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秋霞

作品数:13 被引量:97H指数:5
供职机构: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心功能
  • 5篇心肌
  • 4篇心力衰竭
  • 4篇衰竭
  • 3篇他汀
  • 3篇慢性
  • 3篇慢性心力衰竭
  • 3篇伐他汀
  • 2篇动脉
  • 2篇动脉介入治疗
  • 2篇心病
  • 2篇心房
  • 2篇心房颤动
  • 2篇心肌梗死
  • 2篇血流
  • 2篇阵发
  • 2篇阵发性
  • 2篇阵发性心房颤...
  • 2篇介入
  • 2篇介入治疗

机构

  • 13篇焦作市第二人...

作者

  • 13篇李秋霞
  • 8篇马欣
  • 8篇苏毅
  • 4篇于付生
  • 3篇慕春言
  • 3篇付宝
  • 3篇赵晖
  • 1篇李云
  • 1篇洪碧云
  • 1篇史云霞
  • 1篇孙玉涛

传媒

  • 2篇现代诊断与治...
  • 2篇海南医学
  • 2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安徽医学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临床医学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现代药物与临...
  • 1篇北方药学
  • 1篇首都食品与医...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1
  • 5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桡动脉介入治疗老年患者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效果
2015年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介入治疗老年患者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6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观察组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对照组经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均成功实施手术,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造影检查指标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老年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疗效良好,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苏毅马欣李秋霞于付生慕春言
关键词:桡动脉老年患者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伊伐布雷定联合左西孟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2
2019年
目的探讨伊伐布雷定联合左西孟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用药差别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左西孟旦注射液,先以12μg/kg初始剂量静脉推注,推注10 min,然后以微量泵持续泵入,泵入速度0.1μg/(kg·min),持续泵入24 h。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盐酸伊伐布雷定片,5 mg/次,2次/d。两组均治疗2周后进行效果比较。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6 min步行距离(6WMT)、GQOLI-74评分、血清学指标和心肌纤维化标志物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75.0%、9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E)、6WMT、GQOLI-74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而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容量(LVESV)、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SD)均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LVEE、6WMT、GQOLI-74评分高于对照组,而LVEDD、LVESV、LVESD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sRAGE)、心肌肌钙蛋白T(cTnT)、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金属蛋白酶9(MMP-9)、β-内啡肽(β-EP)、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ICTP)、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IIINP)、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透明质酸(HA)、层连蛋白(LA)水平均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这些血清学指标和心肌纤维化标志物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伊伐布雷定联合左西孟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延缓心肌纤�
李秋霞慕春言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心肌肌钙蛋白T
比索洛尔联合阿司匹林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心功能及ADL评分的影响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究比索洛尔联合阿司匹林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心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8年1月我院冠心病PCI术后患者78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组,各39例。对照组予以阿司匹林治疗,实验组予以阿司匹林+比索洛尔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2周后ADL评分及心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水平。结果:两组心功能指标LVESD、LVEF、LVEDD及ADL评分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治疗2周后LVESD、LVEDD及ADL评分较对照组低,LVEF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冠心病PCI术后联合采用阿司匹林、比索洛尔治疗,可显著改善心功能,明显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李秋霞于付生马欣
关键词:PCI术比索洛尔阿司匹林心功能ADL评分
脑钠肽、高敏C-反应蛋白与阵发性房颤关系的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观察房颤转复后脑钠肽、高敏C-反应蛋白动态变化,探讨其在房颤中的作用。方法:收治阵发性房颤患者60例,其中药物转复30例,自动转复25例,电转复5例,采用免疫荧光快速测定法检测BNP和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hs-CRP。比较转复前后脑钠肽、高敏C-反应蛋白动态变化。结果:阵发性心房颤动组患者血浆BNP和hs-CRP水平显著高于转复为窦性心律患者,转复为窦性心律后其BNP水平及hs-CRP浓度明显下降(P<0.05)。结论:BNP、hs-CRP不仅是反映左心功能不全及炎性标志物的敏感指标,而且和心房颤动有较密切的关系,心房颤动可以引起BNP及hs-CRP升高。
于付生史云霞马欣赵晖苏毅李秋霞付宝孙玉涛
关键词:阵发性心房颤动BNP
冠状动脉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凝血功能及内皮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功能、凝血功能及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164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分为研究组(冠状动脉注射替罗非班+常规治疗,n=82)及对照组(常规治疗,n=82),比较治疗前、治疗后1周两组患者心功能[心率、心脏指数、心排血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指标、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INR)]指标及内皮功能[组织因子(TF)、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指标表达情况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1周,部分心功能指标(心脏指数、心排血量、LVEF)水平及凝血指标(PT、APTT、TT、INR)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心率水平及内皮功能(TF、vWF)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状动脉注射替罗非班对AMI患者心功能、凝血功能及内皮功能具有显著改善作用。
洪碧云崔贝贝李秋霞李云
关键词:替罗非班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凝血功能内皮功能
芪参益气滴丸联合左卡尼汀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及对患者炎症因子和心功能的影响
2024年
目的观察芪参益气滴丸联合左卡尼汀治疗病毒性心肌炎(VMC)的疗效,并探讨其对患者炎症因子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9月于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156例VMC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7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左卡尼汀治疗,联合组患者给予芪参益气滴丸联合左卡尼汀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4 d后的疗效及治疗前后的心排血量(CO)、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心肌肌钙蛋白(cTnI、cTnT)、白介素-6(IL-6)、IL-1β、干扰素-γ(INF-γ)、IL-17、免疫球蛋白(IgA、IgG)、Toll样受体4(TLR4)mRNA、核因子-κB(NF-κB)mRNA、辅助性T细胞/杀伤性T细胞(CD4+/CD8+)、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Th17/Treg)水平,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的SV、LVEF、CO水平分别为(75.39±7.56)mL、(55.36±6.36)%、(5.96±1.36)L/min,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47±5.97)mL、(45.63±5.43)%、(5.24±1.28)L/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cTnI、CK-MB、NT-proBNP、cTnT水平分别为(0.21±0.06)μg/L、(18.93±7.33)U/L、(101.79±15.49)ng/L、(0.57±0.12)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73±0.31)μg/L、(32.55±10.95)U/L、(154.74±17.85)ng/L、(1.04±0.25)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INF-γ、IL-6、IL-1β、IL-17水平分别为(50.39±7.56)ng/mL、(13.47±3.14)ng/mL、(5.79±1.46)ng/mL、(40.29±10.25)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7.55±10.54)ng/mL、(17.56±4.25)ng/mL、(10.65±2.03)ng/mL、(61.14±12.37)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TLR4 mRNA、NF-κB mRNA水平分别为0.59±0.10、0.43±0.1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97±0.24、0.89±0.15,差异�
李秋霞赵晖苏毅
关键词:病毒性心肌炎芪参益气滴丸左卡尼汀疗效
银杏叶片联合尼可地尔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效果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探讨银杏叶片联合尼可地尔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效果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8年2月收治的12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采取尼可地尔治疗,观察组采取银杏叶片联合尼可地尔治疗,均治疗1个月。治疗1个月后统计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记录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红细胞聚集指数(EAI)、红细胞比容(HCT)水平。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55%,高于对照组的79.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EAI、HC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45%,与对照组的4.8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予以银杏叶片联合尼可地尔治疗可明显提升治疗效果,调节血液流变学情况,且具有一定安全性。
李秋霞马欣苏毅
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银杏叶片尼可地尔血液流变学
阿托伐他汀钙对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心肌保护作用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在老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月~2018年4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97例,均行PCI术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各指标及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 TnI)水平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TC及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d两组血清CK-MB、cTnI水平均较术前有所升高,但观察组术后3d血清CK-MB、cTnI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ACE发生率为4.0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75%(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结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可减轻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心肌损伤程度,改善血脂水平,且术后MACE发生率低。
李秋霞马欣
关键词:老年冠心病PCI术阿托伐他汀钙氯吡格雷
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联合环磷腺苷葡胺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运动耐力的影响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探讨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采用美托洛尔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在本院治疗冠心病慢性心衰的8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采用环磷腺苷葡胺治疗,研究组在此治疗基础上采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前心功能指标(LVEF、LVESD、LVEDD)、运动耐力(6MWT)、血清BNP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CHF患者采用环磷腺苷葡胺联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增强其运动耐力,适合临床应用。
李秋霞马欣苏毅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环磷腺苷葡胺美托洛尔
阿利西尤单抗联合PCI治疗STEMI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TIMI血流分级和预后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究阿利西尤单抗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TIMI)血流分级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10月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18例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9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PCI治疗,研究组患者采取PCI联合阿利西尤单抗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至PCI后6个月。PCI后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心功能[心脏指数(CI)、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心排血量(CO)、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血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TIMI血流分级水平,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重大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5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LVESD、LVEDD水平分别为(34.29±3.61)mm、(46.29±4.11)mm,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60±4.13)mm、(50.63±4.72)mm;CI、LVEF、CO水平分别为(3.55±0.48)L/(min·m^(2))、(51.28±7.06)%、(4.82±0.53)L/min,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21±0.47)L/(min·m^(2))、(55.31±7.23)%、(4.27±0.48)L/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LDL-C、IL-6、TC、MMP-9水平分别为(1.74±0.42)mmol/L、(14.31±4.27)ng/L、(3.54±0.69)mmol/L、(35.16±5.20)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3±0.46)mmol/L、(17.52±4.83)ng/L、(4.16±0.73)mmol/L、(39.43±5.76)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TIMI血流分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期间的MACE发生率为5.0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利西尤单抗联合PCI治疗STEMI优于常规PCI治疗,且阿利西尤单抗联合PCI治疗S
李秋霞赵晖苏毅
关键词: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血流分级预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