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波

作品数:27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玉溪师范学院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重点教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艺术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文化科学
  • 6篇文学
  • 3篇艺术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历史地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6篇教育
  • 4篇语文
  • 3篇休闲
  • 3篇文化
  • 3篇文学
  • 3篇小说
  • 3篇美育
  • 3篇教师
  • 3篇高校
  • 2篇学语
  • 2篇语文课
  • 2篇神话
  • 2篇审美
  • 2篇师范
  • 2篇女性
  • 2篇文教
  • 2篇美育渗透
  • 2篇米线
  • 2篇教学
  • 2篇改编

机构

  • 24篇玉溪师范学院
  • 1篇金华职业技术...

作者

  • 24篇方波
  • 10篇陈骞
  • 3篇杜红蓉
  • 2篇季红丽
  • 2篇起建飞
  • 2篇杜洪蓉
  • 1篇吴远稳
  • 1篇赵江云
  • 1篇吴维昕
  • 1篇李国友
  • 1篇李建萍

传媒

  • 4篇玉溪师范学院...
  • 3篇艺术科技
  • 2篇新西部
  • 2篇现代语文(上...
  • 2篇才智
  • 2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大众科技
  • 1篇电影文学
  • 1篇美与时代(创...
  • 1篇吉林广播电视...
  • 1篇金华职业技术...
  • 1篇美与时代(美...
  • 1篇陕西教育(高...
  • 1篇中原文化研究
  • 1篇青年与社会(...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19
  • 2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3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守望女性存在——从性别视角解读部分中国现当代小说被引量:1
2009年
如《伤逝》和《无字》等,文本所映射的两性之爱这一问题,虽前人已有论述,而笔者侧重于审视其中女性对男性精神层面的依附。这种依附,表现为女性在守望爱的时候,认识到男性在双性和谐构建中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她们渴望男性同盟者的参与、支持。
方波陈骞
关键词:崇拜双性和谐
沈从文《边城》的深层意蕴
2005年
沈从文在他的代表作《边城》中将现实和理想相结合,为我们展现了那个相对较边远的带有淳朴民风的地方中的比较美好的人生形式。人们完全听凭一种自然,从容而恬静地生活着。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社会和人类自身建造的参照,为我们暗示了一条矫正人性扭曲变形的路径。
方波季红丽
关键词:《边城》小说评论小说意蕴
语文课堂中的美育渗透——美国阅读课《灰姑娘》的启示
2016年
网络流行的那堂美国教师的《灰姑娘》阅读课,挖掘了文章的丰富价值意味,切中受教者的情感层,提问和引导自然、幽默,在审美中实现心灵交流,潜移默化地实现美育目标,塑造、优化了学生的心理结构;老师与学生的互动、引导看似自然、无痕,实则组织有序、目标明确。这堂课是应和着审美教育的内涵的,也是符合审美教育的实施原则的。语文课是在学校中开设的符合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的不同生理心理特点的语言艺术课程,符合学校美育的特点,这些遴选的典范的语言艺术作品便于教师以情境教学为主要教学方式,营造氛围,启发和诱导学生在自由、轻松状态下潜移默化地得到陶养。因此,语文课堂教学的美育渗透可从培养审美心胸、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三个方面入手。
方波杜洪蓉
关键词:美育实施《灰姑娘》审美能力
教师资格国考背景下的师范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究——以玉溪师范学院为例
2019年
本文以玉溪师范学院为例,研究了教师资格国考背景下的师范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得出行之有效的三种途径:开设阅读与写作专题;三师合作授课;建设网络课程。通过这三种途径,为学生顺利通过教师资格考试提供有力的支撑。
方波陈骞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学改革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网络教育的探析被引量:2
2003年
本文阐释了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必须丰富人才的内涵,突出创新能力。分析了培养创新人才,传统教育模式面临严峻挑战。提出了把握时代特点,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理念和要求。探讨了网络教育具有革命性、创造性、灵活性、自主性的特征,是培养创新人才和实现学习化社会的有效途径。
李国友吴维昕方波
关键词:网络教育知识经济教育
米线节的民间文娱活动被引量:1
2015年
米线节是云南"玉溪坝子"的一个传统节日,节日期间迎送土主都要举行多样文艺活动。近几年,新型的"米线文化节"动员了更多的社会资源,使米线节文娱活动趋向世俗性,民众的参与方式也因此变化,这代表了新型节日的发展趋向。
陈骞方波
关键词:民俗变迁
关于玉溪市民众休闲审美现状的调查报告
2014年
为了解玉溪城市休闲审美文化现状,设置了问卷及访谈问题,选取玉溪市八县一区的840位调查对象作调查,筛选823份样本作分析,从而掌握玉溪市民众目前的休闲方式、休闲态度、休闲目的、休闲技能、休闲理念等现状,从而得出目前玉溪市民众在此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试图从开展休闲教育、宣传以及构建休闲审美文化场域体系两方面提出改善,提升玉溪城市休闲品质的有效途径。
方波起建飞
关键词:休闲教育审美
迪士尼《Mulan》对传统“花木兰”的成功改编
2016年
巾帼英雄花木兰的故事,在中国民间流传广远。这个故事一直以来宣扬的是"忠"与"孝"的思想观念。1998年,迪斯尼在中国传统"花木兰"故事的基础上进行改编,出品了卡通电影《Mulan》,无数观众在接触这一可歌可泣的中国古代传奇人物,领略并惊叹于影片展现的古老中国文明的辉煌时,也体会到了"花木兰"在迪士尼的"改装"和"重组"之下的耳目一新,例如花木兰对自我价值的追寻,爱情戏的加入使情节发展更合理,塑造了更多丰满的角色形象等。这些改编都使得观众在观赏过程中不易产生文化障碍和时间障碍,完美实现中西合璧。而这些也引发国人了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深思。
方波方波李建萍
关键词:花木兰迪士尼改编
个人化女性经验写作视角的彰显——试读《911生死婚礼》和《无字》被引量:1
2006年
方波杜红蓉
关键词:《无字》写作视角女性经验个人化贝拉
文学课程的文化建构——强化高校文学课程的实践意义
2022年
在讲求人文素质的背景下,文学课程力求实现教育价值的宏观延展,这也是文化教育与文学专业成长的双向互动。文章认为,高校文学课程应探索提升专业素质与传承优秀文化的结合,方法之一就是建构文学课程的人文空间,其核心观念是将学校教育语境与社会文化环境相关联,以此指导课堂教学,强化当下性与实践性。
陈骞方波
关键词:高等教育文学课程文化建构文化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