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耀文 作品数:37 被引量:112 H指数:6 供职机构: 安阳市肿瘤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胸中段食管癌图像引导治疗精确性评估 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针对胸中段食管癌患者,定量评估图像引导频率对摆位误差的影响,寻求临床靶区体积到计划靶区体积(CTV-PTV)的最佳外扩值。方法选择安阳市肿瘤医院2018-06-01-2020-01-01接受螺旋断层放疗的胸中段食管癌患者62例,每次治疗前行兆伏级CT(MVCT)扫描,获得摆位误差。分析不同图像引导频率(0%、4%、11%、19%、23%、37%和50%)对于摆位误差的影响。17例患者治疗后再次行MVCT扫描得出分次内摆位误差,结合胸中段食管运动幅度的前期研究,得出最佳CTV-PTV外扩值。结果随着图像引导频率增加,系统误差在X(左右)、Y(头脚)、Z(腹背)3个方向逐渐减小,随机误差增减趋势不明显。即使图像引导频率达到50%,在X、Y、Z方向仍分别有1.3%、6.6%和0.2%的摆位误差>10 mm。根据17例胸中段食管癌患者分次内摆位误差,得出X、Y、Z 3个方向CTV-PTV的外扩值分别为1.48、2.48和1.80 mm。结论随着图像引导频率的增加,摆位误差呈减少趋势,但是仍然存在一定比例误差较大的情况,建议胸中段食管癌患者每次治疗前行MVCT图像引导。此外,放疗过程中由于患者不自主运动以及食管本身运动带来的影响,仍然需要一定的CTV-PTV外扩以保证肿瘤靶区得到足够的辐射剂量。 王振立 朱健 郑安平 孙晓东 黄柏超 宋振超 路玉昆 张耀文 王晓敏 刘瑞芳 王晓蓓 王慧涛关键词:胸中段食管癌 图像引导 摆位误差 155例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的预后分析 2024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primary small carcinoma of esophagus,PSCCE)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治疗模式,探索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希望为该病的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01月至2020年06月我院收治的经病理学诊断为PSCCE的患者,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癌症家族史、吸烟史、饮酒史、原发灶浸润深度、部位、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是否合并肝转移、手术后病理是否存在神经侵犯或脉管癌栓、治疗模式,并进行随访。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采用Log-rank进行单因素分析,利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探索影响PSCCE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通过亚组分析筛选最佳的治疗模式。结果:155例纳入该研究的PSCCE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为65.8岁,男女比例为1.18∶1.00,中位生存时间为15个月,1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63.2%和13.5%。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OS的因素包括年龄、伴脉管癌栓/神经侵犯阳性、首诊时食管浸润深度、首诊时淋巴结转移情况、首诊时远处转移情况、治疗模式、合并肝转移。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OS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淋巴结转移(HR=2.492,95%CI:1.579~3.933,P<0.001)、合并肝转移(HR=1.978,95%CI:1.230~3.448,P=0.005);保护因素为T_(1)(T_(1)vs T_(3-4),HR=0.541,95%CI:0.301~0.976,P=0.041)和综合治疗模式(P<0.001)。结论:回顾性研究表明早期诊断、综合治疗模式可能改善PSCCE患者的预后,合并淋巴结转移、合并肝转移PSCCE患者预后较差。 曹恒 雷瑞雪 陈静 许琳 崔东海 侯永杰 苏文中 张耀文关键词:食管 预后分析 复发或转移性食管鳞癌免疫联合放疗与否的疗效及安全性 2024年 目的评估免疫联合或不联合放疗治疗复发或转移性食管鳞癌(R/M ESC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安阳市肿瘤医院接受信迪利单抗治疗的75例R/M ESCC患者的病历资料, 根据是否接受放疗分为放疗组(RT组, 37例)和非放疗组(NRT组, 38例)。比较两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PFS)、总生存(OS)及不良反应情况。定性资料用例数(构成比)表示, 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组间比较, 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RT组和NRT组之间ORR和D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0%比61%, P=0.375;95%比89%, P=0.414), 但RT组的完全缓解(CR)率高于NRT组(19%比3%, P=0.022)。中位随访时间为25.4个月, RT组和NRT组中位PFS和O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3.8个月比9.9个月, P=0.221;20.2个月比18.9个月, P=0.214)。亚组分析显示, 在转移或复发部位为局部和/或≤3个远处淋巴结的患者中, RT组和NRT组的中位P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1个月比8.4个月, P=0.115), 但RT组中位OS优于NRT组(未达到比12.3个月, P=0.036)。与NRT组相比, 除了1-2级肺炎增加外(41%比18%, P=0.035), RT组未观察到治疗相关不良反应显著增加。结论免疫治疗联合放疗在R/M ESCC患者中是安全的, 并在转移或复发部位为局部和/或≤3个远处淋巴结的患者中有生存获益。 张耀文 刘昀松 惠周光 程欣宇 郭莹 任润川 金琳芝 张贺铭 汪晨宇关键词:食管鳞状细胞癌 放射疗法 免疫疗法 中国食管鳞状细胞癌新辅助放射治疗专家共识 被引量:2 2023年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90%以上为鳞状细胞癌,初诊时50%以上已属局部晚期或晚期,死亡率高,疗效差,单纯手术治疗对于提高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率已达瓶颈[1]。与单纯手术相比,新辅助治疗联合手术可以明显延长可手术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OS,荷兰CROSS研究和我国NEOCRTEC5010研究为新辅助放化疗(neoadjuvant chemoradiotherapy,nCRT)作为可手术局部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的标准治疗奠定了基础[2-4]。然而在nCRT的放疗靶区范围、剂量、化疗方案、放化疗至手术的最佳间隔时间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争议。 中国医师协会放射肿瘤治疗医师分会 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 李宝生 王奇峰 黄伟 弓磊 习勉 王彬 王鑫 邢力刚 巩合义 朱向帜 朱健 刘波 刘慧 刘俊 刘孟忠 杨弘 邱波 沈文斌 张自成 张耀文 张静渊 郭启帅 赵丽娜 徐裕金 黄勇 章文成 惠周光 彭林 董印军 韩丹关键词:食管鳞状细胞癌 新辅助放化疗 单纯手术治疗 局部晚期食管癌 放疗靶区 胸上段食管癌断层定野与断层螺旋放疗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的剂量学比较 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 比较胸上段食管癌断层定野放疗(TD)、断层螺旋放疗(HT)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的剂量学差异,为临床上食管癌放疗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15例临床分期为cT2~4N0~1M0的胸上段食管癌患者,分别设计TD、HT和VMAT 3种计划。比较靶区的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均匀指数(HI)、适形指数(CI)、危及器官(OAR)受量、治疗时间和机器跳数(MU)的差异。结果 HT和TD计划的D2和Dmean均明显低于VMAT计划;TD计划的D98和HT相似,但均高于VMAT计划。对于HI,HT 〈 TD 〈 VMAT,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1.603,P 〈 0.05)。3组计划的C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肺的V15,HT明显高于VMAT和TD (t=3.547、-2.626,P 〈 0.05)。TD计划的V20与HT计划的相似,但高于VMAT计划(t=2.824、3.052, P 〈 0.05)。3组计划中的脊髓Dmax无明显差异。HT和TD的执行时间、MU均高于VMA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617、15.693、10.018、7.802,P 〈 0.05)。结论 与VMAT相比,HT和TD计划可明显改善胸上段食管癌靶区的剂量分布,可获得更好的适形度。但VMAT比HT或TD明显降低双肺V20、MU及治疗时间。TD与HT相比,HT的靶区剂量分布更好,但TD降低了双肺的V15,且缩短治疗时间。 任润川 张耀文 王慧涛 黄骁 张强 孙荣刚 郑志勇 郑安平关键词:食管癌 剂量学 食管鳞癌患者放化疗前后血清sPD-1和sPD-L1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2019年 目的分析食管鳞癌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sPD-1)和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sPD-L1)在同步放化疗前、放化疗结束、放化疗结束1个月后的表达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该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确诊为食管鳞癌并行同步放化疗患者46例(实验组),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正常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sPD-1和sPD-L1的表达情况。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食管鳞癌组血清中sPD-1和sPD-L1水平均高于正常组(P=0.045,P=0.008);食管鳞癌组放化疗结束血清s PD-1和s PD-L1水平均高于放化疗前(P=0.026,P=0.003)。放化疗结束1个月后血清s PD-L1水平高于放化疗前(P=0.018)。食管鳞癌组初始sPD-1和sPD-L1的表达水平均与性别、年龄、肿瘤长度、T分期、N分期及临床分期无相关性(P>0.05)。食管鳞癌组初始s PD-L1高表达的患者总生存期(OS)差于低表达患者(P=0.046)。结论食管鳞癌患者血清中s PD-1和s PD-L1水平较正常人表达升高,放化疗可上调sPD-1和sPD-L1的表达,sPD-L1高表达的食管鳞癌患者预后较差。 郑志勇 周福有 郑安平 张耀文 任润川 金琳芝 程欣宇关键词:食管鳞癌 酶联免疫法 同步放化疗 468例食管鳞癌术后局部区域复发的三维适形调强放疗疗效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 探讨468例食管鳞癌术后局部区域复发患者三维适形调强放疗的疗效及相关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468例食管鳞癌术后局部区域复发行放疗的患者资料,术后复发时间为2 ~ 252个月,中位数14.95个月.锁骨上区复发45例,纵隔复发291例,腹腔复发4例,吻合口复发15例,锁骨上区+纵隔复发89例,吻合口+纵隔复发11例,纵隔+腹腔复发7例,锁骨上区+吻合口复发1例,锁骨上区+腹腔复发2例,吻合口+纵隔+锁骨上区复发3例.经典三维适形放疗(3D-CRT)224例,调强放疗(IMRT) 244例.放疗剂量40~70 Gy(中位放疗剂量59.4 Gy).在166例联合化疗患者中,同步放化疗109例,序贯放化疗57例.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法检验和预后单因素分析,Cox法预后多因素分析.结果 随访率95.3%,总有效率为81.6%,其中CR为41.2%.术后局部区域复发放疗后1、2、3、4年生存率分别为61%、32%、21%和14%,中位生存期17.6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术后病理分期、术后N分期、复发部位、病灶单或多发、病灶大小、近期疗效、放疗剂量、化疗与否与预后相关(χ^2 =4.814~247.322,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术后病理分期、病灶单或多发、病灶大小、近期疗效、放疗剂量、化疗与否是独立预后因素(P<0.05).术后局部区域复发放疗后患者死亡原因为局部及区域性复发致死176例,占死亡数的47.57%(176/370);远处转移148例,占40.00%(148/370);局部复发+远处转移为16例,占4.32% (16/370);1例死于放射性肺炎;2例死于急性心肌梗塞;1例死于脑出血;原因不明26例(含失访).肺是最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结论 食管鳞癌术后局部区域复发患者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可以延长部分患者生存时间,年龄小于70岁,术后分期较早,单个复发病灶,小病灶,放疗剂量≥59.4 Gy,足量放疗后缓解者,采取同步放化疗的患者预 张耀文 郑安平 郑志勇 任润川 孙荣刚 张光斌关键词:食管肿瘤 肿瘤复发 放射疗法 基于MAPK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风险评分模型预测食管鳞状细胞癌的生存及其免疫微环境与用药研究 2024年 目的:基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相关基因(MRGs)构建预后模型,提高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的预后效果。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获取ESCC患者的相关信息,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获取MRGs。基于MRGs中与ESCC患者生存相关基因对患者进行聚类分析,对所得差异基因进行回归分析筛选预后基因构建预后模型。对该模型划分的高低风险组进行基因本体论(GO)、KEGG分析和单样本基因富集分析(ssGSEA)。利用CellMiner数据库寻找可能与模型基因相关的药物。结果:回归分析筛选出了13个基因构建了预后模型,该模型在TCGA和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中显示出良好预测能力。GO和KEGG分析结果显示,高低风险组白细胞介导的免疫和细胞黏附分子等生物学功能和通路具有显著差异。行ssGSEA发现,高风险组患者的免疫细胞浸润和大多数免疫功能显著强于低风险组。结论:开发了一个具有良好预测能力的预后模型,可能对ESCC的预后和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曹莎莎 李铭 王晓敏 李宇桐 刘晓会 张耀文关键词: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 免疫 直肠癌术后辅助放化疗急性不良反应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研究直肠癌术后辅助放化疗急性不良反应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Ⅱ/Ⅲ期直肠癌根治术后辅助放化疗患者79例。观察同步放化疗期间出现的急性不良反应。用Sigma Plot 1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统计分析。结果: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性别是血液系统毒性(P=0.001)、消化道毒性(P=0.015)、皮肤反应(P=0.006)的影响因素。放疗方式是消化道毒性的影响因素(P=0.012)。年龄是急性皮肤反应的影响因素(P=0.012)。女性较男性血液系统毒性发生概率性高,有统计学差异(P=0.004)。常规3野放疗较三维适形或调强放疗(P=0.003)急性消化系统发生率高,有统计学差异。女性较男性(P=0.009)、年龄≥55岁较<55岁(P=0.004)急性皮肤反应严重。结论:在直肠癌术后辅助放化疗中女性急性血液系统不良反应、急性消化道反应及急性皮肤反应均较重;年龄越大皮肤反应越重,3D-CRT及IMRT所致急性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均低于常规3野放疗。 孙荣刚 郑安平 张光彬 任润川 张耀文关键词:直肠癌 辅助放化疗 毒性反应 多西他赛与紫杉醇在食管癌放化疗中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比较食管癌放化疗中多西他赛或紫杉醇化疗方案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回顾分析92例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按照化疗方案的不同分为A、B两组。A组(36例)化疗方案:顺铂25 mg·m-2,第2、3、4天静脉滴注,多西他赛85 mg·m-2,第1天静脉滴注。B组(56例)化疗方案:顺铂25 mg·m-2,第2、3、4天静脉滴注,紫杉醇135 mg·m-2,第1天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及毒性反应。结果:近期有效率A组为91.7%,B组为96.4%;1、2年生存率A组为73%、54%,B组为68%、51%,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毒性多为轻度(Ⅰ+Ⅱ级毒性),神经毒性方面A组(8.3%)明显少于B组(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86,P=0.001)。结论:调强放疗同步多西他赛加顺铂方案与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在治疗食管癌同步放疗中疗效相近,但多西他赛神经毒性偏低。 孙荣刚 郑安平 张光斌 任润川 张耀文关键词:食管肿瘤 放射疗法 化学疗法 多西他赛 紫杉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