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戴国林

作品数:8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4篇近视
  • 4篇角膜
  • 2篇内障
  • 2篇磨镶术
  • 2篇激光
  • 2篇虹膜
  • 2篇白内障
  • 2篇超声
  • 2篇超声乳化
  • 1篇弹力
  • 1篇低度
  • 1篇低度近视
  • 1篇眼压
  • 1篇眼轴
  • 1篇眼轴长
  • 1篇眼轴长度
  • 1篇原位
  • 1篇摘除
  • 1篇摘除术
  • 1篇植入

机构

  • 6篇江苏大学附属...
  • 2篇常州市武进人...
  • 1篇徐州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戴国林
  • 5篇梁小庆
  • 3篇蒋伟
  • 2篇田佳青
  • 2篇钱晓文

传媒

  • 3篇中外医学研究
  • 2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17
  • 1篇2012
  • 2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虹膜周边切除术预防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虹膜周边切除术对预防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39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对临床前期眼行虹膜周边切除术,术后进行半年~5年随访。结果随访期间发现1例急性发作,小梁切除后眼压控制正常,4例眼压升高至25—27mmHg,但没有急性发作,用药后眼压控制正常,目前仍在随访中,有效率占96.40%。另有2例患者发作眼行滤过手术,另一眼因其他原因没作预防性手术,在住院期间急性发作后行虹膜周边切除手术,手术后眼压平稳。结论虹膜周边切除术对预防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发作有效,且并发症少,但术前房角、眼底、视野详细检查对手术成功很关键。
蒋伟田佳青钱晓文戴国林
关键词:虹膜周边切除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眼压
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植入晶体术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在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8年3月~2011年10月武进人民医院眼科高度近视的老年性合并白内障患者67例(80眼),年龄40~86岁,平均66.4岁,行角膜缘隧道切口超声乳化吸除。77眼通过3.2mm切口植入折叠式或非球面人工晶体,3眼通过5.5mm切口植入PMMA硬性人工晶体。植入的人工晶体屈光度为0.00~+10.0(平均5.68)D。使用SPSS 14.0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术后1月视力情况。结果术后未见明显严重并发症。95.0%患者术后1月视力明显提高,仅有4人裸眼视力<0.1。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戴国林
关键词:超声乳化
前弹力层下激光角膜磨镶术治疗薄角膜中低度近视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2011年
目的观察采用OUP-SBK刀头前弹力层下激光角膜磨镶术(SBK)治疗薄角膜(中央角膜厚度<500μm)中低度近视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SBK治疗中低度近视后半年及1年进行随访,对比术前薄角膜与正常角膜厚度患者术后屈光度、视力、角膜地形图。结果薄角膜组34例65眼,正常角膜厚度组52例104眼。两组术后随访均未见圆锥角膜病例。两组最佳矫正视力、裸眼视力、屈光度、平均表面规则指数和平均表面非对称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SBK治疗薄角膜中低度近视安全、疗效稳定,未见圆锥角膜等并发症。
蒋伟田佳青钱晓文戴国林
关键词:角膜厚度
飞秒激光制瓣下的虹膜定位联合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手术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分析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下的虹膜定位联合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激光手术治疗屈光不正的临床效果。方法:从笔者所在医院眼科2016年1-12月收治的近视散光患者中抽取了115例共220眼进行调查分析,治疗期间患者均为自愿选择治疗方法。将所选病例分成两组,试验组(A组)为57例(共110眼)先用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后利用虹膜定位联合波前像差引导行个体化激光手术;对照组(B组)为58例(共110眼)先用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再行传统LASIK激光手术。对比分析两种手术完成后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A组术后裸眼视力达到1.0及以上的占98.18%,高于B组的94.55%。且两组术后裸眼视力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2.954,P<0.01)。A组术后残余屈光度(0.34±0.14)D,B组为(0.41±0.24)D,两组比较差异有计学意义(t=2.815,P<0.05)。结论:飞秒激光制瓣下的虹膜定位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激光手术较飞秒制瓣下普通LASIK手术在治疗近视散光中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
戴国林梁小庆蒋伟
关键词: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
PHACO中采用巩膜隧道切口与透明角膜切口的效果对比及对泪膜功能的影响
2023年
目的:对比白内障超声乳化术(PHACO)中采用巩膜隧道切口与透明角膜切口的效果及对泪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2019年4月—2022年4月收治的210例行PHACO的白内障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根据术中切口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105例)和研究组(105例)。对照组术中行透明角膜切口,研究组术中行巩膜隧道切口。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泪膜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4、12周,两组视力水平均高于术前,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12周,两组散光水平均低于术前,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LST)结果均低于术前,但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角膜荧光素染色(FL)结果均高于术前,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白内障PHACO术中采用巩膜隧道切口的效果更好,患者的视力与散光水平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透明角膜切口,对患者泪膜功能的影响较小,且术后并发症较少。
戴国林潘庆渊由岫梁小庆
关键词:超声乳化术巩膜隧道切口透明角膜切口泪膜功能
基弧区非球面设计与球面设计角膜塑形镜在近视伴中高度散光青少年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2023年
目的:比较基弧区非球面设计与球面设计角膜塑形镜在近视伴中高度散光青少年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2年2月于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诊治的190例(380眼)近视伴中高度散光青少年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均分为对照组(95例190眼)和研究组(95例190眼)。对照组予以基弧区球面设计角膜塑形镜,研究组予以基弧区非球面设计角膜塑形镜。比较两组临床应用效果及佩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近视度、散光度及裸眼视力(U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近视度、散光度均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UCVA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后眼表形态及组内睑板腺缺失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仅眼表疾病指数量表(OSDI)评分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后泪膜稳定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实验(LST)低于干预前,角膜荧光素染色实验(FL)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佩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青少年近视伴中高度散光的临床矫正治疗中,基弧区非球面设计角膜塑形镜的矫正效果明显优于基弧区球面设计角膜塑形镜;两种塑形镜对患者眼表形态和泪膜稳定性影响无明显差异,且在佩戴过程出现的不良反应无差异。
戴国林潘庆渊由岫梁小庆
关键词:青少年角膜塑形镜
角膜保护剂联合睑板腺按摩在白内障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5年
【目的】探讨角膜保护剂联合睑板腺按摩在白内障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在本院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的10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患者术前1周给予睑板腺按摩,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角膜保护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泪膜客观弥散指数(objective scatter index,OSI)、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test,SIt)、眼表体征与感觉性症状评分、睑板腺开口评分及泪河高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OSI低于对照组,SIt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感觉性症状评分、眼表体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睑板腺开口评分低于对照组,泪河高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睑板腺按摩联合角膜保护剂应用于白内障手术治疗患者中,可有效改善患者OSI、SIt,降低干眼症的症状、体征评分。
戴国林潘庆渊梁小庆
关键词:白内障摘除术睑板腺
青少年近视眼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青少年近视眼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变化及影响其变化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23年5月—2024年3月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眼科收治的150例青少年近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等效球镜(SE)分成低度、中度和高度近视组,每组各50例。选取同期视力正常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4组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屈光度、眼轴长度(AL)、眼压(NCT)],对高度近视组和视力正常组采用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引起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变化的影响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5个黄斑区不同部位(鼻侧、上方、下方、颞侧以及全周视网膜厚度)与AL和SE的相关性。结果:4组患者的屈光度、A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屈光度、AL是重度近视眼各部位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高度近视组的黄斑鼻侧、下方视网膜厚度与屈光度呈正相关(r=0.408、0.332,P<0.05),黄斑全周视网膜厚度与屈光度呈负相关(r=-0.285,P<0.05);黄斑下方、鼻侧、全周视网膜厚度与AL呈负相关(r=-0.284、-0.333、-0.284,P<0.05)。结论:AL和屈光度是引起青少年近视眼黄斑区视网膜增厚的重要影响因素,临床上应预防AL和屈光度的增加以缓解青少年近视的发展。
梁小庆潘庆渊戴国林
关键词:青少年近视眼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眼轴长度屈光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