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晓丹 作品数:6 被引量:37 H指数:3 供职机构: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中山市科技计划项目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子宫内膜腺癌组织FRA和CA125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叶酸受体α(FRA)与CA125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60例子宫内膜腺癌、46例子宫内膜增生症及1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病理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内膜组织中FRA、CA125的表达情况,比较其差异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FRA阳性率为93.3%,高表达率为65.0%,明显高于子宫内膜增生症组和正常组(P<0.05);在内膜癌组织中,FRA的高表达与年龄、FIGO分期、分化程度相关(P<0.05),与肌层浸润深度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增生症中伴不典型增生者的FRA表达较其他增生亚型高。CA125在内膜癌及内膜增生症中的高表达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正常组)(P<0.05)。结论:FRA可能参与到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且对子宫内膜癌的预后评估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并有望成为子宫内膜癌的治疗靶点。CA125的表达在子宫内膜病变过程中起一定作用。FRA及CA125两者之间的关系仍有待更深入的研究及探讨。 黎金颜 纪晓丹 吴又明 李美灵 刘颖慧 何淑明关键词:子宫内膜肿瘤 子宫内膜增生症 叶酸受体Α CA125 临床病理特征 叶酸受体α在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中叶酸受体α(FRA)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应用意义。方法:收集37例子宫内膜癌、33例子宫内膜增生症及10例正常内膜组织患者的血清标本,采用ELISA法对其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分析各组血清FRA的表达情况和差异,以及血清FRA的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在正常人及子宫内膜病变患者血清中均可检测到FRA的表达。血清FRA在正常组、子宫内膜增生症组、子宫内膜癌组的表达水平逐步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组中,血清FRA的表达水平在FIGO分期、肌层浸润深度方面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不同年龄、绝经与否、肿瘤的分化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中能检测到FRA的表达,其表达水平可能有助于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的判断。 何淑明 纪晓丹 李美灵关键词:子宫内膜癌 超声误诊会阴部坏死性筋膜炎1例 2019年 患者男,51岁,因“肛周、阴囊胀痛3 d”入院,既往有2型糖尿病、肝病病史,否认近期外伤史。体格检查:体温38.5℃,脉搏45次/min,血压95/54 mm Hg(1 mm Hg=0.133 kPa)。截石位肛周1~5点方向见局部红肿区域,直径约10 cm,多处皮肤变黑,有捻发感,触痛明显,无破溃口,会阴部及双侧阴囊红肿明显,左侧耻骨联合处皮肤较红肿,未见明显坏死,双侧腹股沟未受累。 纪晓丹关键词:肛周 截石位 会阴部 超声误诊 外伤史 Ⅰ型和Ⅱ型子宫内膜癌中miR-181a与CA-125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5 2016年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微小RNA-181a(miR-181a)、CA-125的表达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分别就诊于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南方医院及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患者的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子宫内膜组织78例,根据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分组,其中正常子宫内膜13例,子宫内膜增生症18例,子宫内膜癌47例(Ⅰ型37例,Ⅱ型10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各组子宫内膜组织中miR-181a的表达,免疫组化染色判定CA-125的表达情况。结果Ⅰ型和Ⅱ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R-181a和CA-125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5)。miR-181a在Ⅱ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Ⅰ型子宫内膜癌及子宫内膜增生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正常子宫内膜发展到子宫内膜增生症再到子宫内膜癌,miR-181a表达水平逐渐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不同类型子宫内膜癌中CA-125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子宫内膜癌变过程中,miR-181a与CA-125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miR-181a在Ⅰ型和Ⅱ型子宫内膜癌的表达差异可能与不同类型内膜癌的发生、发展相关。miR-181a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起到了癌基因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CA-125的表达而影响子宫内膜癌变。 李美灵 曾淑梅 纪晓丹 黎金颜 何淑明关键词:微RNAS CA-125抗原 子宫内膜肿瘤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分析单纯型乳腺黏液癌超声特征 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 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单纯型乳腺黏液癌超声特征,提高对其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纳入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在2019年3月~2022年8月术后病理为单纯型乳腺黏液癌的女性患者47例(年龄54.6±14.5岁)作为研究对象,并收集同期手术病理为乳腺纤维腺瘤的患者550例(年龄38.8±9.7岁)作为对照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调整基线差异,比较单纯型乳腺粘液癌组和乳腺纤维腺瘤组的临床特征、超声特征和BI-RADS分类。结果 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两组患者年龄、肿物大小、肿物位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型乳腺黏液癌组肿物表现为无包膜、边缘不光整、内部以实性低回声或混合回声为主、肿物内部有血供,与乳腺纤维腺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型乳腺粘液癌组BI-RADS 4类及以上有87.2%(41/47),而乳腺纤维腺瘤组仅为61.7%(29/47),单纯型乳腺黏液癌组BI-RADS 4类及以上发生率高于乳腺纤维腺瘤组(P=0.005)。单纯型乳腺黏液癌组超声提示5例腋窝淋巴结转移,最后均得到病理证实。结论 根据BI-RADS词典,部分超声征象有助于及早识别单纯型乳腺黏液癌,避免误诊,从而为临床个性化治疗及评估患者预后情况提供依据。 方芹 黄伟俊 叶洁仪 邱懿德 何艳萍 纪晓丹 方洁莹关键词:纤维腺瘤 超声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