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亚
- 作品数:6 被引量:36H指数:3
- 供职机构:灌南县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效果被引量:14
- 2015年
- 目的:探讨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采取双联抗血小板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用药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月-2015年4月接收的4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予以阿司匹林,研究组20例则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氯吡格雷联合用药。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发作时间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均显著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选择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这种双联抗血小板药物联合治疗方案,能显著缩短患者发作时间,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患者更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 周亚徐长中
- 关键词:双联抗血小板药物脑缺血发作
- 尿激酶和阿替普酶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效果对比分析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分别采用尿激酶和阿替普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种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19年1月—2020年3月该院开展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研究,便利选择59例患者,分为尿激酶治疗组(27例患者)和阿替普酶治疗组(32例患者),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从临床治疗效果来看,阿替普酶治疗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6.88%,而尿激酶治疗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1.48%。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78,P<0.05)。在治疗以后,两组的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为(4.13±2.78)分和(9.02±3.53)分,阿替普酶治疗组优于尿激酶治疗组。两组的数据资料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73,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溶栓治疗中,采用阿替普酶的治疗效果更好,对于患者的康复与神经功能的恢复都有很好的疗效。
- 周亚
- 关键词:尿激酶阿替普酶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
- 神经节苷脂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1
- 2013年
-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脂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5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4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按随机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3%,高于对照组的73.9%;观察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水肿面积及血肿体积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 周亚徐长中丁子良马文可曹芹
- 关键词:神经节苷脂尼莫地平
- 阿司匹林联合波立维治疗脑后循环缺血的疗效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比较阿司匹林和阿司匹林联合波立维治疗脑后循环缺血(PC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01—2012-11收治的60例PC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在患者知情同意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口服,1次/d;观察组加用波立维75mg口服,1次/d。2组患者连续治疗4周为1个疗程,比较临床疗效。结果 (1)治疗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6.7%,对照组总有效率70.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243,P<0.01)。(2)2组患者治疗前双侧VA与BA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2组患者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较对照组血流速度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2组患者出现面色潮红2例,恶心1例,症状较轻微,调整用药后消失,未影响持续治疗。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波立维治疗PCI效果理想,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 周亚陈少泉徐长中
- 关键词:阿司匹林波立维疗效
- 老年脑梗死脑动脉狭窄影响因素及全脑血管造影结果分析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分析老年脑梗死脑动脉狭窄影响因素及全脑血管造影结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脑梗死治疗的老年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观察所有患者全脑血管造影结果,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和单因素分析对所有患者的脑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全脑血管造影显示85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中,脑血管狭窄占比87.06%(74/85)。其中重度狭窄32例,中度狭窄42例;74例患者共检出96处病变,其中颅外段28处,颅内段68处,颅外段发生率显著低于颅外段(χ^(2)=8.271,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1.152,P<0.05)、高血压(OR=2.102,P<0.05)、吸烟(OR=1.356,P<0.05)以及糖尿病(OR=1.547,P<0.05)均为老年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经全脑血管造影结果分析显示老年脑梗死患者有较高几率存在脑血管动脉狭窄,高血压、吸烟、年龄以及糖尿病都是老年脑梗死患者发生脑血管狭窄的危险因素。
- 周亚
- 关键词:老年脑梗死脑动脉狭窄影响因素全脑血管造影
- 针刺结合乙哌立松治疗脑卒中后肌痉挛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乙哌立松治疗脑卒中后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7例脑卒中早期伴有肌张力增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49例,对照组48例。治疗组给予针刺治疗,同时口服乙哌立松每次50 mg,每日3次,持续4周;对照组仅给予针刺治疗。采用Bohannon改良的Ashworth分级法和Fngl-Meyer评分法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肢肌张力及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 Ashworth评分显示,治疗4周后两组患肢肌张力改变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63,14.77,P<0.05)。Fngl-Meye评分显示,治疗4周后两组患肢运动功能障碍改善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9,P<0.05)。结论针刺结合乙哌立松较单纯针刺治疗可更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患肢肌痉挛,提高患肢运动功能。
- 丁子良陈少泉徐长中周亚
- 关键词:脑卒中肌痉挛针刺乙哌立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