.06%(9/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10,P<0.05)。延迟PCI组的心肌梗死后不稳定型心绞痛及心衰再住院情况均优于急诊P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与急诊PCI相比,高血栓负荷STMEI患者应用延迟PCI治疗对于改善其心功能及远期预后效果更加明显。
杜晶冯琴黄春
关键词: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IABP联合冠脉介入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中的短期效果评价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联合冠脉介入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疗效、安全性及院内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医院心血管监护病房2019年01月至2021年05月期间24例因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应用IABP联合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2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9例(79.17%),女性5例(20.83%),平均年龄60.46±13.16岁,入院平均动脉压为70.56±10.36mmHg,比较患者置入前和置入后临床特点及院内死亡率、30天内死亡率及主要死因,分析IABP相关并发症。结果:24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IABP成功植入24例,成功植入率为100%,19例患者冠脉介入治疗成功,成功率为79.17%;IABP平均工作时间为58.47±32.64小时,IABP术后24小时收缩压112.59±16.23 mmHg、舒张压67.91±11.23 mmHg、平均动脉压82.80士15.68 mmHg、血氧饱和度92.28%±7.09%,较术前收缩压89.42士11.13 mmHg、舒张压58.16±7.73 mmHg、平均动脉压70.56±10.36 mmHg、血氧饱和度82.16%±9.41%提高(P<0.01),术后24小时心率83.56±11.48次/分,较术前99.29±25.99次/分下降(P<0.05)。住院死亡率25%(6/24例),83.33%(5/6例)死于心源性休克。30天死亡率37.5%(9/24例),77.8%(7/9例)死于心源性休克。IABP相关并发症3例,发生率12.5%,并发症的死亡率0%。多因素分析显示冠脉病变累及左主干及三支病变是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30天不良预后的临床特征。结论:IABP联合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能有效改善血流动力学,但住院死亡率、30天死亡率仍较高,心源性休克仍为主要死因;IABP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临床使用安全性高。
卢辉梁晶星马鹏超刘忠杰迪力热巴·肉孜刘勇湛黄春陈劢茶春喜
关键词:IABP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心源性休克
尿激酶原溶栓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效果研究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尿激酶原溶栓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20年4月本院进行治疗的90例STEMI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对照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行PCI治疗。观察组行PCI联合使用尿激酶原治疗。比较两组TIMI血流分级、TMPG分级、心肌灌注水平和心功能。结果:观察组干预后TIMI血流分级、TMPG分级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心肌灌注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心肌灌注水平均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LVEDD、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LVEDD均低于干预前,LVEF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LVEDD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原溶栓联合PCI治疗STEMI效果较好,可以改善患者的TIMI血流分级、TMPG分级、心肌灌注水平、心功能,应用价值较高。
黄春李岳迪力·热巴
关键词:尿激酶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