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洪
- 作品数:18 被引量:34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市昌平区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Henry入路锁定接骨板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研究
- 2022年
- 目的观察Henry入路锁定接骨板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对患者腕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北京市昌平区医院收治的80例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手法复位,观察组患者接受Henry入路锁定接骨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暴露时间、前臂旋转及腕关节屈伸范围、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优良率方面,观察组(95.00%)比对照组(70.00%)高(P<0.05)。手术时间、骨折暴露时间方面,观察组患者均比对照组短(均P<0.05)。前臂外旋度数、内旋度数和腕关节背伸度数、掌屈度数方面,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均更高(均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方面,观察组(5.00%)比对照组(25.00%)低(P<0.05)。生活质量评分方面,观察组患者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Henry入路锁定接骨板的方法不仅可以减少骨折暴露时间、手术时间,提高腕关节功能,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疗效显著,建议临床应用与推广。
- 李春洪李英慧于涛马俊黄波姚志杰何磊
- 关键词: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锁定接骨板
- 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微创治疗联合饮食营养保健对骨愈合及骨密度的影响评价
- 2025年
- 分析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微创治疗后,对其施加饮食营养保健,为其骨密度、骨愈合情况带来的影响。方法 对比研究用的病例为2021年7月~2023年7月期间就诊接受微创治疗的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共计102例,分组计划为饮食保健组(n=51例),施加常规护理+饮食营养保健;对照组(n=51例),施加常规护理。对比两组骨密度、术后疼痛(VAS)评分。结果 术前以及术后2个月时,骨密度未见明显组间差异(P>0.05);术后3个月、5个月时,饮食保健组的骨密度更优(P<0.05);术后当天,两组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2个月、3个月时,饮食保健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微创治疗联合饮食营养保健能够更显著地促进患者的骨愈合,改善其的术后疼痛情况。
- 何磊李春洪李雪
- 关键词:骨质疏松饮食营养
- 改良交叉穿刺椎体成形术在椎体压缩骨折治疗中的生物力学效果评价
- 2025年
- 分析评估改良交叉穿刺椎体成形术在椎体压缩骨折治疗中的生物力学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7月至2024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2例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为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穿刺椎体成形术,为观察组患者实施改良交叉穿刺椎体成形术,两组患者需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进行配合治疗,术后一日可根据患者临床康复情况佩戴腰围,开展下床活动等。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X线透视次数少于对照组,观察组VAS评分及ODI评分、椎体高度与椎体后凸Cobb角度改善水平优于对照组,观察组骨水泥注入量(4.68±0.39mL)与渗漏率(3.92%)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为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实施改良交叉穿刺椎体成形术,有利于改善手术质量,缩短手术时间,手术安全性更好,患者疼痛水平及功能障碍水平大幅度改善,椎体形态恢复水平更优,可通过控制骨水泥注入量和注入速度改善骨水泥渗漏情况,有利于降低椎体压缩骨折各类并发症发生率。
- 何磊李春洪李雪
- 关键词:椎体压缩骨折
- 微创跗骨窦切口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探讨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观察微创跗骨窦切口对跟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20年1月接诊的80例跟骨骨折患者,依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40例,行微创跗骨窦小切口内固定治疗)、对照组(40例,行传统外侧L型切口内固定治疗),评价组间影像学相关参数、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优良率。结果①术后6个月,观察组Bohler角、Gissanc角、跟骨中部宽度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14、11.100、10.367,P<0.05);②观察组手术用时(76.35±12.74)min、切口长度(5.22±1.12)cm、术中失血量(39.06±8.74)mL、住院时间(5.39±0.82)d、骨折愈合时间(64.16±7.38)d均少于对照组的(98.46±11.43)min、(11.37±2.75)cm、(58.43±10.57)mL、(8.66±0.98)d、(69.46±5.2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69、13.099、8.932、16.185、3.699,P<0.05);③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7.50%)低于对照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1,P<0.05);④在AOFAS评分优良率方面,观察组(90.00%)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0,P<0.05)。结论对跟骨骨折患者实施微创跗骨窦切口治疗,不易出现并发症,远期疗效显著,且创伤较轻,可以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尽快恢复足部功能,值得推广。
- 李英慧李春洪马俊
- 关键词:跟骨骨折
- 椎体骨折经皮微创体外复位一体化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椎体骨折经皮微创体外复位一体化装置,包括轨道、复位臂、空心螺钉套筒和加长空心螺钉;轨道上带有长度刻度;复位臂连接轨道和加长空心螺钉套筒,加长空心螺钉套设在空心螺钉套筒内,加长空心螺钉远端设计为螺旋刀片或螺...
- 马俊李春洪 何磊于涛李英慧荣绍远李建华
- 文献传递
- 髌上与髌下入路髓内钉固定术治疗胫骨骨折患者的疗效对比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研究分析胫骨骨折采用髌上与髌下入路髓内钉固定术对患者的疾病治疗功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2年12月于北京市昌平区医院骨科就诊的胫骨骨折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编号奇偶数划分为两组,常规组(35例)患者行髌下入路髓内钉固定术,观察组(35例)患者实施髌上入路髓内钉固定术,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项手术相关指标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屈曲畸形、稳定性项评分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功能、活动度及肌力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85%(1/35)低于常规组25.71%(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92,P<0.05)。结论髌上入路髓内钉固定术治疗胫骨骨折,较髌下入路髓内钉固定术手术安全性更高,更利于患者功能恢复。
- 于涛马俊李春洪
- 关键词:胫骨骨折
- 椎体骨折经皮微创体外复位一体化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椎体骨折经皮微创体外复位一体化装置,包括轨道、复位臂、空心螺钉套筒和加长空心螺钉;轨道上带有长度刻度;复位臂连接轨道和加长空心螺钉套筒,加长空心螺钉套设在空心螺钉套筒内,加长空心螺钉远端设计为螺旋刀片或螺...
- 马俊李春洪何磊于涛李英慧荣绍远李建华
- 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新鲜胫骨远端骨折28例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讨论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新鲜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3年1月,胫骨远端骨折患者28例作为观察组,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另选择同期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加压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愈合时间(21.36依3.3)d,术后6个月的优良率85.71%,无严重并发症,对照组临床愈合时间(44.52依2.8)d,术后6个月的优良率62%,并发症发生率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新鲜胫骨远端骨折手术时间短,手术创伤小,效果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 李春洪姚志杰李英慧
- 关键词: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胫骨远端骨折
- 基于成人拇外翻治疗应用不同微创矫正术对‘HVA、IMA’评分的影响探索
- 2021年
- 探索成人拇外翻治疗应用不同微创矫正术对HVA,HVA评分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8年05月~2021年05月收治的75例成人拇外翻患者,随机分组,A组实施的是软组织松解术治疗,B组实施的是关节融合术治疗,C组实施的是微创截骨术治疗,对比观察三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三组成人拇外翻患者HVA、I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种矫正手术均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其中微创截骨术的HVA评分和IMA评分最高,其次是关节融合术,三种手术的HVA评分和IMA评分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优良率为68.00%,B组优良率为76.00%,C组优良率为92.00%,三组优良率数据比较,C组优良率最高,显著高于A、B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成人拇外翻疾病患者实施微创截骨术治疗,取得了明显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改善了患者拇指屈伸能力,有良好的临床推广性。
- 李英慧李春洪
- 基层医院应用国产骨科机器人导航定位系统治疗股骨颈骨折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国产骨科机器人导航手术系统在治疗股骨颈骨折中的作用。方法法自2009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共对69例股骨颈骨折病人行空心钉内固定术。其中32例应用国产骨科机器人导航定位手术系统施行手术(导航组),37例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手术(非导航组);将这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手术透视次数、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和Harris评分方面进行对比。结果随访9~36个月,导航组与非导航组在上述对比方面的均值分别为:年龄(61.8岁,53.3岁)、透视次数(36.4次,76.3次)、手术时间(59.6分,90.3分)、出血量(30毫升,76毫升)、Harris评分(80.5,88.2);应用T检验,后4项P值均小于0.05,有显著差异。结论国产骨科机器人导航定位系统治疗股骨颈骨折,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放射辐射量及手术出血量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 李建华王现海蒋广达甘琨生李春洪黄波荣绍远
-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导航骨科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