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雪萍
- 作品数:5 被引量:58H指数:5
- 供职机构:汉中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高渗盐复合液治疗急性颅内高压伴失血性休克效果及对颅内压脑氧代谢影响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探讨高渗盐复合液治疗急性颅内高压伴失血性休克的效果及其对颅内压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82例急性颅内高压伴失血性休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n=41)与观察组(n=41)。常规组给予甘露醇,观察组给予高渗盐复合液。比较两组患者颅内压、脑氧代谢、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颅内压、脑动静脉氧含量差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颈静脉球血氧饱和度、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颅内压、脑动静脉氧含量差均低于常规组,颈静脉球血氧饱和度、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水平均高于常规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恢复良好的比例为85. 4%(35/41),高于常规组的46. 3%(19/41);重残和植物存活率、病死率均低于常规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高渗盐复合液治疗急性颅内高压伴失血性休克患者能有效降低患者颅内压,改善患者脑氧代谢和预后。
- 罗小川刘雪萍李海荣李佳峻
- 关键词:高渗盐复合液颅内高压失血性休克脑氧代谢
- EB病毒感染性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8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6
- 2016年
- 目的:探讨EB病毒感染性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征。方法:对80例EB病毒感染性IM患儿的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结果进行分析。结果:IM临床表现多样,除发热、咽峡炎、颈淋巴结肿大外,还有肝肿大、脾肿大、皮疹、黄疸、关节炎、结膜炎等。异型淋巴细胞增高达73.75%。IM并发症以肝功能损伤为主;血液系统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贫血和血小板减少。各年龄段间的白细胞、异型淋巴细胞及肝酶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IM临床表现多样,发病高峰年龄在学龄前,并发症以肝功能损害为主。
- 刘雪萍王爱兰李佳静
- 关键词:儿童
- 两种剂量丙种球白蛋对川崎病患儿疗效与冠脉病变的影响研究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观察并比较1 g/kg×1次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方案与2 g/kg×1次方案分别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KD)的临床疗效及对冠脉病变的影响。方法入选2013年8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85例KD患儿为研究对象,据随机数字分为A(43例)、B(42例)两组。两组均给予IVIG联合口服阿司匹林及对症支持治疗,A组使用1 g/kg×1次方案,B组使用2 g/kg×1次方案。观察并记录两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治疗7 d后采外周血检测红细胞沉降率(ESR)、血小板计数(PLT)、D-二聚体(D-dimme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出院后3个月检查超声心动图,判定冠脉病变发生情况及程度。结果 A、B两组患儿治疗后退热时间、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结(黏)膜充血消退时间、手足肿胀消退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儿治疗7 d后ESR、PLT、D-dimmer、hs-CR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儿治疗后3个月冠脉病变发生率(14.0%vs.11.9%)及损害程度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79,P=0.778;Z=-0.272,P=0.786)。结论IVIG 1 g/kg×1次与2 g/kg×1次分别联合阿司匹林治疗KD的临床疗效及预防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的作用相当,IVIG 1g/kg×1次用药方案在成本效益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 刘雪萍王爱兰李佳静
- 关键词:川崎病丙种球蛋白红细胞沉降率超敏C-反应蛋白N-末端脑钠肽前体
- 降钙素原在小儿重症肺炎中的临床监测应用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在小儿重症肺炎中的临床监测应用效果。方法:收集小儿肺炎患者100例,将重症肺炎50例作为重症肺炎组,轻症肺炎50例作为轻症肺炎组,两组患者均在24h内进行降钙素原、CRP、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体温等指标测定。分析不同水平降钙素原的患者应用呼吸机情况、住院天数以及使用抗生素的天数。结果重症肺炎组治疗后降钙素原(18.9±24.8)ng/ml,C-反应蛋白(31.8±16.0)mg/L,显著高于轻症患者水平的(1.6±1.1)ng/ml和(10.0±10.0)mg/L。重症肺炎组中性粒细胞(N)百分比(83.3±7.9)%、白细胞计数(11.9±9.4)cell×109/L以及体温(37.4±2.6)℃;轻症肺炎组相应指标分别为(85.1±7.3)%、白细胞计数(12.8±5.4)cell×109/L以及体温(37.5±3.2)℃,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重症患者使用呼吸机的患者病例数100%,住院时间(28.6±12.7)d,使用抗生素时间(28.6±12.7)d,且随着PCT水平升高而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降钙素原在早期诊断、评估病情等方面具有临床监测应用价值。
- 刘雪萍罗小川赵有丽曾瑜
- 关键词:危重病儿童
- 阿奇霉素与红霉素配伍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46例临床观察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配伍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1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随机分入观察组(阿奇霉素与红霉素配伍治疗)和对照组(红霉素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经过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平均住院日、退热、止咳天数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7.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44%(P<0.05);观察组患儿平均住院天数为9.22±2.41d、平均退热天数为2.98±1.25d,平均止咳天数为5.34±1.07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两组在胃肠道不良反应、肝肾功能损害和皮疹反应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奇霉素与红霉素配伍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有良好的疗效。
- 王爱兰刘雪萍王安水陆晓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