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华
- 作品数:49 被引量:185H指数:8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血小板激活因子对肺动脉内皮细胞的直接作用被引量:6
- 1992年
- 体外传代培养的牛肺动脉内皮细胞用不同浓度的血小板激活因子(PAF)处理后,观察乳酸脱氢酶(LDH)释放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并观察受体拮抗剂对PAF效应的影响和PAF对白细胞-内皮细胞粘附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PAF对细胞LDH释放率无显著影响,ACE活性虽有增高但不显著,细胞MDA含量无显著变化,培养上清液MDA含量低浓度PAF(10^(-10)M,10^(-8)M)组显著低于高浓度PAF组(10^(-6)M)。SKI63-441使细胞内MDA含量显著高于PAF组,而上清液MDA降低。PAF无论是作用于白细胞还是内皮细胞,都能显著增加内皮细胞与白细胞的粘附,提示PAF对内皮细胞没有明显的损伤作用但可激活内皮细胞,促进内皮细胞与白细胞的粘附。
- 丁自强李少华费侠
- 关键词:内皮肺动脉PAF
- 血小板激活因子与炎症被引量:6
- 1992年
- 血小板激活因子(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PAF)最初是在抗原致过敏的兔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物中发现的,与过敏反应和炎症过程有关,有很强的促血小板聚集作用。现已证实大多数炎症细胞能释放PAF,PAF又能作用于多种炎症细胞,与前列腺素、白三烯、氧自由基、细胞因子等炎症介质相互作用,可降低血压,增高血管壁通透性,引起心肺功能障碍,
- 丁自强李少华
- 关键词:血小板炎症
- 大鼠离体循环肺灌流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与心钠素含量变化的关系被引量:2
- 1992年
- 本文观察大鼠离体循环肺灌流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活性与心钠素(ANP)含量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Captopril治疗组ACE活性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01),ANP含量则显著增加(P<0.001),并且随着灌流时间的延长ANP含量明显增加(P<0.05),其增加程度与ACE活性负相关(r=-0.725,P<0.01)。以上首次提示ACE可能具有降解ANP的活性,作者推测ACE对ANP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心肾疾患等病理过程中则可能是增恶因子。
- 栾佐李少华马则敏
- 关键词:激肽酶心钠素血管紧张素酶
- 大鼠在体灌流胃跨粘膜电位测定
- 1995年
- 大鼠在体灌流胃跨粘膜电位测定马述春,李少华,李石,张贤康跨粘膜电位(Transmucosalelectricalpotentialdifference,PD)是评价胃粘膜屏障功能的重要标志,作者报道一种改良的大鼠在体灌流胃PD测定模型。初步应用结果表...
- 马述春李少华李石张贤康
- 关键词:胃粘膜损伤电位测定
- 白蛋白对内皮细胞单层屏障功能的增强作用被引量:6
- 1994年
- 我们建立了体外灌流内皮细胞单层研究血管通透性的方法,可以测定内皮单层的滤过系数(Kf)和渗透压反射系数(σ),研究了白蛋白对内皮单层通透屏障功能的影响。不同浓度白蛋白溶液(1,5,10,20mg/ml)灌流单纯的滤膜时,其流量变化不大,灌流滤膜上致密生长的内皮细胞单层时,流量和Kf值随白蛋白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同时,蛋白清除率也不断减小,σ增大,说明白蛋白通过与内皮细胞的作用使内皮单层对水和大分子物质的通透性降低,对内皮通透屏障功能有增强作用。
- 丁自强李少华吴中立
- 关键词:清蛋白渗透性内皮细胞
- 体外培养人角朊细胞PAF前体的生物测定
- 1994年
- 体外培养人角朊细胞PAF前体的生物测定刘宝军,郑茂荣,李少华,张素珍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皮肤科(邮政编码200433)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因其引起血小板聚集而得名[1]。其结构为1-0-烷基-2-乙酰基-sn-甘油-3-磷酸胆碱[2]。近年来研究...
- 刘宝军郑茂荣李少华张素珍
- 关键词:活化因子角朊细胞
- SMS201-995对大鼠急性胰腺炎致肺水肿的防治作用
- 1994年
- 胰腺炎性肺水肿与胰酶释放入血有关。生长抑素类似物(SMS201-995)能有效地抑制胰腺的外分泌功能。5%牛磺胆酸钠经胰管注射诱发急付出血环死性胰腺炎,在此模型诱发前和同时分别皮下注射SMS201-9952μg/kg体重并连续输入其生理盐水混合液(含SMS201-9955μg·kg^(-1)·h^(-1))3h后:(1)能有效地降低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2)能使肺系数和肺血管外水量显著减少;(3)能明显改善胰肺组织学变化。结果表明SMS201-995防治胰腺炎及其肺水肿有效,并为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 刘全芳王本茂唐岩李少华
- 关键词:生长抑素胰腺炎肺水肿
- 体外研究血管内皮细胞单层通透性的新方法被引量:9
- 1992年
- 血管壁通透性增高足创伤、烧伤、感染、休克和炎症等病理过程的重要变化和特征,其机理尚不十分清楚。内皮细胞是血管壁的主要通透屏障,研究内皮单层的通透性特征及其在病理情况下的变化机制对人们了解血管壁的通透性增高机制和寻找临床防治方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我们建立了用体外培养的内皮细胞单层研究通透性的装置,可以较为准确地测定内皮单层对液体的滤过系数Kf,便于体外研究各种体液因子和炎症介质对血管通透性的影响及其机制,也可用于研究白细胞-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
- 丁自强李少华
- 关键词:血管通透性内皮细胞
- 血小板激活因子及其拮抗剂WEB2170对短暂缺氧-复氧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 1995年
- 测定大鼠胸主动脉环张力,发现血小板激活因子(PAF)可使缺氧20min后复氧30min动脉环对内皮依赖性舒血管剂乙酰胆碱(Ach)的舒血管反应明显降低,占去甲肾上腺素(NE)预收缩的36.1%。PAF受体拮抗剂WEB2170可明显改善短暂缺氧-复氧动脉环对Ach的舒血管反应,占NE预收缩的86.7%。提示PAF是导致短暂缺氧。复氧后内皮舒张功能障碍的介质之一,PAF受体拮抗剂WEB2170具有内皮舒张功能保护作用。
- 韩雅玲陈思聪郑钦岳张国元李少华吴宗贵
- 关键词:血小板激活因子缺氧复氧乙酰胆碱血管内皮
- BN_(52021)对血小板活化因子引起的银屑病患者中性白细胞聚集反应的影响
- 1994年
- 采用聚集仪测定了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拮抗剂BN52021对PAF引起银屑病患者嗜中性白细胞(PMN)聚集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PAF对PMN有较强的聚集作用,并呈剂量依赖关系;银屑病患者PMN对低浓度PAFf<10(-8)mol/L)聚集反应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而对高浓度PAF(>10(-7)mol/L)聚集反应则与正常人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BN52021能明显抑制PAF对PMN的聚集作用,呈时间和剂量效应关系,对患者及正常人IC50分别为13×10(-6)mol/L及12×10(-6)mol/L。提示PAF与PMN在银屑病皮损炎症过程起重要病理生理作用,PAF拮抗剂有可能成为银屑病治疗有效新途径。
- 刘宝军张海涛郑茂荣李少华
- 关键词:牛皮癣血小板活化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