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双新
- 作品数:13 被引量:16H指数:3
- 供职机构:河北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指导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 层出镰孢菌转化子的获得及侵染分析
- 玉米鞘腐病是近年来我国主要玉米产区频繁出现的一种新型病害,并且呈现逐年加重的趋势。该病害主要是由层出镰孢(Fusarium proliferatum)引起的,严重时可导致玉米倒伏,产量下降。本实验通过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技...
- 许苗苗戴冬青刘俊马双新杨阳王宽曹志艳董金皋
- 文献传递
- 大斑刚毛座腔菌高产漆酶条件的响应面优化及酶学特性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优化大斑刚毛座腔菌(Setosphaeria turcica)高产漆酶的最佳发酵条件,确定其酶学性质,为进一步开发应用奠定基础。【方法】以大斑刚毛座腔菌为出发菌株,首先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影响菌株产漆酶的碳源、氮源及铜离子的种类及范围,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漆酶酶活力为响应值,采用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响应面设计试验,利用Design Expert软件对响应值进行3因素3水平下的多元二次回归拟合分析,优化大斑刚毛座腔菌产漆酶的发酵培养基成分;初步分离大斑刚毛座腔菌发酵液中的漆酶,以ABTS为反应底物,设置不同温度及p H,测定漆酶的最适反应温度、p H及热稳定性、p H稳定性,进一步测定其反应动力学常数Km值、Vm值,确定其酶学特性。【结果】建立了以漆酶酶活力为响应值的多元二次回归模型,模型差异显著(P=0.0001),可以用该模型来拟合试验;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漆酶活力的影响大小依次为Cu2+>葡萄糖>尿素,而葡萄糖和尿素交互作用极显著;通过拟合求出模型极值点,对应的大斑刚毛座腔菌产漆酶的最佳培养条件为:葡萄糖50.05 g·L-1,KH2PO4 1 g·L-1,尿素1.46 g·L-1,Mg SO4 0.5 g·L-1,蛋白胨2 g·L-1,玉米浆0.5 g·L-1,Cu SO4 0.07 g·L-1,Tween80 3 m L·L-1,28℃,150 r/min振荡培养7 d;在此条件下漆酶活力最高达(40.00±1.20)U·m L-1。对大斑刚毛座腔菌漆酶发酵液初步分离,经SDS-PAGE检测其漆酶相对分子量约为80 k D;以ABTS为底物时,最适反应温度为50℃,最适p H为4.2,在温度较高且弱酸性条件下活性较高,并且具有良好的温度稳定性和p H稳定性,常温下p H为4.2保持14 h后酶活力基本不变,50℃保温14 h后漆酶活力仍保持在60%以上;进一步在常温、p H为4.2时测定其米氏常数Km值为0.036 mmol··L-1,最大反应速率Vm为28.63 mmol·L-1·min-1。【结论】利用大斑刚毛座腔菌液体发酵产漆酶并研究其酶学特性,
- 曹可可刘宁马双新曹志艳梁东旭柴江婷董金皋
- 关键词:漆酶响应面酶学性质
- 植物病原真菌漆酶研究现状与应用
- 漆酶(Laccase EC 1.10.3.2)普遍存在于植物、昆虫、真菌及细菌中,是一种催化中心含有多个铜离子的多酚氧化酶,也称为多铜氧化酶,能够催化氧化酚类、芳胺类、芳香羧酸及它们的衍生物等200多种化合物.由于其作用...
- 刘宁曹志艳马双新贾慧董金皋
- 关键词:玉米大斑病菌漆酶
- 玉米大斑病菌StLAC4、StLAC6漆酶基因表达和功能分析
- 漆酶是一种多铜氧化酶,不仅在真菌的生活史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在真菌黑色素代谢、致病性以及工业应用中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为明确漆酶同工酶基因在玉米大斑病菌中的生物学作用,本研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该病菌在不同木...
- 马双新
- 关键词:玉米大斑病菌漆酶分生孢子
- 玉米大斑病高效杀菌剂的筛选
- 玉米大斑病(Northern Corn Leaf Blight,NCLB)是一种世界性玉米病害,主要引起玉米叶部发病,常给玉米生产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玉米大斑病菌是引起该病的病原,主要通过机械穿透侵入寄主组织,继而发病。...
- 戴冬青许苗苗马双新刘俊曹志艳巩校东谷守芹董金皋
- 关键词:玉米大斑病菌杀菌剂
- 文献传递
- 玉米大斑病高效杀菌剂的筛选
- 玉米大斑病(Northern Corn Leaf Blight,NCLB)是一种世界性玉米病害,主要引起玉米叶部发病,常给玉米生产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玉米大斑病菌是引起该病的病原,主要通过机械穿透侵入寄主组织,继而发病....
- 戴冬青许苗苗马双新刘俊曹志艳巩校东谷守芹董金皋
- 关键词:玉米大斑病菌杀菌剂
- 不同杀菌剂对禾谷镰孢的抑菌效果
- 玉米茎腐病是由镰孢菌属真菌引起的重要的玉米病害,其主要的致病菌为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m),该病害在我国大部分玉米产区严重发生,导致玉米减产.本试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壳寡糖、吡唑醚菌酯、苯醚...
- 许苗苗戴冬青刘俊马双新曹志艳董金皋
- 关键词:玉米茎腐病禾谷镰孢杀菌剂
- 玉米大斑病菌漆酶基因Stlac2结构分析及原核表达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对玉米大斑病菌(Setosphaeria turcica)漆酶基因Stlac2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推测其蛋白功能,探究木质素降解过程中产生的小分子物质对Stlac2表达的影响,并对其进行克隆及原核表达,以便深入研究该基因在病菌生长、发育及致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通过NCBI查询获得玉米大斑病菌EOA90070(Stlac2)基因的全序列,通过Clustal X与马尔尼菲青霉菌(Penicillium marneffei)PbrB(PMAA_082060)基因、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Abr2(AFUA_2G17530)基因、构巢曲菌(Aspergillus nidulans)YA(AN6635)基因等漆酶家族基因进行蛋白序列比对,查看Stlac2中的铜离子结合位点,利用在线软件SOPMA和ProtParam对其二级结构及理化性质进行检测,通过SWISS-MODEL对Stlac2蛋白质的三维结构进行预测,采用SAVES对三维结构进行评价。通过对ABTS的氧化试验确定木质素降解过程中产生的小分子物质对玉米大斑病菌漆酶产量的影响;利用RT-qPCR方法分析小分子物质对Stlac2表达规律的影响;采用原核表达系统,以pET-30a表达载体为框架,对其进行原核表达,并将表达蛋白纯化,以ABTS为底物,420 nm下检测漆酶活性。【结果】Stlac2具有典型的Cu离子结合位点,与漆酶典型的Cu离子结构域相似。其蛋白二级结构中α-螺旋、延伸链、β-转角、无规则卷曲所占比例分别为18.59%、25.63%、11.91%和43.86%,分子量为61.64 k D,等电点为5.00,平均疏水性为-0.37,表明其为亲水蛋白。当在PDA中添加0.01 g·L^(-1)香草醛、4-羟基苯甲醛、丁香醛、香草酸、4-羟基苯甲酸和香兰素时,玉米大斑病菌胞外漆酶的产量为香草酸>香兰素>4-羟基苯甲醛>4-羟基苯甲酸>丁香醛>对照。而在4-羟基苯甲醛和4-羟基苯甲酸存在时,玉米大斑病菌Stlac2的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约为对照的5—8倍。利用原核表达系统,在67 k D处成功诱导表达出一条特异性蛋白条带,大量表达纯化后,漆酶活性为(40.7±0.3
- 马双新刘宁贾慧戴冬青许苗苗曹志艳董金皋
- 关键词:玉米大斑病菌生物信息学分析RT-QPCR原核表达
- 玉米大斑病菌MAT基因在两性菌株有性生殖中的作用
- 玉米大斑病是近年来玉米生产上的主要病害,病原为玉米大斑病菌[Setosphaeria turcica(Tuttrell)Leonard et Suggs.],属异宗配合真菌。自然界玉米大斑病菌存在3种交配型菌株,其中A交...
- 戴冬青许苗苗杨阳马双新刘俊曹志艳董金皋
- 关键词:玉米大斑病菌交配型QRT-PCR
- 文献传递
- 玉米大斑病菌两性交配型菌株的出现频率及其育性分析被引量:6
- 2015年
- 玉米大斑病菌属于异宗配合真菌,在自然界中存在A、a交配型菌株和Aa两性交配型菌株,为明确两性菌株的出现频率及其对有性生殖的影响,采用有性态诱导和交配型PCR鉴定的方法,对2011—2014年采集的野生菌株及室内诱导产生的有性杂交后代F1、F2代进行交配型组成鉴定,通过检测两性菌株子囊壳和子囊孢子的发育情况明确其有性生殖能力,结合RT-PCR技术对有性生殖过程中MAT1和MAT2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野生菌株和有性杂交后代中均存在两性交配型菌株,且出现频率相当,介于2.09%和6.25%之间;Aa两性菌株的育性与杂交时对应菌株的交配型组成相关,两性菌株与A交配型菌株或a交配型菌株杂交均可育,能产生成熟的子囊壳和子囊孢子,但其自交时败育,只产生子囊壳,不产生子囊孢子。两性菌株Aa自交和两性菌株Aa与A交配型或与a交配型菌株杂交时,Aa菌株中MAT1和MAT2基因表达量无明显差异,推测MAT基因在有性生殖产生子囊壳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杨阳马双新贾慧刘微微曹志艳董金皋
- 关键词:玉米大斑病菌交配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