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长中

作品数:14 被引量:42H指数:4
供职机构:灌南县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脑出血
  • 4篇高血压
  • 4篇高血压性
  • 4篇出血
  • 3篇地平
  • 3篇血压
  • 3篇尼莫地平
  • 3篇疗效
  • 3篇脑梗
  • 3篇脑梗死
  • 3篇急性
  • 3篇梗死
  • 2篇神经损害
  • 2篇术后
  • 2篇水肿
  • 2篇缺血
  • 2篇微创术
  • 2篇微创术后
  • 2篇疗效分析
  • 2篇脑出血微创术

机构

  • 12篇灌南县人民医...
  • 5篇江苏省人民医...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14篇徐长中
  • 6篇唐金荣
  • 4篇周亚
  • 2篇苏建华
  • 2篇丁新生
  • 1篇吴中亚
  • 1篇吴乐
  • 1篇肖杭
  • 1篇夏怀林
  • 1篇侯熙德
  • 1篇储旭华
  • 1篇王颖
  • 1篇龚洁
  • 1篇曹芹

传媒

  • 2篇社区医学杂志
  • 1篇临床荟萃
  • 1篇山东医药
  • 1篇江苏医药
  • 1篇贵州医药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华临床医药...
  • 1篇实用神经疾病...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3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脑梗死后测定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临床意义
2004年
急性脑梗死时,由于脑缺血、缺氧,脑组织中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受损的脑组织释放出大量的蛋白酶,经受损的血脑屏障(BBB)进入血液循环中,其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eific enolase.NSE)是最主要的酶之一,通过测定NSE的活性对判断急性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及梗塞面积大小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徐长中唐金荣丁新生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血脑屏障可溶性蛋白质神经损害
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效果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探讨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采取双联抗血小板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用药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月-2015年4月接收的4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予以阿司匹林,研究组20例则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氯吡格雷联合用药。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发作时间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均显著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选择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这种双联抗血小板药物联合治疗方案,能显著缩短患者发作时间,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患者更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周亚徐长中
关键词:双联抗血小板药物脑缺血发作
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术后加用尼莫地平口服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探讨尼莫地平对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 2 5例脑基底节出血的患者微创术后口服尼莫地平治疗 ,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头颅CT血肿大小及周围水肿的变化 ,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尼莫地平治疗组神经功能恢复、血肿吸收及周围水肿减少较对照组显著 (P <0 .0 5、0 .0 5、0 .0 1)。结论 尼莫地平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促进血肿吸收 。
徐长中陈少泉支盛丁子良唐金荣
关键词:尼莫地平脑出血脑水肿
不同剂量的钙离子通道拮抗剂对面神经损害的保护作用(英文)被引量:4
2005年
背景:应用Ca2+通道拮抗剂对周围神经损害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较多,但在临床应用中其剂量大小对受损神经保护作用的效果差异尚需探讨。目的:应用不同剂量Ca2+通道拮抗剂氟桂利嗪治疗面神经麻痹(简称面瘫),观察治疗1个月后电生理学量化评估结果。设计:随机分组,空白对照,随访1个月。单位: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科。对象:1999-11/2001-05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面瘫患者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16~58岁,病程≤3d,未经过任何治疗且瘫痪均为完全性。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将初诊患者分为对照组12例、治疗Ⅰ组10例,治疗Ⅱ组13例。方法: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强的松1mg/(kg·d),1次/d,晨服,最大剂量≤60mg/d,每隔5d减半量,1个疗程15d,甲钴胺口服500μg,3次/d。呋喃硫胺口服25mg,3次/d。超短波理疗,1次/d,治疗15d。共治疗1个疗程。治疗Ⅰ组和治疗Ⅱ组在此基础上进行Ca2+通道拮抗剂治疗:治疗Ⅰ组:氟桂利嗪5mg,1次/晚,治疗Ⅱ组:氟桂利嗪10mg,1次/晚。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分别检测各组患者的Blink反射潜伏期及波幅的变化。主要观察指标:各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Blink反射潜伏期和波幅。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35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治疗前3组患者Blink反射均呈现面瘫侧传出型阻断,R1,R2均消失。
唐金荣龚洁侯熙德苏建华徐长中王颖丁新生
关键词:面神经麻痹
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术后加用尼莫地平静注疗效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对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5例脑基底节出血患者微创术后静注尼莫地平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头颅CT血肿大小及周围水肿的变化,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尼莫地平治疗组神经功能恢复、血肿吸收及周围水肿减少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尼莫地平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促进血肿吸收,抑制脑水肿形成。
徐长中陈少泉丁子良唐金荣
关键词:尼莫地平脑出血脑水肿
原发性头痛的丙戊酸钠静脉滴注治疗
2006年
储旭华吴中亚夏怀林徐长中
关键词:静脉滴注治疗原发性头痛丙戊酸钠视觉模拟评分体格检查偏头痛
神经节苷脂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脂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5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4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按随机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3%,高于对照组的73.9%;观察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水肿面积及血肿体积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周亚徐长中丁子良马文可曹芹
关键词:神经节苷脂尼莫地平
钙通道阻滞剂对大鼠坐骨神经嵌压性损伤早期c-fos表达及神经病理变化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钙通道阻滞剂(CCB)对大鼠坐骨神经嵌压性损伤早期c-fos表达及神经病理变化的影响。方法将288只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A组)、生理盐水组(B组)、氟桂利嗪低剂量组(C1组)与高剂量组(C2组)各72只,制作坐骨神经嵌压性损害模型后0、5、15、30 m in,以及1、2、4、24 h时,取其坐骨神经、背根神经节(DRG),采用RT-PCR、病理学等方法测定各时时间点的c-fos mRNA、第4周时的DRG病理变化。结果损伤30m in时,B组、C1组及C2组c-fos mRNA表达升高,1 h达高峰后开始下降,2 h仍高于A组(P<0.05);其中B组>C1组>C2组(P<0.05)。第4周时,除A组无病理改变外,其余三组DRG均有病理改变,其严重程度B组>C1组>C2组。结论早期应用CCB可减轻大鼠周围神经嵌压性损害后的病理损害、改善神经功能,其可能与CCB阻断Ca2+内流过程,使早期神经细胞c-fos表达下调有关。
徐长中吴乐唐金荣苏建华肖杭
关键词:C-FOS
阿司匹林联合波立维治疗脑后循环缺血的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比较阿司匹林和阿司匹林联合波立维治疗脑后循环缺血(PC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01—2012-11收治的60例PC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在患者知情同意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口服,1次/d;观察组加用波立维75mg口服,1次/d。2组患者连续治疗4周为1个疗程,比较临床疗效。结果 (1)治疗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6.7%,对照组总有效率70.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243,P<0.01)。(2)2组患者治疗前双侧VA与BA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2组患者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较对照组血流速度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2组患者出现面色潮红2例,恶心1例,症状较轻微,调整用药后消失,未影响持续治疗。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波立维治疗PCI效果理想,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周亚陈少泉徐长中
关键词:阿司匹林波立维疗效
微创穿刺引流治疗急性进展型高血压性脑出血15例分析
2004年
目的 探讨微创穿刺引流向血肿腔内加用肾上腺素、立止血治疗急进型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手术时机、防止 再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择符合急进型脑出血的病例,应用微创穿刺血肿引流,加用肾与腺素冲洗,血肿腔内注射立止血,术后 开放引流。结果 抢救成活率53%,无瞳孔变化成活率为100%,单侧瞳孔散大成活率为56%;双侧瞳孔散大全部死亡。再出血 的发生率为33%。结论 超早期微创血肿引流,并予肾上腺素、立止血血肿腔内应用,可达到迅速清除血肿、止血,防止再出 血的目的,是抢救急进型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有效方法之一,双侧瞳孔散大病例不宜穿刺。
支盛陈少泉徐长中丁子良
关键词: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穿刺引流血肿腔双侧瞳孔散大血肿引流急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