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钢

作品数:32 被引量:134H指数:6
供职机构:宝鸡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7篇切除
  • 15篇切除术
  • 8篇手术
  • 7篇胆囊
  • 6篇胆管
  • 6篇腹腔
  • 6篇腹腔镜
  • 6篇肝癌
  • 5篇胆囊切除
  • 5篇胆囊切除术
  • 5篇术后
  • 5篇结石
  • 4篇腹腔镜胆囊
  • 4篇腹腔镜胆囊切...
  • 4篇腹腔镜胆囊切...
  • 3篇胆道
  • 3篇原发性
  • 3篇原发性肝癌
  • 3篇切除术后
  • 3篇疗效

机构

  • 31篇宝鸡市中心医...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暨南大学附属...

作者

  • 31篇王钢
  • 16篇江奎
  • 15篇王涛
  • 14篇朱海林
  • 12篇雷达
  • 11篇祁军安
  • 9篇李永利
  • 9篇赵利锋
  • 7篇杨彦伟
  • 7篇程伟华
  • 4篇朱立峰
  • 2篇郑明霞
  • 1篇刘建学
  • 1篇王存川
  • 1篇李宗芳
  • 1篇潘承恩
  • 1篇李华
  • 1篇卢振华
  • 1篇罗冬根
  • 1篇王秀娟

传媒

  • 5篇吉林医学
  • 3篇河北医药
  • 3篇中国现代普通...
  • 2篇当代医学
  • 2篇临床医药实践
  • 2篇检验医学与临...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实用肿瘤学杂...
  • 1篇肝胆外科杂志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西北国防医学...
  • 1篇腹腔镜外科杂...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癌症进展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华普外科手...
  • 1篇中国肝脏病杂...
  • 1篇临床医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1
  • 4篇2010
  • 6篇2009
  • 3篇2006
  • 1篇2004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TACE联合单针道适形RFA在大肝癌治疗中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单针道适形射频消融(RFA)治疗大肝癌的特点及疗效。方法对21例TACE治疗效果欠佳的大肝癌患者采用CT引导下经皮RFA治疗。结果 RFA术后4~6周通过MRI或超声造影结合AFP检测综合评价疗效,有效率(71.43%,15/21),疗效满意率(23.81%,5/21)。结论在大肝癌治疗中先行TACE再行RFA的序贯联合治疗具有优势互补的协同作用,单针道适形RFA更具有微创意义。
祁军安王涛王钢雷达
关键词:肝动脉化疗栓塞适形
预防性肝动脉栓塞化疗对提高肝癌切除术后患者生存率的意义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预防性肝动脉栓塞化疗对提高肝癌切除术患者生存率的意义。方法对100例临床诊断原发性肝癌(肝细胞性肝癌)患者行根治性手术。其中50例术后行肝动脉栓塞化疗(研究组),50例术后未行肝动脉栓塞化疗(对照组)。对2组患者的生存率分析比较。结果研究组术后3个月AFP转阴率达92.31%,1、3、5年生存率为76.0%、51.4%、43.2%,累积复发率为26.0%、47.1%、47.1%。对照组术后3个月AFP转阴率为69.77%,1、3、5年生存率为62.0%、35.1%、24.0%,累积复发率为40.0%、67.6%、78%,2组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肝癌切除术后行肝动脉栓塞化疗能明显降低复发率,提高肝癌生存率。
赵利锋王钢朱海林雷达杨彦伟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手术肝动脉栓塞化疗
31例全乳晕径路的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体会被引量:8
2010年
首例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由Hscher[1]于1997年完成,近年来发展迅速。宝鸡市中心医院于2008年5月—2009年10月完成全乳晕径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31例,现总结报道如下。
李永利王存川江奎朱海林王钢程伟华
关键词:甲状腺疾病甲状腺切除术乳晕入路
DKK1蛋白表达与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淋巴结侵犯及其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DKK1蛋白表达与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淋巴结侵犯及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12年12月来我院行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癌患者78例,制作肝内胆管细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组织芯片,并于术前进行生化指标测定。患者术后每隔3个月复查1次,并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历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无复发生存曲线及总生存曲线的绘制,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确定影响预后无复发生存时间(Relapse-free survival,RFS)和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的因素。结果 DKK1蛋白表达阴性与表达阳性的患者间GGT、肝门淋巴结侵犯、Child-Pugh分级、MMP9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78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组织芯片结果发现DKK1蛋白在肝内胆管细胞癌的阳性表达率为35.90%(28/78),在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4.10%(11/78)。78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1、3、5年的总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51.28%(40/78)与50.00%(38/78)、41.03%(32/78)与38.46%(30/78)、25.64%(20/78)与23.08%(18/78)。相关危险性因素经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后,研究结果显示GGT、CA19-9、CEA、肿瘤大小、DKK1、肝门淋巴结侵犯是影响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RFS的预后因素;CEA、肿瘤大小、DKK1、肝门淋巴结侵犯是影响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DFS的预后因素。DKK1蛋白表达阳性与阴性的OS与RFS曲线显示,5年后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DKK1蛋白表达阳性与阴性的总生存率分别为28.20%与20.51%;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24.36%与21.79%。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淋巴结侵犯与否与DKK1蛋白表达密切相关,DKK1蛋白表达可能是影响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OS和RFS的预后因素。
赵利锋程伟华雷达杨彦伟王钢
关键词:肝内胆管细胞癌预后
红细胞计数对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生存期的预测价值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红细胞计数在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生存期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本院行切除手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和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液中各项指标,并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历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累积生存时间曲线的绘制,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确定影响累积生存时间的因素。结果 1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6.98±14.39)岁,以男性、伴肝硬化、无PVTT、TNM分期Ⅲ~Ⅳ期、Child-Pugh分级A期、肿瘤大小≥5 cm、RBC<(3.5~5.0)×10^(12)/L患者居多。不同RBC水平患者的PVTT、肿瘤大小、Child-Pugh分级、TNM分期、TBil、ALT、AST、AST/ALT、ALP、GGT、ALB、A/G及PT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VTT、肿瘤大小、Child-Pugh分级、TNM分期、TBil、ALT、AST、AST/ALT、ALP、GGT、ALB、A/G、RBC和PT是影响原发性肝癌患者累积生存时间的危险性因素(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hild-Pugh分级为B级和C级、TNM分期为Ⅲ~Ⅳ期、AST/ALT高于标准、GGT高于标准、RBC低于标准是影响原发性肝癌患者累积生存时间的危险性因素(P均<0.05)。随访5年后,标准RBC数量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累积生存率为33.33%(11/33),低于标准RBC数量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累积生存率为26.44%(23/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2,P=0.007)。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前血液中RBC数量低于标准是影响其累积生存时间的危险性因素之一。RBC计数在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生存期预测中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患者的病情进展具有一定的提示价值。
赵利锋程伟华雷达杨彦伟李华王钢
关键词:红细胞数量原发性肝癌切除手术
肝癌行肝切除术后的血清GP73变化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观察肝癌行肝切除术后的血清GP73变化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以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接受肝切除术的80肝癌患者为观察对象,并根据其预后分为好转组(48例)和恶化组(32例)。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两组患者GP73水平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不同临床特征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计算其相关系数(r)。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恶化组患者术后血清中的GP73水平为(242.75±18.03)ng/ml,明显高于好转组(155.89±20.32)ng/ml,t=19.576,P<0.05;分化程度低、肿瘤直径≥5 cm、有远处转移、乙型肝炎病毒(HBV)阳性、侵犯血管、侵犯淋巴和AFP≥400 ng/ml的肝癌患者术后血清GP73水平较高;肝切除术后GP73水平与AST、ALT等肝功能指标以及CA19-9、AFP等肿瘤标志物指标呈正相关,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癌患者行肝切除术后病情恶化的患者血清GP73水平较高,且GP73水平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与患者术后的肝功能和肿瘤标志物水平呈正相关。
王钢王涛祁军安江奎李永利
关键词:高尔基体膜蛋白质类
腹腔镜下根治性顺行模块化胰脾切除术与脻体尾切除术治疗胰体尾癌的效果分析
2024年
目的 分析腹腔镜下根治性顺行模块化胰脾切除术(LRAMPS)与脻体尾切除术(DPS)治疗胰体尾癌的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肝胆胰脾外科收治的86例胰体尾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所选术式不同分为LRAMPS组(40例)和DPS组(46例),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预后情况等。对两组随访至2022年12月,分析两组生存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LRAMPS组术中出血量少于DPS组(P<0.05),术后24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DPS组(P<0.05),R0切除率高于DPS组(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随访6~54个月,LRAMPS组复发率及肝转移率显著低于DPS组(P<0.05)。LRAMPS组术后中位生存期为18.5个月,DPS组为12.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RAMPS组术后18、24、36、48、54个月的存活率显著高于DPS组(P<0.05)。结论 DPS与LRAMPS治疗胰体尾癌的近期预后情况并无明显差异,但LRAMPS可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在长期预后方面,LRAMPS较DPS治疗效果更佳,能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间,提高患者存活率,改善患者预后。
王涛常莹王钢李永利雷达
关键词:胰体尾癌
腹腔镜在妇科手术应用302例临床研究
2004年
王钢江奎朱海林祁军安
关键词:腹腔手术妇科病历分析
12729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被引量:33
2009年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并发症及其发生原因,探讨预防及应对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992年11月至2008年11月我院施行LC1272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发生术后胆漏58例(0.46%),术中胆总管损伤35例(0.27%),术中或术后腹腔出血29例(0.23%)。原因与术者手术操作不熟练、对腹腔镜下胆道解剖辨认经验不足、术前准备不充分、适应证选择不当及术中未及时中转开腹有关。结论:胆漏、胆管损伤及腹腔出血是LC的主要并发症,注重操作技巧、适应证选择及围手术期的充分准备可预防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祁军安江奎朱海林王钢程伟华王涛
关键词:并发症
腹腔镜与开腹胆囊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胆囊癌的临床疗效比较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胆囊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胆囊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60例早期胆囊癌患者分为对照组(n=28,开腹胆囊癌根治术)和观察组(n=32,腹腔镜胆囊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两组患者血清IL-6、CRP水平均高于本组术前,观察组患者血清IL-6、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PT、APTT、TT均短于本组术前,观察组患者PT、APTT、TT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2年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胆囊癌能够达到与开腹胆囊癌根治术相同的疗效,且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凝血功能指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郑又侨王钢杨彦伟刘建学
关键词:早期胆囊癌炎症因子凝血功能指标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