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敬轩
- 作品数:14 被引量:31H指数:4
- 供职机构:丹阳市妇幼保健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加味补肾生髓成肝方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影响
- 2023年
- 目的分析加味补肾生髓成肝方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江苏省丹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行聚乙二醇干扰素α,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加味补肾生髓成肝方。对比两组患者肝纤维化[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 plum,HA)、Ⅳ型胶原(type-iv collagen,IV-C)、Ⅲ型前胶原(procollagenⅢ,PCⅢ)、层粘连蛋白(laminin,LN)]、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谷草转氨酶(glutamic oxalacetic transaminase,AST)]、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epatitis B virus DNA,HBV DNA)、乙肝病毒e抗原(hepatitis B virus e antigen,HBeAg)转阴率、总不良反应、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HA、IV-C、PCⅢ、L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A、IVC、PCⅢ、LN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患者IL-2水平高于对照组,IL-6、IL-10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患者ALT、AS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患者HBV DNA、HBeAg转阴率分别为70.00%、80.00%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过程中,加味补肾生髓成肝方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对患者的肝纤维化与肝功能有效改善,并且患者的总有效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戎云清徐敬轩
- 关键词:聚乙二醇干扰素Α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
- 对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改良的探讨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 探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改良法在梅毒筛查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梅毒患者血清标本71例,其中55例TRUST滴度在1∶2及以上,16例滴度为1∶1,阴性样本29例.实验室5名工作人员分别用传统方法进行检测,同时用全自动酶免仪加样到稀释板中,然后加入TRUST试剂,震荡30 min后,判读结果.结果 阴性样本两种方法检测均为阴性,滴度在1∶2及以上的阳性标本两种方法的检出率均为100%,滴度在1∶1的阳性标本传统方法的检出率为66%,而改良方法的检出率为74%.与传统方法相比,改良方法检测阳性率略有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χ^2=0.494,P=0.31).结论 改良方法可以借助全自动酶免仪加样,实现半自动化操作,较传统法简便,特别适合大批量样本,改良方法可以代替传统方法.
- 徐敬轩夏毅彭文红张春芳赵仙华钱云芳王佳丽储磊谢而付
- 关键词: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
- 不同方法学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结果的评价探讨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学及试剂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的一致性。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经罗氏ECLIA检测证实的、100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以及5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选用ELISA、TRFIA和ECLIA三种方法对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进行检测。结果在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方面三种方法的结果具有高度以上的一致性,且ECLIA法在检测中敏感性最高。结论当前实验室使用的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检测方法均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有利于实验室之间进行结果互认。
- 夏毅徐敬轩
- 关键词: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
- 梅毒筛查中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改良方法与传统方法的比较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比较在梅毒筛查中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改良方法与传统方法的检测性能。方法对TRUST高滴度的梅毒血清进行一系列稀释,分别用改良方法与传统方法进行测试,计算出一系列浓度下每种方法的阳性率。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C_(50),C_5~C_(95)区间,以及不精密度曲线,并对两种方法的一致性,以及诊断性能进行比较。结果改良方法的C_(50)。小于传统方法,改良方法的C_5~C_(95)区间较传统方法窄,改良方法的不精密度曲线较传统方法陡峭,两种方法一致性程度的95%的可信区间为73.4%~95.8%。改良方法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4.29%,99.1%,85.71%,97.05%和96.39%,传统方法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3.75%,98.49%,75%,96.18%和95%。改良方法的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高于传统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5,10.03,P均<0.05)。改良方法的特异度、阴性预测值、诊断符合率均略高于传统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39,3.45,4.03,P均>0.05)。结论改良方法的精密度、灵敏度和特异度较传统方法高,可以借助全自动酶免仪加样,适用大批量样本的检测,改良方法可代替传统方法用于梅毒筛查。
- 徐敬轩夏毅彭文红张春芳赵仙华钱云芳储磊谢而付
- 关键词: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eAg、HBsAg与HBV-DNA的关系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eAg、HBsAg与乙肝病毒HBV-DNA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655例HBs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MEIA)检测HBeAg、HBsAg,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HBV-DNA。结果在HBeAg阳性标本中,HBV-DNA阳性率为64.64%;HBeAg阴性标本中,HBV-DNA阳性率为36.61%,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浓度组HBeAg和HBV-DNA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载量HBV-DNA组,HBeA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HBV-DNA含量增加而增加;HBsAg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随HBV-DNA含量增加而降低。结论同时检测HBV-DNA与HBeAg能更好地用于临床诊断与疗效观察,HBeAg随着HBV-DNA拷贝数的增加而增加,而HBsAg却呈下降趋势。
- 徐敬轩谢而付黄珮珺陈丹戎国栋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V-DNA
- 基于婴幼儿腹泻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
- 2020年
- 目的分析婴幼儿腹泻病原微生物检验的结果。方法婴幼儿腹泻患儿共80例为笔者所在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全部患儿均先接收常规细菌培养检验病原微生物,后应用免疫胶体金技术检验病原微生物,观察并分析病原微生物检出率以及病原微生物在各季节中的检出率。结果80例患儿的病原微生物检出率为65.0%,共检出52例;其中致病菌感染17.5%,共14例,病毒感染47.5%,共38例;两种病原微生物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肠道致病菌感染在全年均可发生,且伴随温度的提升,可逐渐提升患儿发生腹泻的几率,每年的6月、7月、8月为患儿肠道致病菌感染而引起腹泻的高峰期,而9月、10月、11月、12月、1月以及2月为轮状病毒的高发期。大肠埃希菌在本次致病菌中检出率最高,占比57.14%,其次为白色假丝醇母菌,占比21.43%,再次为志贺菌属,占比14.29%,最后为沙门菌属,占比7.14%。结论轮状病毒是导致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微生物,因此临床上应加强检测腹泻患儿体内的轮状病毒,不滥用抗生素。
- 袁支胜徐敬轩赵仙华彭文红
- 关键词:婴幼儿腹泻病原微生物
- PSP、IL-10、CCL-17在新生儿早发型GBS败血症中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探究胰石蛋白(PSP)、白细胞介素-10(IL-10)、趋化因子17(CCL-17)在新生儿早发型B族溶血链球菌(GBS)败血症中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丹阳市妇幼保健院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90例新生儿早发型GBS败血症患儿作为败血症组,另选择同期30例新生儿GBS感染患儿作为GBS组,3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健康对照组。分析血清PSP、IL-10、CCL-17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结果败血症组血清PSP、IL-10、CCL-17高于GBS组、健康对照组,GBS组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SP、IL-10、CCL-17与新生儿GBS感染、新生儿早发型GBS败血症呈正相关(P<0.05),联合诊断新生儿早发型GBS败血症的AUC为0.927,敏感性为90.00%,特异性为80.00%,诊断价值优于各血清指标单独诊断(P<0.05),治愈患儿血清PSP(16.57±4.38)ng/mL、IL-10(54.37±13.14)pg/mL、CCL-17(368.41±92.25)pg/mL低于好转患儿、无效患儿,好转患儿低于无效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SP、IL-10、CCL-17与疗效呈负相关(r=-0.745、-0.579、-0.476,P<0.05)。结论血清PSP、IL-10、CCL-17在新生儿早发型GBS败血症中异常升高,联合检测可作为临床辅助诊断的潜在途径,还可为评估疗效提供参考依据。
- 王佳丽彭文红徐敬轩
-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自身抗体的检测及结果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储磊朱国朝杜忠祥徐敬轩
- 关键词:肝炎丙型慢性自身抗体
- 妇科炎症,需要微生物检验来“解密”
- 2023年
- 当前,妇科炎症已成为困扰现代女性的一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约41%的育龄女性患有不同程度的妇科炎症,已婚女性发病率更是高达70%。女性隐私之处之所以易受炎症侵袭,是因为其私处的皮肤非常娇嫩,汗腺丰富且隐蔽,加之生殖器与外界相通,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就很容易由阴道进入子宫,如果这些微生物大量繁殖,最终打破阴道与子宫内部原有的菌群平衡,就会引发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等各种妇科炎症。
- 袁支胜徐敬轩
- 关键词:妇科炎症放线菌属已婚女性育龄女性宫颈炎微生物检验
- 丹阳地区农民梅毒感染状况调查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了解丹阳地区农民梅毒感染现状及分布特征。方法选取丹阳地区18岁以上农民13835例,对采集的血清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改良方法进行梅毒筛查,阳性标本同时做梅毒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以及TRUST滴度。结果丹阳地区成年农民中梅毒感染率为1.23%(170/13835),感染者集中在46-65岁,占总数的68.82%。男性在31~35岁、46~50岁、66~70岁三个年龄组出现高峰,且峰值呈增高趋势;女性在51~55岁组出现高峰,整个人群从46~50岁组开始处于一个高感染区。在170例梅毒血清学阳性人群中仅有7.65%(13/170)的病例上报传染病。结论在丹阳地区成年农民梅毒感染率较高,尤其46岁以上人群。
- 徐敬轩夏毅谢而付赵仙华杨勇彭超彭文红
- 关键词:梅毒感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