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 作品数:28 被引量:105 H指数:6 供职机构: 丰县人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社会学 经济管理 更多>>
机械通气治疗急性重症左心衰竭的临床应用 2005年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在抢救急性重症左心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0例急性重症左心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应用机械通气辅助治疗,观察通气前后血液动力学的变化。结果:通气治疗后,17例患者症状明显改善,血气分析等参数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顺利脱机。结论:机械通气治疗急性重症左心衰竭能迅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纠正低氧血症,大大降低死亡率,是一种积极有效的辅助治疗措施。 李梅 赵文静关键词:机械通气 重症 左心衰竭 血液动力学 充血性 急救医学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高钠血症的临床分析及防治措施 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高钠血症的病因、发病机制、预后及防治对策。方法对我科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127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高钠血症患者,根据血钠增高程度,采取停用或限制含钠液体输入、补充血容量、温开水鼻饲、控制并发症等治疗方法。结果12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高钠血症34例,死亡22例,高钠血症与CCS评分关系密切,并发高钠血症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死率明显高于非高钠血症患者,中、重度高钠血症患者的死亡率也明显高于轻度患者(P〈0.05)。结论高钠血症与颅脑损伤本身病理机制有关,密切监测血钠浓度,及时调整水、电解质平衡,积极治疗原发病是防治重型颅脑损伤后高钠血症的关键。 丁硕 李梅 赵文静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 高钠血症 预后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整体护理体会 2000年 李梅 张雪枫 等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整体护理 溶栓疗法 不同途径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比较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途径纤支镜肺泡灌洗术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72例在气管切开和机械通气下行纤支镜吸痰和肺泡灌洗术(BAL)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分别经导管外和导管内插入纤支镜进行吸痰和B... 丁硕 李梅 彭慧 赵家玉不同疗程胰岛素强化治疗危重病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不同疗程对危重病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调控及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 选择入住ICU既往无糖尿病史的危重病患者156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52例,对照组始终给予常规血糖控制,控制血糖在4.4~11.1 mmol/L;7 d组、14 d组分别给予7 d、14 d的强化胰岛素治疗,随后给予常规的血糖控制,控制血糖在4.4~8.3 mmol/L。结果在强化胰岛素治疗期间,7 d组、14 d组胰岛素用量高于对照组,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强化治疗停止后第15~21天,7 d组、14 d组的平均血糖水平及胰岛素用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7 d组、14 d组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天数、院内感染发生率、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而7 d组和14 d组比较,上述观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的发生率随着胰岛素强化治疗时间的增长而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危重病患者中,采用7d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能达到同强化胰岛素治疗方案相同或相似的控制目的 ,既改善预后,又减少低血糖的发生率。 丁硕 李梅 渠时学 王雪英 赵家玉关键词:胰岛素强化治疗 危重病 危重病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不同目标血糖值对预后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危重病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不同目标血糖值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入住ICU既往无糖尿病史的危重患者168例,随机分为胰岛素强化治疗Ⅰ组、Ⅱ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Ⅰ组血糖控制在4.4~6.1 mmol/L,Ⅱ组6.2~8.0 mmol/L,对照组10.0~11.1 mmol/L。观察3组患者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天数、院内感染发生率、病死率、脏器功能不全率、日平均胰岛素用量、日平均血糖值、低血糖发生率及ICU最后1 d APACHEⅡ评分等参数。结果Ⅰ、Ⅱ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天数、ICU最后1 d APACHEⅡ评分、院内感染发生率、病死率及脏器功能不全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而Ⅰ组和Ⅱ组以上观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3.8 mmol/L)发生率Ⅰ组高于Ⅱ组、对照组(P<0.05或P<0.01),Ⅱ组和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ICU危重患者强化胰岛素治疗,将血糖水平控制在4.4~8.0 mmol/L可改善临床疗效,降低病死率及低血糖的发生率。 丁硕 宋瑞雪 李梅 赵文静 刘艳英 侯辉关键词:危重病 胰岛素强化治疗 早期机械通气抢救神经源性肺水肿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3 2008年 对32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NPE)患者早期给予机械通气为主的综合治疗和护理,采用辅助/控制(A/C)或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加呼吸末正压(PEEP)通气,通气过程中加强护理监测和气道管理,观察通气前后血气分析、生命体征的变化。结果通气治疗后患者的缺氧症状、肺水肿体征均得到明显改善,血气分析等参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提示早期机械通气抢救NPE效果良好,而严密观察,精心护理,协助医生及早确诊、早期治疗,能为进一步救治原发颅脑损伤创造时机。 李梅 李静 赵文静关键词:神经源性肺水肿 早期机械通气 抢救 护理 临床实境训练提高护士对心电图诊断能力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探讨临床实境训练提高心内科护士对心电图的诊断能力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在职的30名临床护士作为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应用临床实境训练法对其进行心电图识别能力的培训,另选取我院2016年在职的30名临床护士作为对照研究对象,设为对照组,应用传统训练法对其进行心电图识别能力的培训,对比两组护士培训后的心电图识别能力以及对培训模式的满意度评价。结果研究组护士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案例分析的考核成绩与考核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护士的培训满意度为86.7%,研究组为100.0%,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实境训练在心内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临床护士的心电图识别能力将其对培训模式的满意度评价,值得推广与运用。 侯宜静 丁艳秋 李梅关键词:心内科护士 心电图 机械通气在抢救急性重症左心衰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在抢救急性重症左心衰竭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 对 2 4例急性重症左心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机械通气辅助治疗 ,观察通气前后血气分析、生命体征及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 通气治疗后 ,2 1例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血气分析等参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抢救成功 2 1例 ,死亡 3例。结论 机械通气治疗急性重症左心衰竭 ,能迅速改善患者症状和低氧血症 ,是抢救急性重症左心衰竭的一种积极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丁硕 刘艳英 李梅 刘功俭关键词:急性重症 左心衰竭 机械通气治疗 抢救成功 治疗前 低氧血症 每日唤醒在ICU机械通气镇静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2012年 目的:探讨每日唤醒在机械通气镇静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将76例机械通气超过24 h并需持续镇静的患者随机分为唤醒组和对照组各38例,两组均在给予芬太尼镇痛的基础上,给予咪唑安定镇静治疗,唤醒组次日起给予每日唤醒疗法,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总镇静时间、镇静药物用量、气管切开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等指标。结果:唤醒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总镇静时间、镇静药物用量、气管切开率及VAP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机械通气镇静患者中实施每日唤醒及加强综合护理,可以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镇静治疗时间,减少气管切开、VAP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和镇静药物的使用量。 李梅 侯宜静 李静 王敏关键词:每日唤醒 机械通气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