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单飞

作品数:70 被引量:207H指数:9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13篇专利
  • 8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3篇医药卫生
  • 8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文学

主题

  • 13篇成像
  • 12篇影像
  • 11篇结节
  • 9篇肺癌
  • 9篇肺结节
  • 8篇图像
  • 8篇灌注
  • 7篇肺炎
  • 7篇X线
  • 7篇X线计算
  • 7篇X线计算机
  • 6篇肺部
  • 6篇病变
  • 6篇病灶
  • 5篇医学图像
  • 5篇医学图像处理
  • 5篇图像处理
  • 5篇肿瘤
  • 5篇免疫缺陷
  • 5篇孤立性肺

机构

  • 47篇复旦大学
  • 20篇上海市公共卫...
  • 9篇常州市第一人...
  • 5篇苏州大学附属...
  • 3篇金坛市人民医...
  • 2篇上海科技大学
  • 2篇上海联影智能...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复旦大学附属...
  • 1篇北京积水潭医...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苏州大学
  • 1篇天津工业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大学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北京大学首钢...

作者

  • 66篇单飞
  • 23篇施裕新
  • 21篇张志勇
  • 7篇曾蒙苏
  • 6篇宋凤祥
  • 6篇沈杰
  • 5篇邢伟
  • 5篇邱建国
  • 4篇薛向阳
  • 4篇王青乐
  • 4篇周粟
  • 4篇杨姗
  • 4篇何欣源
  • 3篇陈刚
  • 2篇朱小云
  • 2篇陆阳
  • 2篇石亮荣
  • 2篇刘豪
  • 2篇缪熙音
  • 2篇蒋亚平

传媒

  • 6篇中国临床医学
  • 5篇放射学实践
  • 4篇临床放射学杂...
  • 2篇中华放射学杂...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右江医学
  • 2篇国际医学放射...
  • 2篇中国医疗设备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当代医学
  • 1篇淮海医药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江苏医药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计算机科学
  • 1篇中国肺癌杂志
  • 1篇临床肺科杂志

年份

  • 2篇2024
  • 7篇2023
  • 8篇2022
  • 2篇2021
  • 7篇2020
  • 6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7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R扩散加权成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MR)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学证实的前列腺癌患者32例MRI影像学表现,观察病变位置、形态及信号特点。结果发生于周围叶者24例(75%),发生于前列腺中央叶者3例(9.4%),瘤灶累及周围叶与中央叶分界不清者5例。26例(81.2%)DWI表现为高信号,表观弥散系数(ADC)图为低信号;6例(18.8%)表现为DWI及ADC图等或稍低信号。结论结合DWI及ADC图的典型信号特点,可提高MR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
朱小云吴杰赖天慧颜雯单飞
关键词: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前列腺癌
一种肺部CT与MRI影像融合算法
本发明属于医学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肺部CT与MRI影像融合算法。其是将图像融合置于逆问题模型下,在变分框架下构建损失函数,并通过最小化损失函数求取最优解。本发明利用图像在小波域下的研究优势,将小波系数...
郑忍成王鹤单飞杨舒一施裕新
医联体智能化采集影像质量控制专家共识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随着分级诊疗制度的推行,我国已成立诸多医联体,并通过云技术实现影像互通与协同诊断,但各医院影像质量控制标准和实现程度不一,导致在医联体内推行影像互通互认存在一定问题。为基于人工智能技术于5G影像云平台项目建设中形成医联体内影像质量控制,特达成此共识,旨在为建立医联体质量控制体系提供参考。
陈财忠郑介志陈刚陈克敏陈爽单飞顾建英顾雅佳李克汪登斌萧毅杨军詹翊强张纪阳熊芳舒周建军
关键词:诊断显像
2488例低剂量CT早期肺癌筛查初步研究
何欣源单飞侯钦国冯明祥宋言峥施裕新张志勇
多层螺旋CT在诊断结缔组织病肺间质病变致肺动脉高压中的价值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病肺间质病变致肺动脉高压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临床确诊为结缔组织病、且怀疑伴有肺动脉高压患者60例,每位患者均给予DR胸片、彩色多普勒超声及多层螺旋CT下高分辨率CT检查。以主肺动脉直径大于29mm、主肺动脉直径与降主动脉直径比值大于1作为多层螺旋CT诊断肺动脉高压的依据,与相应DR胸片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肺动脉高压比较。结果多层螺旋CT诊断肺动脉高压42例(42/60)与相应DR胸片诊断肺动脉高压37例(37/60)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肺动脉高压44例(44/60)具有很好的一致性(Kappa≥0.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能明确诊断结缔组织病肺间质病变致肺动脉高压,同时能提供肺间质病变的信息,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邱建国潘解萍喻少波邢伟单飞丁玖乐
关键词:结缔组织病肺间质病变肺动脉高压高分辨率CT
上海地区重型及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特点与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表现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总结重型及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点与胸部CT表现,探讨病情好转的影响因素,为临床诊治重型及危重型COVID-19提供经验。方法收集2020年1月23日至2020年3月5日在我院诊治的25例重型及危重型COVID-19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治愈出院患者与未治愈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点,并进一步分析治愈出院患者在进展期和恢复期实验室指标的变化。观察患者胸部CT基本表现,并使用基于CT影像的智能化肺炎病灶定量分析软件定量病灶体积百分比,评估肺部病灶随病程变化的演变特点。结果25例(3例死亡)COVID-19患者中男19例、女6例,年龄为65(63,75)岁,BMI为25.60(23.51,28.65)kg/m^2,22例有明确流行病学史,首发症状以发热(22例)、咳嗽(14例)最常见,18例合并基础疾病。12例治愈出院(中位住院时间为25.5 d)、13例未治愈(死亡3例、住院时间>25 d且病情未缓解者10例)。与未治愈患者相比,治愈出院患者的BMI较低,从发病至进展为重型或危重型的时间较长,CD4^+T淋巴细胞计数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D4^+T淋巴细胞计数高是重型及危重型COVID-19患者治愈出院的独立保护因素(P=0.031)。12例治愈出院患者恢复期淋巴细胞绝对值、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高于进展期,CRP水平、红细胞沉降率(ESR)、降钙素原水平均低于进展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1例患者于进展期行胸部CT检查,均表现为双肺多肺叶以外周带及背侧分布为主的磨玻璃影与实变影,其中胸膜增厚20例,双侧少量胸腔积液9例,纵隔淋巴结肿大8例;12例治愈出院患者恢复期均复查胸部CT,均表现为病灶不同程度吸收好转,部分形成不规则纤维网格影或条索影,胸膜增厚及双侧少量胸腔积液均有不同程度吸收。由定量分析病灶体积随病程变化的曲线图可见,1
周粟袁敏宋凤祥施楠楠单飞蒋超施裕新
关键词:重型危重型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T淋巴细胞
肺癌多层螺旋CT灌注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8年
CT灌注作为一种非介入性评价组织血流灌注状态的功能成像方式在肺癌的诊断、抗血管生成类药物疗效判断方面有重要价值。就肺癌CT灌注成像的基本原理、检查方案及其成像特点和临床应用等进行综述。
单飞张志勇
关键词:肺癌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灌注成像
胸部低剂量CT辅助诊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被引量:11
2020年
目的探讨胸部低剂量CT(LDCT)辅助诊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50例咽拭子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阳性的COVID-19患者。首次胸部CT采用常规剂量扫描(常规剂量组),随访胸部CT采用LDCT扫描方案(LD组),对2组图像质量进行评价。采用Kappa检验分析2名医师评价2组图像质量结果的一致性,比较2组图像质量及2种CT扫描方案X线有效辐射剂量(ED)。结果2名医师图像质量评分一致性较高(Kappa=0.65,P<0.05)LD组与常规剂量组之间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93,P=0.35)。LD组ED[(2.43±0.66)mSv]较常规剂量组[(4.02±1.03)mSv]减少约39.55%(t=0.85,P<0.01)。结论胸部LDCT可用于临床筛查和辅助诊断COVID-19,图像质量可满足临床诊断要求,且能降低辐射剂量,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侯钦国施楠楠宋凤祥施裕新花鑫艳单飞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
3.0T MRI肺结核影像学表现及图像质量评估
目的探究3.0T MRI对肺结核的检出率并评价其信号特点及图像质量。方法 39名肺结核患者行CT和MRI检查。MRI序列包括:T1WI starvibe、T1WI vibespair、T2WI fBLADE、T2WI s...
严琴琴杨舒一单飞沈杰陆阳侯钦国施裕新
关键词:肺结核MRI影像学表现图像质量评估
文献传递
CT容积灌注诊断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临床应用评价被引量:15
2011年
目的评价常规胸部CT结合CT容积灌注(CTVP)诊断孤立性肺结节(SPN)良、恶性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搜集行首过法CTVP的SPN65例,其中恶性43例,良性22例。先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明确CTVP参数诊断阈值,并通过四格表行2项参数的联合试验。由两名低年资和两名高年资医师回顾性盲法阅常规胸部CT图像,做出诊断(方法A);再阅常规胸部CT及CTVP资料,作出诊断(方法B)。采用ROC曲线比较每名医师采用诊断方法A与B的准确性有无统计学差异。通过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诊断方法A及B的一致性。结果当BF=50ml.100g-1.min-1、BV=3ml/100g、PS=10ml.100g-1.min-1时,CTVP诊断SPN良、恶性的敏感性分别为93%、86%及86%,特异性分别为59%、68%及77%。BF+PS及BV+PS的序列实验联合特异性均为82%。联合运用常规胸部CT和CTVP,四名医师诊断SPN良、恶性的敏感性分别为91%、95%、95%及95%;特异性分别为86%、91%、95%及82%。四名医师方法B的ROC曲线下面积均大于方法A(P均<0.05)。四名医师方法A的ICC=0.612;方法B的ICC=0.854。结论与仅采用常规胸部CT相比,结合首过法CTVP可提高放射科医师诊断SPN良、恶性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单飞张志勇曾蒙苏杨姗王剑蒋亚平
关键词:孤立性肺结节灌注成像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