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心肌
  • 4篇心肌梗死
  • 4篇梗死
  • 3篇型心
  • 3篇急性心肌梗死
  • 2篇心功能
  • 2篇老年
  • 1篇单抗
  • 1篇蛋白
  • 1篇滴丸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狭窄
  • 1篇毒性
  • 1篇心病
  • 1篇心房
  • 1篇心房颤动
  • 1篇心功能改善
  • 1篇心肌病
  • 1篇心肌梗死患者
  • 1篇心肌炎

机构

  • 9篇焦作市第二人...

作者

  • 9篇赵晖
  • 5篇苏毅
  • 3篇李秋霞
  • 3篇马欣
  • 2篇于付生
  • 2篇史云霞
  • 1篇刘青
  • 1篇付宝
  • 1篇孙玉涛

传媒

  • 2篇现代诊断与治...
  • 2篇海南医学
  • 2篇右江医学
  • 1篇实用临床医学...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急性心肌梗死伴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与转归
2018年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伴肥厚型心肌病(HCM)的临床特征、治疗与转归,探讨其发病机制,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及焦作市人民医院2003—2016年收治的AMI患者59 018例,运用多重Logistic回归等对伴或不伴HCM的AMI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及转归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9 018例AMI患者,伴HCM 59例(0.1%)。与不伴HCM的AMI患者相比,伴HCM的AMI患者的年龄、女性比例及出现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房颤、颈动脉疾病的概率均显著增加(P<0.001),而伴有吸烟、血脂异常、已知的冠状动脉疾病、冠状动脉病家族史、既往心肌梗死、既往经皮冠脉介入、既往冠状动脉移植术、糖尿病的概率及采用血管重建技术治疗的比例均显著减少(P<0.001)。伴与不伴HCM的AMI患者的住院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0);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与不伴HCM患者相比,伴HCM患者的住院病死率显著降低(P=0.003),而在NSTEMI的患者中,伴与不伴HCM患者的住院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0)。结论 HCM患者发生AMI的概率较小,且较少接受血管重建技术治疗。与不伴HCM的患者相比,伴有STEMI的HCM患者住院病死率较低。
赵晖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肥厚型心肌病住院病死率血管重建
脑钠肽、高敏C-反应蛋白与阵发性房颤关系的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观察房颤转复后脑钠肽、高敏C-反应蛋白动态变化,探讨其在房颤中的作用。方法:收治阵发性房颤患者60例,其中药物转复30例,自动转复25例,电转复5例,采用免疫荧光快速测定法检测BNP和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hs-CRP。比较转复前后脑钠肽、高敏C-反应蛋白动态变化。结果:阵发性心房颤动组患者血浆BNP和hs-CRP水平显著高于转复为窦性心律患者,转复为窦性心律后其BNP水平及hs-CRP浓度明显下降(P<0.05)。结论:BNP、hs-CRP不仅是反映左心功能不全及炎性标志物的敏感指标,而且和心房颤动有较密切的关系,心房颤动可以引起BNP及hs-CRP升高。
于付生史云霞马欣赵晖苏毅李秋霞付宝孙玉涛
关键词:阵发性心房颤动BNP
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功能改善及血清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探究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功能改善及血清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依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治疗前后两组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及血清氧化应激反应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LPO、LVSDD、LVEDD、TAC、SOD、LVE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LPO、LVSDD、LVEDD水平远低于对照组,TAC、SOD、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氯吡格雷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减轻患者血清氧化应激反应,提高患者心功能。
赵晖
关键词: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不稳定型心绞痛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探讨IL-2和IL-6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发病机制和作用。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NC组)与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清IL-2和IL-6水平。结果 AMI组IL-2和IL-6明显高于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AMI组中IL-2和IL-6之间呈正相关(r=0.733,P<0.05),在NC组中IL-2和IL-6之间无统计学关联(P>0.05)。结论IL-2和IL-6可能参与了急性心肌梗死的炎性反应,炎性反应有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机制之一。
赵晖苏毅马欣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血清IL-2血清IL-6
性激素与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观察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性激素,包括雌二醇(E2)、睾酮(T)、孕酮(P)及E2/T的水平,探讨性激素与冠状动脉血管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诊断为冠心病的老年男性患者164例,根据冠状动脉狭窄的Gensini评分结果将入选患者分为低分组(n=89)和高分组(n=75),分析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及与Gensini评分的关系。结果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高分组的E2/T高于低分组(P<0.05),T水平低于低分组水平(P<0.05);T水平的降低、E2/T水平的升高是高冠脉Gensini评分的独立危险因素;在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中,T水平与Gensini评分具有负相关性(r=-0.562),E2/T水平与Gensini评分具有正相关性(r=0.676)。结论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的T和E2/T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具有相关性,两者对病情严重程度具有提示意义。
赵晖苏毅马欣
关键词:性激素老年冠心病
择期PCI术后替罗非班诱发重度血小板减少症一例被引量:2
2015年
盐酸替罗非班是一种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的拮抗剂,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疗效确切,但其潜在的血小板减少及出血风险较高。对于替罗非班所致的极重度血小板减少症( GIT)患者是否发生严重致命性出血、是否需要输注血小板,尚无可靠的预测方法。目前国内应用经验较少,急诊PCI术后引起极重度血小板减少国内有几例报道,但择期PCI术后引起的极重度血小板减少尚未见报道,现将临床遇到的一例病例报告如下。
于付生刘青史云霞赵晖
关键词:重度血小板减少症盐酸替罗非班PCI术后择期致命性出血
芪参益气滴丸联合左卡尼汀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及对患者炎症因子和心功能的影响
2024年
目的观察芪参益气滴丸联合左卡尼汀治疗病毒性心肌炎(VMC)的疗效,并探讨其对患者炎症因子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9月于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156例VMC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7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左卡尼汀治疗,联合组患者给予芪参益气滴丸联合左卡尼汀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4 d后的疗效及治疗前后的心排血量(CO)、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心肌肌钙蛋白(cTnI、cTnT)、白介素-6(IL-6)、IL-1β、干扰素-γ(INF-γ)、IL-17、免疫球蛋白(IgA、IgG)、Toll样受体4(TLR4)mRNA、核因子-κB(NF-κB)mRNA、辅助性T细胞/杀伤性T细胞(CD4+/CD8+)、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Th17/Treg)水平,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的SV、LVEF、CO水平分别为(75.39±7.56)mL、(55.36±6.36)%、(5.96±1.36)L/min,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47±5.97)mL、(45.63±5.43)%、(5.24±1.28)L/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cTnI、CK-MB、NT-proBNP、cTnT水平分别为(0.21±0.06)μg/L、(18.93±7.33)U/L、(101.79±15.49)ng/L、(0.57±0.12)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73±0.31)μg/L、(32.55±10.95)U/L、(154.74±17.85)ng/L、(1.04±0.25)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INF-γ、IL-6、IL-1β、IL-17水平分别为(50.39±7.56)ng/mL、(13.47±3.14)ng/mL、(5.79±1.46)ng/mL、(40.29±10.25)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7.55±10.54)ng/mL、(17.56±4.25)ng/mL、(10.65±2.03)ng/mL、(61.14±12.37)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TLR4 mRNA、NF-κB mRNA水平分别为0.59±0.10、0.43±0.1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97±0.24、0.89±0.15,差异�
李秋霞赵晖苏毅
关键词:病毒性心肌炎芪参益气滴丸左卡尼汀疗效
尿激酶联合硝酸甘油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探讨尿激酶联合硝酸甘油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2月医院86例AMI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组,各43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尿激酶治疗,观察组给予尿激酶+硝酸甘油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生活质量评分。两组治疗前LVEF、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F及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AMI患者采用尿激酶与硝酸甘油联合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临床效果显著。
赵晖
关键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硝酸甘油心功能生活质量
阿利西尤单抗联合PCI治疗STEMI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TIMI血流分级和预后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究阿利西尤单抗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TIMI)血流分级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10月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18例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9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PCI治疗,研究组患者采取PCI联合阿利西尤单抗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至PCI后6个月。PCI后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心功能[心脏指数(CI)、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心排血量(CO)、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血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TIMI血流分级水平,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重大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5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LVESD、LVEDD水平分别为(34.29±3.61)mm、(46.29±4.11)mm,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60±4.13)mm、(50.63±4.72)mm;CI、LVEF、CO水平分别为(3.55±0.48)L/(min·m^(2))、(51.28±7.06)%、(4.82±0.53)L/min,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21±0.47)L/(min·m^(2))、(55.31±7.23)%、(4.27±0.48)L/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LDL-C、IL-6、TC、MMP-9水平分别为(1.74±0.42)mmol/L、(14.31±4.27)ng/L、(3.54±0.69)mmol/L、(35.16±5.20)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3±0.46)mmol/L、(17.52±4.83)ng/L、(4.16±0.73)mmol/L、(39.43±5.76)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TIMI血流分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期间的MACE发生率为5.0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利西尤单抗联合PCI治疗STEMI优于常规PCI治疗,且阿利西尤单抗联合PCI治疗S
李秋霞赵晖苏毅
关键词: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血流分级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