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星亮
- 作品数:9 被引量:49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市平谷区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多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附27例报告)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CTPA)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7例经MSCT确诊肺动脉栓塞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多发肺动脉栓塞18例,其中双侧多发15例,左侧多发1例,右侧多发2例;单发9例,其中肺动脉干4例,叶动脉1例,段动脉4例。肺动脉栓塞的直接征象包括肺动脉主干或其分支的充盈缺损及肺动脉段面细小及管腔内不均匀密度减低;间接征象可以有肺内“马赛克征”、楔形影或索条状影,胸腔积液或胸膜肥厚。结论CT-PA对肺动脉栓塞的检查是一种价格便宜,无创伤的检查,诊断结果可靠,可作为急诊和普通临床工作中怀疑本病时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 尹长山齐星亮于春祥赵立
- 关键词:肺动脉栓塞
- 多参数设置在优化低剂量胸腹部CT扫描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中应用研究
- 2023年
- 此次主要针对低剂量胸腹部CT扫描过程中,多参数设置对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面进行了临床调研。方法 此次主要针对在本院实施低剂量胸腹部CT扫描的病例进行了调研,共检查完成此次调研病例是140例,根据计算机进行随机分组,共分为A、B、C、D四个小组,每个小组病例是35例患者,在给患者进行身体检查时,都运用医院当前采购的GE64排CT扫描仪设备,所有小组检查时设定iCT管电流确定是17mAs,A组与B组患者选择DoseRight扫描,C、D组两组患者运用固定管电流完成扫查,对各小组iCT管电压进行了分别设定,A组与C组都为120kv,B组及D组各为100kv,其他扫描参数设置都相同。对各小组扫描的图像质量、信噪比变化和辐射剂量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 对此次所有病例进行了临床扫描,查看患者的肺窗、纵隔窗、腰大肌几个方面的iDose4、IMR图像质量,组间对比显示,A组与B组各指标明显更为突出;对A组和B组的上述指标进行了评估比较,无显著的差异性;对患者扫描后的iDose4图像SNR、IMR图像SNR进行了评估,C组与D组评分较差,A组与B组两小组iDose4图像SNR对比,A组更优,评估DLP、ED方面,B、C、D三组相对较低,mGy、mSv对比,C组高于B组,D组低于B组(P<0.05)。结论 此次针对低剂量胸腹部CT扫描进行了多参数设置,结果显示iCT管电流设定是17mAs状态下,管电压为100kv,DoseRight扫描及IMR重建能够形成更为突出的图像质量,而且辐射剂量明显偏低。
- 齐星亮
- 关键词:低剂量图像质量
- 冠脉CT与冠脉造影诊断心肌桥的临床价值比较
- 2023年
- 相关数据调查表明,国外心肌桥总体发病率占比是19%,尸体解剖显示心肌桥检出率约85%,冠状动脉造影检出率是16%,性别相比,男性患者病例较多。一旦发生心肌桥病症,极易引发各类心血管异常表现,增加患者心肌梗死及猝死风险,因此,需要加强此类疾病的临床诊断,进而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法,促进患者身体早期恢复健康。此次就以心肌桥病症的临床诊断,冠脉CT与冠脉造影临床价值方面进行了分析。方法 在此次调研当中,选入的所有病例均实施冠脉CT与冠脉造影诊断,最终确定患者病症,共病例是158例,根据临床诊断手段对患者进行分组,一组是SCTCA 组,另一组为CAG组,针对此次临床诊断结果进行了组间比较,对不同诊断方法在患者临床运用的差异性及一致性方面进行了调查。结果 在此次检测当中,分别运用不同诊断方式,结果显示都检测有深在型心肌桥、浅表型心肌桥,并查看深在型心肌桥、浅表型心肌桥Kappa指数,前者是1.000,后者是0.893,此次运用的检查方法一致性基本相近。然而心肌长度影像表示有较大区别,冠状CT测出收缩期狭窄率相对偏低(P<0.05)。结论 对于心肌桥的临床诊断,和冠状动脉造影相比,冠脉CT检查心肌桥长度方面准确率更高,然而冠状动脉造影在检测狭窄程度方面有突出的临床价值性。
- 齐星亮
- 关键词:冠脉CT冠脉造影心肌桥
- CTA和MRA对脑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比较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针对CTA和MRA对脑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接收的脑动脉狭窄患者1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平均分为CTA组和MRA组,使用CTA、MRA对患者的脑动脉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针对脑动脉狭窄轻度患者的MRA、CTA的敏感度分别为70.59%、72.22%,特异度分别为90.74%、92.73%,MRA、CTA针对中度脑动脉狭窄的敏感度分别为87.50%、93.33%,特异度分别为92.73%、94.64%,MRA、CTA针对重度脑动脉狭窄的敏感度分别为88.24%、94.12%,特异度分别为94.83%、96.61%,两种检查方法针对脑动脉闭塞的敏感度均为100%,MRA与CTA对脑动脉闭塞的特异度分别为96.67%、98.33%,两组检查方法对轻度脑动脉狭窄、中度脑动脉狭窄、重度脑动脉狭窄、脑动脉闭塞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动脉狭窄诊断中,CTA的敏感度、特异度高于MRA的敏感度、特异度,所以在脑动脉狭窄诊断中,将CTA诊断方法作为筛选的首选手段,可以为MRA诊断提供更为可靠、准确的诊断结果。
- 齐星亮宋丹丹刘佳林鲍招弟尹长山
- 关键词:MRACTA脑动脉狭窄
- 低剂量联合低浓度对比剂在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研究
- 2023年
- 探究低剂量联合低浓度对比剂在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可行性。前瞻性收集接受CT冠状动脉成像的患者153例,其中A组49例,B组52例,C组52例。三组扫描的管电压分别为80 kV、100 kV和100 kV,对比剂浓度分别为300 mgI/mL、300 mgI/mL和350 mgI/mL。统计数据显示三组图像左前降支(LAD)中远段和左回旋支(LCX)远段的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节段A组的CT值均高于B、C组(P<0.05);三组图像LAD中远段、LCX中远段、右冠状动脉(RCA)中远段噪声值(S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图像冠状动脉各节段的信噪比(SNR)、对比度噪声比(CNR)和主观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有效辐射剂量(ED)明显低于B组和C组,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低剂量联合低浓度对比剂可以用于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中,有利于减低X线辐射和高浓度对比剂对患者的危害。
- 鲍招弟马壮飞宋丹丹王超齐星亮
- 关键词:CT冠状动脉成像320排CT低剂量
- 64层螺旋CT在诊断肝硬化并胃静脉曲张及评估出血风险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诊断肝硬化合并胃静脉曲张以及评估出血风险的临床治疗指导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6年7月本院消化科收治87例肝硬化合并胃静脉曲张患者,比较其胃镜检查与CT检查结果,对照两种检查对患者肝硬化胃静脉曲张诊断与分型判定结果,同时对照两种诊断方法对于患者出血风险评估结果。【结果】胃镜诊断87名患者中GV阳性患者81例,而MSCTP诊断检查出GV阳性患者77例,对比两项检查的结果的一致率,Kappa值为O.826,具有高度一致性。对比两项检查对患者肝硬化合并尾静脉曲张分型判定,胃镜检查查出87名患者中GOV1型42例(48.83%),GOV2型27例(31.03%),IGVl型5例(5.75%),IGV2型3.45oA;而MSCTP检查结果则为GOV1型40例(45.98%),GOV2型28例(32.18%),IGVl型4例(4.60%),IGV2型2.30%;两组检查判定结果比较一致性Kappa值为0.738,具有一致性。64层螺旋CT评估患者出血风险与胃镜检查静脉曲张红色征结果对比,Kappa值为0.711,具有一致性。【结论164层螺旋cT与胃镜在诊断肝硬化并胃静脉曲张与评估出血风险中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齐星亮
- 关键词:出血
- 3D-CTA与3D-DSA对颅内动脉瘤评价的对比研究被引量:39
- 2017年
- 目的:探讨256层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3D-CTA)与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成像(3D-DSA)技术对颅内动脉瘤(LAN)诊断的成像对比,并评价256层3D-CTA对LAN的诊断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80例在神经外科诊断疑似为LAN且均接受3D-CTA和3D-DSA检查的患者。以3D-DSA技术检查作为参考标准,来评价3D-CTA技术对发现LAN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并比较3D-CTA与3D-DSA在动脉瘤的检出率上的差异。结果:3D-CTA与3D-DSA在LAN检出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据3D-DSA检查结果以及术中所见情况,80例患者中共有68例最终确诊为LAN85个。其中单发动脉瘤46例,多发动脉瘤22例。动脉瘤直径为1.2~21.5 mm,平均直径为7.8 mm;<3 mm的动脉瘤23个(占27.1%),3~5 mm的动脉瘤38个(占44.7%),5~10 mm的动脉瘤18个(占21.2%),10~25mm的动脉瘤6个(占7.1%)。3D-CTA技术准确检出动脉瘤78个,漏诊动脉瘤7个(平均直径为2.8mm);CTA诊断准确率为91.8%,灵敏度为88.6%~92.3%,特异度为90.7%~100%,阳性预测值为96.7%,阴性预测值为77.3%。动脉瘤CTA诊断的灵敏度<3 mm、3~5 mm和>5 mm分别为88.6%、92.3%和100%。结论:3D-CTA可以替代3D-DSA进行LAN术前的诊断以及术后的复查,检出率及准确性较高。
- 齐星亮刘佳林宋丹丹李军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256层螺旋CT
- CT与MRI增强扫描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断价值研究
- 2023年
- 探讨和分析CT与MRI增强扫描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CT与MRI增强扫描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价值;以55例我院收治的疑似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为病人先后提供CT与MRI增强扫描;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结果。全部病人最终均以病原学诊断得出最终的确定结果,计算和分析CT与MRI增强扫描的诊断价值。结果 MRI增强扫描对于疾病的检出率94.23%显著高于CT检查,P<0.05;与病原体检查的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MRI增强扫描的准确度、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94.55%、94.23%和100.00%,均显著高于CT检查,P<0.05。结论 临床上对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MRI增强扫有非常高的诊断准确率保障,相对于CT,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更高。当然CT也有其长处,可基于患者的实际情况和诊断需求,合理选择诊断方式。
- 齐星亮
-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CTM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