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雷达

作品数:21 被引量:100H指数:6
供职机构:宝鸡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切除
  • 8篇切除术
  • 7篇肝癌
  • 5篇胆囊
  • 5篇手术
  • 4篇胆囊切除
  • 4篇胆囊切除术
  • 3篇胆道
  • 3篇原发性
  • 3篇原发性肝癌
  • 3篇术后
  • 3篇细胞
  • 3篇肝动脉
  • 2篇胆道良性疾病
  • 2篇胆管
  • 2篇胆囊息肉
  • 2篇预后
  • 2篇生存率
  • 2篇生存期
  • 2篇栓塞

机构

  • 20篇宝鸡市中心医...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陕西省人民医...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延安大学
  • 2篇榆林市第二医...
  • 2篇汉中市中心医...
  • 2篇陕西省安康市...
  • 2篇宝鸡市人民医...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西北工业大学

作者

  • 20篇雷达
  • 12篇王钢
  • 10篇祁军安
  • 9篇王涛
  • 6篇朱海林
  • 6篇赵利锋
  • 6篇杨彦伟
  • 5篇李永利
  • 3篇程伟华
  • 2篇姚春和
  • 2篇张东
  • 2篇耿智敏
  • 2篇李军辉
  • 2篇杨成林
  • 2篇耿西林
  • 2篇郝琪伟
  • 2篇杨文彬
  • 2篇张煜
  • 2篇杨瑞
  • 2篇刘益民

传媒

  • 3篇中国实用医药
  • 2篇当代医学
  • 2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吉林医学
  • 1篇实用肿瘤学杂...
  • 1篇河北医药
  • 1篇肝胆胰外科杂...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中国现代普通...
  • 1篇腹腔镜外科杂...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 1篇中华普外科手...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 1篇中国肝脏病杂...
  • 1篇中华肝脏外科...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0
  • 3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胆囊息肉手术适应证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附2272例报告)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探讨胆囊息肉的手术适应证。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11家医疗中心收治的2272例(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85例、陕西省核工业215医院352例、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332例、陕西省人民医院233例、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52例、延安大学附属咸阳医院138例、宝鸡市人民医院137例、汉中市中心医院125例、宝鸡市中心医院95例、安康市中心医院72例、榆林市第二医院51例)行手术治疗胆囊息肉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887例,女1385例;年龄为(48±12)岁,年龄范围为12~86岁。观察指标:(1)手术治疗、病理学检查及住院情况。(2)随访及并发症情况。(3)非肿瘤性息肉与肿瘤性息肉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比较。(4)无胆囊结石且胆囊息肉直径为7~9 mm、10~12 mm、≥13 mm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比较。(5)无胆囊结石且胆囊息肉直径为10~12 mm患者发生肿瘤性息肉的影响因素分析。(6)无胆囊结石且胆囊息肉直径为10~12 mm患者肿瘤性息肉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及评估。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并发症及生存状况。随访时间截至2020年4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等级资料采用多样本秩和检验。剔除CEA、CA19-9缺失数据后进行发生肿瘤性息肉的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x2检验或多样本秩和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经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后,应用R 3.6.0 version软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1)手术治疗、病理学检查及住院情况:2272例患者中,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199例、开腹胆囊切除术43例、胆囊癌根治术28例、腹腔镜保胆取息肉术2例,术中行快速冷冻切片病理学检查1050例。2272例患者中,术后病理学检查为非肿瘤性息肉1953例(胆�
张东李起张小弟贾蓬勃王新团耿西林张煜李军辉姚春和刘益民郭智华杨瑞雷达杨成林郝琪伟杨文彬耿智敏
关键词:胆道良性疾病胆囊息肉非肿瘤性息肉手术列线图
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应用于肝癌合并门脉高压手术中的疗效观察
2015年
目的:探究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SPVE法)在肝癌合并门脉高压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确诊为肝癌合并门脉高压的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行SPVE法进行血流阻断,对照组行全入肝血流阻断法(Pringle法)进行血流阻断。对比两组手术时间、阻断血流时间、手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手术前后患者肝功能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和血流阻断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血液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总胆红素(T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而血清蛋白(ALB)和血红蛋白(Hb)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PVE法应用在肝癌合并门脉高压手术中,可以显著减少术中的出血量和输血量,有利于术后肝功能的恢复,有效地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王钢雷达赵利锋王涛杨彦伟潘承恩
预防性肝动脉栓塞化疗对提高肝癌切除术后患者生存率的意义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预防性肝动脉栓塞化疗对提高肝癌切除术患者生存率的意义。方法对100例临床诊断原发性肝癌(肝细胞性肝癌)患者行根治性手术。其中50例术后行肝动脉栓塞化疗(研究组),50例术后未行肝动脉栓塞化疗(对照组)。对2组患者的生存率分析比较。结果研究组术后3个月AFP转阴率达92.31%,1、3、5年生存率为76.0%、51.4%、43.2%,累积复发率为26.0%、47.1%、47.1%。对照组术后3个月AFP转阴率为69.77%,1、3、5年生存率为62.0%、35.1%、24.0%,累积复发率为40.0%、67.6%、78%,2组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肝癌切除术后行肝动脉栓塞化疗能明显降低复发率,提高肝癌生存率。
赵利锋王钢朱海林雷达杨彦伟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手术肝动脉栓塞化疗
DKK1蛋白表达与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淋巴结侵犯及其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DKK1蛋白表达与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淋巴结侵犯及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12年12月来我院行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癌患者78例,制作肝内胆管细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组织芯片,并于术前进行生化指标测定。患者术后每隔3个月复查1次,并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历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无复发生存曲线及总生存曲线的绘制,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确定影响预后无复发生存时间(Relapse-free survival,RFS)和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的因素。结果 DKK1蛋白表达阴性与表达阳性的患者间GGT、肝门淋巴结侵犯、Child-Pugh分级、MMP9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78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组织芯片结果发现DKK1蛋白在肝内胆管细胞癌的阳性表达率为35.90%(28/78),在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4.10%(11/78)。78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1、3、5年的总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51.28%(40/78)与50.00%(38/78)、41.03%(32/78)与38.46%(30/78)、25.64%(20/78)与23.08%(18/78)。相关危险性因素经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后,研究结果显示GGT、CA19-9、CEA、肿瘤大小、DKK1、肝门淋巴结侵犯是影响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RFS的预后因素;CEA、肿瘤大小、DKK1、肝门淋巴结侵犯是影响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DFS的预后因素。DKK1蛋白表达阳性与阴性的OS与RFS曲线显示,5年后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DKK1蛋白表达阳性与阴性的总生存率分别为28.20%与20.51%;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24.36%与21.79%。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淋巴结侵犯与否与DKK1蛋白表达密切相关,DKK1蛋白表达可能是影响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OS和RFS的预后因素。
赵利锋程伟华雷达杨彦伟王钢
关键词:肝内胆管细胞癌预后
TACE联合单针道适形RFA在大肝癌治疗中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单针道适形射频消融(RFA)治疗大肝癌的特点及疗效。方法对21例TACE治疗效果欠佳的大肝癌患者采用CT引导下经皮RFA治疗。结果 RFA术后4~6周通过MRI或超声造影结合AFP检测综合评价疗效,有效率(71.43%,15/21),疗效满意率(23.81%,5/21)。结论在大肝癌治疗中先行TACE再行RFA的序贯联合治疗具有优势互补的协同作用,单针道适形RFA更具有微创意义。
祁军安王涛王钢雷达
关键词:肝动脉化疗栓塞适形
LC术后残余胆囊管冗长与术前行MRCP检查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LC术后残余胆囊管冗长的原因,并分析其与术前是否行MRCP检查的相关性。方法总结分析560例LC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术前行MRCP组和非MRCP组,各280例,对照两组术后残余胆囊管情况。结果 MRCP组LC术后残余胆囊管冗长例数、长度、PCS发生率、残余胆囊并结石发生率明显低于非MRCP组(P<0.05)。结论 LC术后残余胆囊管冗长与术前行MRCP检查呈负相关性,术前MRCP可有效预防LC术后残余胆囊管冗长、PCS、残余胆囊并结石的发生。
祁军安江奎朱海林程伟华王涛雷达卢振华罗冬根
关键词:磁共振胆胰管成像胆囊切除术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
腹腔镜下根治性顺行模块化胰脾切除术与脻体尾切除术治疗胰体尾癌的效果分析
2024年
目的 分析腹腔镜下根治性顺行模块化胰脾切除术(LRAMPS)与脻体尾切除术(DPS)治疗胰体尾癌的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肝胆胰脾外科收治的86例胰体尾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所选术式不同分为LRAMPS组(40例)和DPS组(46例),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预后情况等。对两组随访至2022年12月,分析两组生存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LRAMPS组术中出血量少于DPS组(P<0.05),术后24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DPS组(P<0.05),R0切除率高于DPS组(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随访6~54个月,LRAMPS组复发率及肝转移率显著低于DPS组(P<0.05)。LRAMPS组术后中位生存期为18.5个月,DPS组为12.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RAMPS组术后18、24、36、48、54个月的存活率显著高于DPS组(P<0.05)。结论 DPS与LRAMPS治疗胰体尾癌的近期预后情况并无明显差异,但LRAMPS可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在长期预后方面,LRAMPS较DPS治疗效果更佳,能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间,提高患者存活率,改善患者预后。
王涛常莹王钢李永利雷达
关键词:胰体尾癌
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生存率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LC)手术治疗后生存率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行肝癌手术切除治疗的PLC患者186例,随访患者生存率,统计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结果 18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7~8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1.5个月;随访生存时间8~92个月,中位生存期为51.2个月;患者1年、3年及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3.4%、68.4%及38.7%;患者1年、3年及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65.5%、32.6%及20.5%。肝硬化、肿瘤大小≥5cm、术前甲胎蛋白水平>400 ng/m L、甲胎蛋白术前术后变化、血管侵犯、辅助治疗方式及PLC家族史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均<0.05)。肝硬化、血管侵犯及甲胎蛋白术前术后变化是影响PLC患者治疗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PLC术后生存率的影响因素较多,临床应综合考虑,对于高危患者应定期随访,及早诊断和治疗,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王钢赵利锋雷达杨彦伟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手术生存率
红细胞计数对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生存期的预测价值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红细胞计数在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生存期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本院行切除手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和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液中各项指标,并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历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累积生存时间曲线的绘制,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确定影响累积生存时间的因素。结果 1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6.98±14.39)岁,以男性、伴肝硬化、无PVTT、TNM分期Ⅲ~Ⅳ期、Child-Pugh分级A期、肿瘤大小≥5 cm、RBC<(3.5~5.0)×10^(12)/L患者居多。不同RBC水平患者的PVTT、肿瘤大小、Child-Pugh分级、TNM分期、TBil、ALT、AST、AST/ALT、ALP、GGT、ALB、A/G及PT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VTT、肿瘤大小、Child-Pugh分级、TNM分期、TBil、ALT、AST、AST/ALT、ALP、GGT、ALB、A/G、RBC和PT是影响原发性肝癌患者累积生存时间的危险性因素(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hild-Pugh分级为B级和C级、TNM分期为Ⅲ~Ⅳ期、AST/ALT高于标准、GGT高于标准、RBC低于标准是影响原发性肝癌患者累积生存时间的危险性因素(P均<0.05)。随访5年后,标准RBC数量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累积生存率为33.33%(11/33),低于标准RBC数量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累积生存率为26.44%(23/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2,P=0.007)。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前血液中RBC数量低于标准是影响其累积生存时间的危险性因素之一。RBC计数在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生存期预测中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患者的病情进展具有一定的提示价值。
赵利锋程伟华雷达杨彦伟李华王钢
关键词:红细胞数量原发性肝癌切除手术
胆道镜术中取石失败的临床探讨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术中使用胆道镜治疗胆道结石常见失败原因及对策。方法对自1996年6月至2007年6月间792例曾经使用胆道镜术中取石的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792例患者中,术后有胆道残石69例,残石率为8.7%。其中术中明确结石未取净者29例;经术中T管造影及胆道镜明确胆道残石者40例。胆道镜术中取石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69例残石者中包括早期术者对胆道镜使用不熟练致胆道残余结石23例,胆管结石伴胆管变异19例;肝内胆管结石伴胆管开口狭窄12例;肝内胆管大结石嵌顿5例;胆总管下段节段性狭窄伴结石3例。结论随着胆道镜应用熟练程度增加,术后残石率降低;术中要细致进行胆道镜检查,逐要叶逐段检查各条胆管,要注意有无胆管变异,要找出狭窄的胆管开口以及胆总管下段有无节段性狭窄等情况;对于大的胆管结石建议进行激光或液电碎石;术中B型超声定位有助于降低术后残石率。
祁军安朱海林王钢王涛雷达
关键词:胆结石纤维胆道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