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严靖

作品数:7 被引量:3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2篇文学
  • 2篇汉语
  • 2篇汉语文
  • 2篇汉语文化
  • 1篇异邦
  • 1篇语言形态
  • 1篇战争诗
  • 1篇战争诗歌
  • 1篇哲学
  • 1篇政治
  • 1篇政治观
  • 1篇政治观念
  • 1篇知识分子
  • 1篇中国文化建设
  • 1篇生命本体
  • 1篇圣洁
  • 1篇诗歌
  • 1篇情知
  • 1篇主义
  • 1篇左翼

机构

  • 7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作者

  • 7篇严靖
  • 2篇杨联芬
  • 1篇严靖
  • 1篇任洪渊

传媒

  • 2篇励耘学刊
  • 1篇天津师范大学...
  • 1篇朔方
  • 1篇中国现代文学...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客与家(外三篇)
2021年
家有分远近,客无论老新。客里无宾主,花开即故山。沙县走了。在回去的火车上,给我拨了几个电话,我都没接到。后来我拨过去,他告诉我在车上,"真正回家了"。其实他哪天走、什么时候的票,跟我说过很多遍了。挂了电话,穿过密密麻麻看樱花(实际上是拍花)的人,想到十天前带沙县看这些花的时候,人还没这么多。过去半年,很少在家里开火。除了偶尔吃回食堂或蹭些饭局,大约有一半的时间是在小区门口那条街上的沙县小吃吃的。
严靖
关键词:宾主
再求新声于异邦——读任洪渊《汉语红移》兼谈新视野中的现代汉语问题
2010年
今天的问题已经不是:是认识他人?还是找回自己?今天要问:语言相遇,我们将怎样在认识他人中找到自己?(第265页)我那么向往语言的相遇和词语的对应,对应中的聆听、回答与对话,直到在另一种语言中重新认识自己,而不单是文化的侵略和反抗。(第267页)
严靖
关键词:现代汉语汉语文化冯至
论《从苏联归来》在1930年代中国的译介与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纪德《从苏联归来》一书发表后,影响波及世界各地。与其他国家的多种声音并存不同,该书在中国的反应比较单一。由于当时中苏关系的复杂性,以及1930年代左翼文学的强势,中国知识界对纪德该书描写的真实性普遍表示出质疑,并持批评态度。即使有少数同情理解纪德者,其声音也迅速淹没于抗战之中。《从苏联归来》一书在中国的传播史,显示出个人主义、艺术自由和批判精神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历史中的匮乏。
严靖杨联芬
关键词:左翼文学个人主义
“难产的圣洁的感情”——穆旦战争诗歌论
本文以穆旦1937-1948年的战争诗歌为研究对象,以细读和比较的方法,结合时代背景和新诗发展史,通过对诗人诗歌创作和个人命运的综合考察,希冀阐明:穆旦的战争诗歌有何特点?其原因何在?战争的体验在他人生坐标中是什么位置?...
严靖
关键词:战争诗歌
生命本体与汉语新世纪——关于汉语文化哲学与中国文化建设的一次对话
2011年
时间:2010年5月19日地点:北京师范大学东门十二橡树咖啡厅2010年4月,任洪渊先生新著《汉语红移——多文体书写的汉语文化哲学》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汉语红移》承续了任洪渊在《女娲的语言》和《墨写的黄河》
任洪渊杨联芬严靖
关键词:汉语文化文化哲学中国文化建设生命本体语言形态
选择与归依:文学转折中的知识分子精神史研究(1937-1949)
本论文旨在论述,1940年代文学转折时期,中国现代作家面对战争与革命的历史语境,出现了哪些新的思想动向,文学者们在哪些层面调整了自己的政治观念与文学主张,这些有意识的主动调整与选择又是如何参与和促进转折的发生的?  据此...
严靖
关键词:政治观念文学主张
文本旅行中的情知纠结--谈戴望舒译纪德《从苏联回来》被引量:2
2012年
1937年初戴望舒翻译纪德《从苏联回来》这一事件,其动机和目的都极为复杂。彼时国内外文坛动态、戴望舒本人的政治倾向和文学观念,决定了其翻译行为的心态和策略,他试图对纪德的苏联观与自己的纪德观和苏联观之间的冲突进行调和,但最终失败。戴望舒翻译纪德《从苏联回来》中的"情知纠结",充分显示了文学与政治关系的复杂性,也证明了意识形态、译者文学观念和出版者"三要素",对翻译的传播具有决定性作用。
严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