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晨 作品数:12 被引量:41 H指数:4 供职机构: 宁夏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胸椎促纤维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1例报告 被引量:1 2016年 促纤维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desmoplastic small round cell tumor,DSRCT)是一种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由组织起源未定的小圆形肿瘤细胞构成。自1989年Gerald等[1]首次报道了这种疾病后,临床有关DSRCT的报道较少,且多为个案报道。DSRCT主要发生于腹腔和盆腔,腹腔外少见,位于椎体的DSRCT更是罕见。近期我们收治1例胸椎DSRCT患者,报告如下。 赵晨 岳学峰 施建党 牛宁奎 马秀才 杨宗强关键词:促纤维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 胸椎 DSRCT CELL 细胞构成 个案报道 脊柱结核治疗失败、复发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被引量:13 2015年 脊柱结核是临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随着耐药菌株的产生以及结核病的死灰复燃,脊柱结核治疗失败、复发的概率明显增加,对于此类治疗失败、复发型的脊柱结核在临床的治疗上存在一定的疑惑。本文针对这一点将对脊柱结核治疗失败、复发的原因及防治措施进行相关综述。 杨宗强 施建党 何胤 刘海涛 岳学峰 赵晨关键词:脊柱结核 复发 复合三联抗结核药涂层材料(HRZ/PLGA)在大鼠体内释药特性观察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观察复合异烟肼(H)、利福平(R)、吡嗪酰胺(Z)三联抗结核药的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涂层材料(HRZ/PLGA)在大鼠体内的释药特性。方法:将84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28只。A组为复合抗结核药HRZ/PLGA涂层材料植入组;B组为抗结核药HRZ植入组;C组为空白未载药PLGA涂层材料植入组,于术后1d、3d、1w、2w、4w、6w、8w时分别麻醉各组大鼠4只,抽取腹腔静脉血液5ml,处死后取体内植入材料或药物周边1cm的肌肉组织,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肌肉组织及血清中H、R、Z三种药物的浓度,并于1w、4w时取血检测肝、肾功(AST、ALT、Ur、Cr),2w及6w时取植入局部肌肉组织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A组在术后3d时HRZ/PLGA涂层材料周边肌肉组织中三药浓度均达最高,2w后药物浓度下降趋势平稳,8w时H、R、Z三药平均浓度分别为0.87、0.92、1.61μg/g,均能达到各自10倍最低抑菌浓度(MIC);B组在术后3d时植入HRZ周边肌肉组织中三药物浓度均达最高,但药物浓度下降较快,4w时三种药物均不能检测到;C组不能检测到三种药物。A组肌肉检测药物浓度曲线较B组明显平稳、长程。A组静脉血中三种药物浓度明显低于植入HRZ/PLGA涂层材料周边的肌肉组织(P<0.05)。术后1w、4w时各组AST、ALT、Ur、Cr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w时A组及C组植入局部肌肉组织HE染色观察镜下见炎症细胞及PLGA降解产生空泡存在,6w时炎症细胞及空泡减少,A、B、C三组未见明显细胞坏死。结论:HRZ/PLGA涂层材料在SD大鼠体内释药平稳,持续时间较长,可实现体内局部用药的有效缓释;直接植入体内后组织生物相容性及可塑形性良好,为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后复合自体骨的局部有效给药提供了新方法。 赵晨 王骞 施建党 杨宗强 何胤 岳学锋 王鹏 王自立关键词:脊柱结核 抗结核药 聚乳酸-羟基乙酸 缓释性能 INH-PZA-PLGA缓释微球制备及体外释药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研究异烟肼(INH)、吡嗪酰胺乳酸(PZA)-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微球的制备及体外释药特性。方法以PLGA为载体,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INH-PZA-PLGA微球;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INH-PZA-PLGA微球形态特征;计算INH-PZA-PLGA微球中INH、PZA的载药量、包封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INH-PZA-PLGA微球在不同时段模拟体液中INH、PZA的药物浓度,观察其是否均大于10倍最小抑菌浓度(MIC),计算其各阶段释药量、累计释药度并拟合药物体外释放数学方程并观察其体外释药特性。结果 INH-PZA-PLGA微球成球规整、分布均匀、表面光滑、分散性好,平均粒径为(11.04±0.4)μm,INH和PZA的载药量分别为(21.78±0.27)%、(24.91±0.16)%,包封率分别为(58.52±1.65)%、(72.26±1.28)%。INHPZA-PLGA微球中INH突释现象较PZA突释现象明显,46 d INH累计释放量93.01%,PZA累计释放量77.40%。前9 d两种药物释放规律拟合Higuchi曲线的R^2值最大,可认为两种药物按从高浓度向低浓度的规律释放;12 d后两种药物拟合零级曲线的R^2值最大,可认为两种药物按等量的规律释放。结论 INH-PZA-PLGA微球具有良好的体外药物缓释性能,阶段释放量均大于10倍的MIC,理论上可达到体内杀死结核杆菌的浓度,为脊柱结核术后局部给药研究奠定基础。 杨宗强 何胤 施建党 赵晨 岳学峰 刘海涛 张小敏 王洁关键词:脊柱结核 体外 释药性能 ESR及CRP在兔脊柱结核模型构建中的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观察红细胞沉降率(ESR)及C反应蛋白(CRP)在新西兰兔脊柱结核模型构建中的变化规律。方法45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造模组(n=25)、对照组(n=20)。造模组于腰4、5椎间隙钻孔,填入明胶海绵,在其中浸注H37Rv结核标准菌株混悬液0.1 ml;对照组浸注生理盐水0.1 ml。观察实验兔一般状况,并通过影像学、病理学、微生物学评估造模情况;观察两组实验兔术前、术后(1、3、5、7、10、14、28、42、56 d)不同时间点ESR及CRP的变化规律;探讨ESR及CRP与兔脊柱结核感染的相关性。结果术后56 d造模组21只实验兔最终完成实验,对照组为18只。通过影像学、病理学、微生物学评估:造模组脊柱结核造模感染阳性率为76.19%(16/21),造模阳性兔均至少符合一项造模阳性判定标准;造模组另5只造模阴性兔及对照组实验兔均无阳性发现。动态观察两组ESR、CRP的变化规律:造模组阳性兔体内的ESR、CRP变化规律与造模组阴性兔明显不同,而造模组阴性兔体内的ESR、CRP变化规律与对照组相似;造模组阳性兔术后ESR及CRP迅速升高,ESR术后第7天达到高峰,CRP术后5 d达高峰,至术后42 d已趋于平稳,术后56 d处死动物时ESR及CRP仍维持在较高水平;造模组阴性兔及对照组实验兔ESR在术后第7天达高峰,此后逐渐下降,至术后42 d已降至术前水平,CRP术后第3天达高峰后逐渐下降,至术后28 d降至术前水平;造模组阳性兔ESR、CRP达高峰时所测值及实验结束时(56 d)所测值均高于造模组阴性兔和对照组同时间点所测值(P<0.05);绘制术后56 d时ESR、CRP与结核造模感染相关性的ROC曲线,曲线下面积:ESR为0.953,CRP为0.927,均显著大于0.5,以Youden指数最大的切点为最佳筛选点计算:ESR最佳筛选点为7.5 mm/h,CRP最佳筛选点为5 527.50μg/L。结论ESR及CRP可反映模型兔体内结核菌感染情况及病情进展,造模术后56 d检测值可作为筛选兔脊柱结核动物模型的可靠指 岳学锋 王鹏 施建党 赵晨 苏胜杰 杨宗强 何胤关键词:脊柱结核 红细胞沉降率 C反应蛋白 骨肉瘤miRNA-34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改变及其调控作用研究 目的:检测骨肉瘤miRNA-34a启动子甲基化水平,观察去甲基化对人骨肉瘤细胞增殖及其miRNA-34a表达的影响,探讨骨肉瘤miRNA-34a启动子甲基化的调控作用。 方法:运用实时定量 PCR(real-time ... 赵晨关键词:骨肉瘤 甲基化 基因启动子 "ACDF"治疗椎体后游离型颈椎间盘突出 [目的]研究使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术(ACDF)"治疗椎体后游离型颈椎间盘突出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总结手术技巧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1月-2016年2月采用手术治疗的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 施建党 何胤 赵晨 杨宗强 岳学锋 苏胜杰关键词:ACDF 病灶刮除植骨联合类固醇激素注射治疗四肢长骨骨囊肿临床疗效 2016年 目的探讨病灶刮除、植骨、联合类固醇激素注射治疗骨囊肿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6月-2015年1月确诊为四肢长骨骨囊肿患者42例,男26例,女16例;年龄11~26岁,平均16.6岁。病程10~45个月,平均25个月。其中20例患者应用病灶刮除、植骨、联合类固醇激素注射方法治疗(A组),22例患者应用病灶刮除、植骨方法治疗(B组),根据患者病变骨皮质破坏情况决定是否采用内固定术,通过术后随访,根据改良的Neer X线分类系统进行临床治愈情况分型,评价类固醇激素注射在治疗四肢长骨骨囊肿的临床疗效。结果 42例患者术后病理检查均为骨囊肿,随访24~46个月,平均32个月。手术时间平均120min,无手术并发症发生,A组治愈率(95%)高于B组(68.18%)(P<0.05),A组1例患者复发,B组2例患者复发,接受单纯类固醇激素注射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病灶刮除植骨联合类固醇激素注射治疗四肢长骨骨囊肿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安全可行。 杨宗强 施建党 何胤 牛宁奎 岳学锋 赵晨关键词:病灶刮除 类固醇激素 复合三联抗结核药聚乳酸-羟基乙酸缓释微球体内缓释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 :观察载异烟肼(H)、利福平(R)、吡嗪酰胺(Z)复合抗结核药/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缓释微球在大鼠体内的缓释特性。方法:选取SD雄性成年大鼠84只,随机分成A、B、C三组,分别设为载药微球组、空白微球组、空白组,于术后1d、3d、1周、2周、4周、6周、8周时分别处死各组4只大鼠,处死时取微球周边1cm肌肉组织和腹腔静脉血5ml,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肌肉组织和血清中三种药物浓度;在1周、4周时检测肝、肾功能,留取肝、肾组织观察其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术后3d时A组中肌肉和血浆中HRZ的药物浓度达到最高,1周后药物的浓度趋于稳定;8周时肌肉组织中HRZ的浓度分别为0.56、0.63、1.51μg/g,均达到了各自的10倍最低有效抑菌浓度,血浆中HRZ浓度分别为0.112、0.046、0.189μg/ml,肌肉中药物浓度和血浆中药物浓度行配对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肌肉及血浆中均未检测出HRZ。在1、4周时,对三组大鼠肝、肾功能相关指标进行检测,A与C、A与B、B与C组间两两比较t检验,肝、肾功能各项指标在各检测点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B、C三组大鼠肝、肾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明显损伤。结论:HRZ/PLGA微球具有缓慢、平稳释放药物的特性,具有良好的组织生物相容性,可直接植入体内实现局部给药和缓释长程治疗的双重效果。 何胤 赵晨 施建党 王自立 杨宗强 岳学锋 苏胜杰 张小敏关键词:抗结核药 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 前后联合入路切除胸腰段椎管巨大哑铃形肿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前后联合入路切除胸腰段椎管巨大哑铃形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2015年3月,采用经后正中入路联合侧前方经膈肌脚、胸膜外腹膜后入路切除胸腰段椎管巨大哑铃形肿瘤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30~65岁,平均45岁。病程8~64周,平均12.7周。椎管外肿瘤部分位于T12、L1 6例,L1、25例,L2、3 1例;肿瘤大小范围为4.3 cm×4.0 cm×3.5 cm^7.5 cm×6.3 cm×6.0 cm。根据椎管外肿瘤累及的范围与部位,在Eden分型基础上对胸腰段Ⅱ、Ⅲ、Ⅳ型肿瘤在纵向和横向的侵犯范围进行二次评估,横向为b型5例,d型2例,e型4例,f型1例;纵向累及2个节段椎体8例,2个以上节段椎体4例。术后定期随访观察肿瘤切除情况、是否复发及脊柱稳定性等;采用语言疼痛程度分级法(VRS)评价术后疼痛改善情况。结果手术时间150~230 min,平均170 min;术中失血量270~600 m L,平均350 m L。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切口及胸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组织病理学确诊为神经鞘瘤10例,神经纤维瘤2例。1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6年,平均31个月。神经症状均明显改善,腰背部无异常酸痛感。复查胸腰段X线片、MRI未见肿瘤残留,随访期间无病变复发及内固定物松动、断裂,脊柱侧弯等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前VRS分级为Ⅰ级2例、Ⅱ级8例、Ⅲ级2例,末次随访时恢复至0级10例、Ⅰ级2例,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17,P=0.001)。结论经后正中入路联合侧前方经膈肌脚、胸膜外腹膜后入路可安全、完整地切除胸腰段椎管巨大哑铃形肿瘤,并可较好地保护胸腰段脊柱稳定性及椎旁肌肉功能,对于复杂分型的胸腰段椎管哑铃形肿瘤可取得较好疗效。 施建党 赵晨 丁惠强 付斌 牛宁奎 岳学峰 杨宗强 何胤关键词:胸腰段 椎管内外 哑铃形肿瘤 前后联合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