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影像
  • 4篇影像学
  • 4篇影像学诊断
  • 4篇影像诊断
  • 4篇肿瘤
  • 4篇成像
  • 3篇性疾病
  • 3篇血管
  • 3篇体层摄影
  • 3篇体层摄影术
  • 3篇免疫缺陷
  • 3篇疾病
  • 3篇AI
  • 3篇磁共振
  • 3篇磁共振成像
  • 2篇胆管
  • 2篇胆管内
  • 2篇胆管肿瘤
  • 2篇胸部
  • 2篇胸部感染

机构

  • 16篇复旦大学
  • 10篇上海市公共卫...
  • 2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健康医学...
  • 1篇上海联影智能...
  • 1篇上海依智医疗...

作者

  • 22篇宋凤祥
  • 15篇施裕新
  • 6篇单飞
  • 4篇沈杰
  • 4篇曾蒙苏
  • 3篇周建军
  • 3篇张志勇
  • 3篇丁玉芹
  • 2篇周俊
  • 2篇陆阳
  • 2篇冯艳玲
  • 2篇周康荣
  • 2篇何德明
  • 2篇刘建建
  • 1篇吴东
  • 1篇阚彤
  • 1篇张利军
  • 1篇程增辉
  • 1篇李桂明
  • 1篇蒋超

传媒

  • 4篇放射学实践
  • 2篇中国临床医学
  • 2篇世界感染杂志
  • 2篇中国医疗设备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复旦学报(医...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肝脏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公共卫生与临...

年份

  • 1篇2025
  • 3篇2024
  • 2篇2023
  • 4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9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瞬时弹性超声预测肝切除安全性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肝切除是治疗肝脏外科疾病的重要方法,而术后肝功能衰竭则是其最严重的并发症,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1]。术前肝脏储备功能的准确评估是决定手术安全的重要保障。常用的评估方法虽然各有优势,但仍存在较多不足。
黄杨卿朱慧余良河宋凤祥李桂明薛芳王国英阚彤
关键词:安全性肝切除超声预测肝脏储备功能肝功能衰竭
MRI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应用价值初探
2023年
目的:探讨MRI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新冠肺炎患者的CT及MRI图像。MRI序列包括T2WI、超短TE回波时间(UTE)序列、T1WI。以CT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比较MRI单一序列及联合序列对肺内不同性质病变(磨玻璃病变、实变影、条索影)的检出及显示情况,其中MRI序列所示肺内病变进行5分法评分,≥4分认为满足临床诊断需求。结果:58例患者中,CT共检出185个病灶,其中磨玻璃病变138个,实变影32个,条索影15个。T2WI对病变的检出率为92.43%(171/185),与联合序列相等,略高于UTE序列[87.57%(162/185)],T1WI检出率较低,仅59.46%(110/185),各序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对于磨玻璃病变的检出,T2WI与联合序列相等[89.86%(124/138)],稍优于UTE[83.33%(115/138)],T1WI检出率较低,仅45.65%(63/138),各序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磨玻璃病变显示评分≥4分者,T2WI、UTE、T1WI及联合序列分别为80.65%(100/124)、85.22%(98/115)、65.08%(41/63)及91.94%(114/124),各序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以联合序列与UTE对磨玻璃病变的显示较理想,其中联合序列最佳。对实变影及条索影的显示各序列均达到100.00%,图像评分均≥4分,检出及显示性能与CT等同。结论:T2WI及UTE对新冠肺炎肺内病变,特别是磨玻璃病变的检出率均较高;对于磨玻璃病变的显示,UTE效能较理想,最接近CT图像,而各序列联合进一步提升了对磨玻璃病变的显示效能;对实变影及条索影各序列的检出与显示均较理想。因此,MRI各序列联合可作为新冠肺炎检查及随访的有效替代工具,可应用于辐射敏感人群。
齐华丽宋凤祥赵芳章礽荫施楠楠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肺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影像表现
2011年
本文综述了肺移植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影像表现,旨在提高肺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影像诊断水平。
宋凤祥施裕新张志勇
关键词:MDCT
艾滋病合并肺癌的 CT 表现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分析、总结AIDS合并肺癌的临床及CT表现特点,提高对AIDS合并肺癌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17例AIDS合并肺癌患者的临床及CT表现。结果:AIDS合并肺癌以中年男性多见,常合并肺部感染。CT多表现为外周分布的类圆形、分叶状软组织肿块,多合并纵隔和/或肺门淋巴结肿大。伴有肺部感染者与不伴肺部感染者相比,在肿块分布、外形、密度、邻近肺野及胸膜改变、肿大淋巴结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但肿块较大、伴有胸水在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检验,P=0.02;Fisher确切概率法,P=0.04)。结论:中年男性AIDS患者伴有肺部机会性感染时,若肿块较大、出现胸水且对症处理后效果不明显时,应考虑到肺癌的可能。
程增辉施裕新袁敏宋凤祥张志勇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肺肿瘤
脐尿管腺癌的计算机断层尿路造影(CTU)表现特点及其临床价值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脐尿管腺癌的计算机断层尿路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urography,CTU)的表现特点及其临床价值,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脐尿管腺癌的CTU表现,包括肿块的部位、形态、大小、密度、强化方式及程度等。结果 8例病理诊断均为腺癌或黏液腺癌。CTU均表现为脐尿管与膀胱交界区囊实性或实性软组织肿块,肿瘤与脐尿管长轴一致。4例肿块同时向膀胱腔内外生长,4例肿块位于腔外。肿块形态不规则,7例伴有周围膀胱壁增厚、强化,肿瘤密度欠均匀,5例肿块内可见多少不等钙化,6例可见低密度无强化区。增强扫描示7例呈不均匀轻中度延迟强化。结论 CTU能够反映脐尿管腺癌特殊的发病部位及其特征性CT征象,有利于术前对该病的正确诊断及分期。
丁玉芹何德明张利军宋凤祥周建军曾蒙苏
关键词:脐尿管腺癌
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MSCT表现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探讨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MS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病理证实的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MSCT表现。结果:MSCT表现为小结节影(1~3cm)14例(73.6%,14/19),大结节或团块影(>3cm)6例(31.6%,6/19);肺段或亚段分布的实变影8例(42.1%,8/19),磨玻璃影3例(15.8%,3/19);6例(31.6%,6/19)合并CT晕圈征,5例(26.3%,5/19)合并空气新月征或空洞影,2例(10.5%,2/19)可见中心低密度征,5例(26.3%,5/19)合并胸水。结论: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主要征象是单发或多发的结节伴空洞形成及肺段或亚段的实变,而出现结节晕圈征和空气新月征时,则高度提示侵袭性肺曲霉菌病。
宋凤祥施裕新宰淑蓓冯艳玲
关键词:肺曲霉菌
全国胸部感染性疾病影像诊断高峰论坛暨全国胸部感染性疾病影像诊断学习班会议纪要
2009年
本文为2008年11月6日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召开的全国胸部感染性疾病影像诊断高峰论坛暨全国胸部感染性疾病影像诊断学习班圆满成功的会议纪要。共200多名代表出席,来自全国各地的16位知名专家对胸部感染性疾病影像学诊断研究的前沿问题共16个方面进行了精辟的阐述和分析,与会代表进行了深入广泛的交流,并对本次会议给予肯定的评价。
宋凤祥施裕新
关键词:感染性疾病影像学诊断
AI自动定位技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胸部CT检查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AI自动定位技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胸部CT检查中的价值。方法收集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确诊COVID-19患者174例,行胸部CT检查,其中87例使用AI自动定位CT(联影uCT528),87例使用常规CT(日立SCENARIA CT)检查,两种设备均采用低剂量计划CT扫描。采用χ^2检验评价两台CT图像扫描野(Field of View,FOV)中心定位、Z轴扫描范围准确性;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患者受辐射剂量,并由两名放射科高年资医生对AI定位CT扫描图像进行五分法双盲评分,并采用kappa检验评价图像质量结果一致性。结果AI自动定位CT的FOV中心定位、Z轴扫描范围准确率均为100%,高于常规CT的87%和88.5%,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效辐射剂量平均为(1.83±0.33)m Sv,低于常规CT,平均为(2.35±0.43)m Sv,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I定位及常规CT图像质量的优良率均为100%,两名医生图像质量评价一致率分别为97.7%、96.6%(Kappa=0.84、0.71)。结论AI自动定位技术无需放射技师直接接触患者,有利于降低医务人员感染风险,同时在保证图像质量基础上,FOV中心定位及Z轴扫描范围准确,患者受X线辐射剂量更低。
沈杰施裕新宋凤祥花鑫艳陆阳单飞
关键词:CT
新冠肺炎多模态精准影像诊断和AI创新性研究与应用
施裕新单飞张志勇宋凤祥杨舒一高耀宗吴子彦石磊冯瑞孙丽
该项目属于重大公共卫生安全的新发传染病医学影像学与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交叉领域,建立了以新冠肺炎影像及AI为核心的快速精准诊断、疗效评估、重症化预测及放射感染控制的整体方案,实...
关键词:
关键词:影像诊断医学影像学
AIDS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的胸部CT表现被引量:12
2019年
目的: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PM)感染的胸部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AIDS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PSM)患者的临床及胸部CT表现。结果:52例AIDS合并PSM患者中,胸部CT表现为磨玻璃密度影或斑片影19例(占36.5%)、实变影7例(占13.5%)、粟粒结节(≤5mm)25例(占48.1%)、结节(>5mm,≤3cm)16例(占30.8%)、肿块(>3cm)1例(占1.92%)、空洞7例(占13.5%)、支气管扩张7例(占13.5%)、肺间质病变31例(占59.6%)、心包积液5例(占9.6%)、胸腔积液11例(占21.2%)、胸膜增厚23例(占44.2%)、纵隔淋巴结肿大32例(占61.5%)。病变累及双侧肺38例(占73.1%)、累及肺段数≥2者42例(占80.8%)。6例肺部无病变,但临床表现均异常。结论:AIDS合并PSM患者的胸部CT常见征象为磨玻璃密度影或斑片影、粟粒结节或结节、间质病变、胸腔积液及纵隔淋巴结肿大,其中磨玻璃密度影、散在多发随机分布的粟粒结节或结节、肺间质病变、病变多为双肺、多叶段分布较具特点,结合发热、特异性"脐凹"样皮疹、CD4^+ T淋巴细胞计数<20个/μL等特征,可高度提示该病诊断。
石秀东黄诗雯詹艺何欣源周粟宋凤祥沈杰陆阳单飞施裕新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马尔尼菲青霉菌皮疹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