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丽娟

作品数:5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3篇肿瘤
  • 3篇结肠
  • 2篇直肠
  • 2篇结直肠
  • 2篇癌发生
  • 2篇癌细胞
  • 2篇肠癌
  • 1篇单个核细胞
  • 1篇凋亡
  • 1篇氧化偶氮甲烷
  • 1篇胰腺
  • 1篇胰腺癌
  • 1篇胰腺癌细胞
  • 1篇胰腺肿瘤
  • 1篇增殖
  • 1篇增殖抑制
  • 1篇杀伤
  • 1篇杀伤活性
  • 1篇树突

机构

  • 5篇南京大学医学...
  • 3篇南京鼓楼医院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谢丽娟
  • 4篇于成功
  • 2篇曹萍
  • 2篇张涛
  • 1篇吕瑛
  • 1篇邹晓平
  • 1篇汤爱荣
  • 1篇刘文佳
  • 1篇马超
  • 1篇张敏
  • 1篇张敏

传媒

  • 2篇胃肠病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华胰腺病杂...

年份

  • 5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Faecalibacteriu mprausnitzii在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发生中的作用被引量:4
2015年
背景: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Fp)是人类肠道中数量最占优势的细菌之一,与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CAC)的发生密切相关。目的:研究Fp对CAC发生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应用氧化偶氮甲烷(AOM)和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CAC模型,将52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A组(AOM+DSS)、B组(AOM+DSS+Fp)、C组(AOM+DSS+Fp上清)、D组(空白对照),第92天处死小鼠。评估DAI,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和IL-10含量;HE染色观察肿瘤分级;免疫组化法检测肠道肿瘤组织中VEGF、COX-2、NF-κB表达。结果:A、B、C组小鼠成瘤率分别为100%、100%和77.8%,主要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A组肿瘤负荷显著高于B组(P<0.01),B组脾脏指数显著高于C组(P<0.01)。A组血清TNF-α含量显著低于B组(P<0.05),IL-10显著升高(P<0.05)。A、B、C组肠道肿瘤组织中VEGF、COX-2、NF-κB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Fp活菌对实验性小鼠肠道肿瘤的发生率无明显影响,而其上清能减少肿瘤发生率。Fp活菌及其上清均可能通过调节TNF-α、IL-10表达来减轻肠道肿瘤负荷。
谢丽娟卢学嘉于成功
关键词:氧化偶氮甲烷硫酸葡聚糖结肠肿瘤细胞因子类
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在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发生中的作用
谢丽娟于成功
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基因组DNA上调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h1型免疫应答增强对人结肠癌LoVo细胞的杀伤活性
2015年
背景: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Fp)是一种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的肠道共生菌,研究发现结直肠癌患者肠道内Fp数量明显减少,可能与肿瘤发生有关。目的:探讨Fp及其基因组DNA(fD NA)干预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对人结肠癌LoV o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及其免疫学机制。方法:将Fp、fD NA或酶解fD NA(d-fD NA)与分离自健康成人的PBMCs体外共培养,MTT实验检测PBMCs对LoV o细胞的杀伤活性,ELISA法检测PBMCs培养上清液中的Th1、Th2型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含量,real-time PCR检测PBMCs Th1、Th2特异性转录因子T-bet、GATA3表达。结果:与未予干预的PBMCs相比,fD NA干预能显著增强PBMCs对LoV o细胞的杀伤活性(P<0.05),同时促进PBMCs的IFN-γ分泌和T-bet mRNA表达(P<0.05),抑制IL-4分泌和GATA3mRNA表达(P<0.05)。Fp和d-fD NA均未显示出上述作用。结论:fD NA能增强PBMCs对人结肠癌细胞的杀伤活性,其机制可能与上调Th1型免疫应答有关。
张涛张敏汤爱荣曹萍谢丽娟于成功
关键词: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4LOVO细胞
胰腺癌细胞FOXP3表达对DCs活化及其免疫功能的影响
2015年
目的探讨胰腺癌细胞FOXP3表达对树突细胞(DCs)活化及其!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设计并合成靶向FOXP3的siRNA(siRNA—FOXP3)及阴性对照siRNA(siRNA—NC),转染胰腺癌PANC1细胞,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IL-10和TGF-β1含量。分别收集两组转染的胰腺癌细胞上清液,与粒细胞-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及IL-4联合诱导DCs分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经转染及未转染细胞培养上清液处理后DCs免疫表型CD86、CD80HLA—DR等的变化,ELISA法检测上清中IL-12,pTO、IFN-γ含量。将经上清液处理后的DCs与淋巴细胞共培养,CCK-8法检测各组DCs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及活化的T细胞(CTLs)对胰腺癌细胞的杀伤性。结果与转染siRNA-NC的PANCl细胞比较,转染siRNA—FOXP3的PANC1细胞IL-10、TGF-β1分泌量显著减少[(8.93±3.06)ng/L比(26.60±5.57)ng/L,(25444-78)ng/L比(2856±92)ng/L],其细胞培养上清处理后DCs的CDmHLA—DR阳性表达率显著增加[(28.10±3.11)%比(13.90±0.42)%,(66.15±4.17)%比(43.15±3.32)%],IL-12p70、IFN-γ分泌量显著增加[(52.75±7.89)ng/L比(26.14±4.50)ng/L,(898.43±88.82)ng/L比(412.76±24.68)ng/L],DCs与淋巴细胞以1:5、1:10、1:20比例共培养后淋巴细胞的增殖显著加速[(95.27±3.80)%比(71.77±5.70)%,(78.97±5.73)%比(52.30±8.72)%,(57.60±4.36)%比(43.73±6.01)%],以1:20、1:40比例培养后活化的CTL对PANCl细胞的杀伤率显著提高[(28.44±5.20)%比(8.82±2.29)%,(40.854-5.15)%比(17.38±4.86)%],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胰腺癌细胞FOXP3表达显著抑制DCs的活化及其免疫功能。
卢学嘉吕瑛马超刘文佳谢丽娟邹晓平
关键词:胰腺肿瘤树突细胞肿瘤微环境FOXP3
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对大肠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通过观察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F.prausnitzii)及其上清体外对大肠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探讨F.prausnitzii的抗肿瘤作用。方法:将大肠癌Lo Vo细胞培养于96孔板,待细胞贴壁后加入不同浓度的F.prausnitzii(l×107/m L、1×108/m L、1×109/m L)及其上清(1/2、1/5浓度),共同培养24 h或48 h后,以MTT法检测F.prausnitzii及其上清对Lo Vo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将大肠癌Lo Vo细胞培养于6孔板,待细胞贴壁后加入不同浓度的F.prausnitzii及其上清(同前),共同培养48 h后用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法对细胞染色后在流式细胞仪上检测F.prausnitzii及其上清对Lo Vo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MT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的F.prausnitzii及其上清对大肠癌Lo Vo细胞具有显著的增殖抑制作用(P<0.05),且F.prausnitzii及其上清浓度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其抑制作用越明显(P<0.05),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流式细胞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的F.prausnitzii及其上清均具有诱导大肠癌Lo Vo细胞凋亡的作用,且浓度越大,诱导作用越明显(P<0.05),具有浓度依赖性。结论:F.prausnitzii及其上清在体外具有抗肿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张敏张涛谢丽娟曹萍于成功
关键词:肿瘤细胞增殖抑制凋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