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刚
- 作品数:12 被引量:64H指数:5
- 供职机构: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偏向穿刺法在经额角侧脑室穿刺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偏向穿刺法在侧脑室额角穿刺中应用的准确性。方法选取颅内出血合并急性脑积水患者50例,建立经额角侧脑室穿刺线的冠状位平面,取中线偏开2.5 cm为标准穿刺点位置。采用平行刺入法和偏向刺入法两种方法模拟脑室穿刺过程,引流管进入同侧脑室内为成功。结果偏向穿刺法50例全部成功,成功率为100.0%;平行穿刺法50例中,31例穿刺成功,成功率为62.0%,偏向穿刺法成功率显著高于平行穿刺法成功率(P<0.001)。结论对于颅内出血继发脑积水患者,采用偏向穿刺法可以显著提高穿刺成功率。
- 李炜江荣才潘勤姚伟赵英李朝霞张杰张志刚曹玉萍苏飞
- 关键词:脑积水三维重建
- 低剂量螺旋CT征象联合MDSCs对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被引量:19
- 2023年
- 目的探讨低剂量螺旋CT征象联合外周血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s)对初诊孤立性肺结节(SPN)性质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检出的SPN 185例,均行低剂量螺旋CT扫描,比较恶性、良性结节的影像学特点,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节性质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低剂量螺旋CT征象及MDSCs鉴别诊断结节性质的价值。结果恶性结节形态不规则、血管集束征、毛刺征、空气支气管征、棘状突起、胸膜凹陷征、分叶征所占比例高于良性结节(P<0.01)。恶性结节最长毛刺长度短于良性结节,MDSCs高于良性结节(P<0.01)。结节形态、血管集束征、毛刺征、空气支气管征、棘状突起、胸膜凹陷征、分叶征、最长毛刺长度、MDSCs均与结节性质相关(P<0.01)。ROC曲线显示,低剂量螺旋CT征象联合诊断结节性质的AUC最大,为0.907。结论良恶性SPN患者低剂量螺旋CT检查中结节形态、血管集束征、毛刺征、空气支气管征、棘状突起、胸膜凹陷征、分叶征、最长毛刺长度等征象及MDSCs存在明显差异,联合鉴别诊断结节性质具有较高价值。
- 张志刚郭莹吴艳张舵张仙虎刘冲
- 关键词:孤立性肺结节低剂量血管集束征毛刺征空气支气管征
- 常态防控期间CT检查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与耶氏肺孢子菌肺炎的鉴别诊断价值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对比研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与耶氏肺孢子菌肺炎(PJP)的CT征象,提高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收集2019年12月至2020年3月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和河北省保定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32例确诊为COVID-19患者、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10例PJP患者的首次CT检查资料,比较其CT征象。结果COVID-19患者以双肺多发病变、胸膜下区分布为主。出现胸膜平行征、血管增粗征概率均明显高于PJP,出现肺气囊、月弓征、地图征的概率均明显低于PJ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VID-19与PJP既有共同的CT征象,又各有典型影像学特征,胸部CT检查在二者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 张志刚刘冲张建军郭莹张仙虎王淑梅
- 关键词:CT征象
- 支气管动脉CTA指导老年肺咯血患者诊疗的价值探究
- 2024年
- 目的分析支气管动脉CT血管成像(CTA)指导老年肺咯血患者诊疗的价值。方法选取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2019年1月~2022年8月60例老年肺咯血患者,均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AE),按照术前是否接受CTA检查分为A组(接受CTA检查,39例)与B组(未接受CTA检查,21例),比较两组患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造影剂使用量与手术时间、术后30 d止血成功率、1年复发率,并将A组CTA检查与DSA检查作对比。结果A组术中造影剂使用量明显少于B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B组,止血成功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65、7.721,χ^(2)=5.192,P<0.05);两组患者1年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SA显示责任血管113支,CTA显示责任血管108支,DSA与CTA同时显示107支,CTA对责任血管检出率94.74%(108∕114);术前CTA检出支气管动脉(BA)符合率96.15%,CTA检出异位BA敏感度95.00%,特异度96.88%,准确率96.15%,检出常位BA敏感度96.88%,特异度95.00%,准确率96.15%,Kappa=0.92;CTA检出肋间动脉符合率80.00%、锁骨下动脉符合率100.00%、腹腔动脉符合率100.00%、膈下动脉符合率100.00%。结论术前支气管动脉CTA能够为老年肺咯血患者BAE中寻找责任血管提供准确指导,降低造影剂使用量,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止血成功率。
- 张志刚张月周炜张仙虎李璠刘冲
- 关键词:肺咯血老年患者支气管动脉CT血管成像
- 膝关节外侧半月板后根部MRI解剖及撕裂评价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探讨外侧半月板后根部正常MRI解剖及损伤表现,提高对其正常MRI表现及撕裂的认识。方法搜集外侧半月板后根部正常者24例及标本1例,分析其MRI表现;标本标记半月板主体部分与根部分界行MRI扫描。搜集外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患者14例并分析MRI表现。结果 24例正常外侧半月板后根部MRI表现为后角内缘向上跨外侧髁间隆起向内向前走行,附着于内侧髁间隆起外侧面。矢状面呈扁的三角形,其中12例呈均匀低信号,12例较低信号。冠状面呈抬起的"蛇头"状表现,远端逐渐变细似锥形。标本MRI分界标识显示为半月板后角走行角度发生改变的位置。外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后矢状位扁三角形结构与冠状位抬起的"蛇头"状及远端锥形结构消失。14例均合并前交叉韧带断裂;3例未见板股韧带且半月板脱位。结论 MRI能较好显示外侧半月板后根部形态、走行、附着点位置及信号特点。充分认识MRI根部表现,MRI可以较好的诊断外侧半月板后根部损伤。
- 张建军李艳军刘冲王铭洁张志刚王淑梅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膝关节半月板根部
- 侧脑室额角穿刺平面相关参数测量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通过C T重建正常人侧脑室额角穿刺冠状位平面并测量该平面上侧脑室宽度,探讨脑室额角穿刺的偏开角度。方法对204例正常人行头部C T扫描,并分为〈35岁、≥35~50岁、≥50~65岁和≥65岁年龄段。三维重建侧脑室额角穿刺冠状位平面,在此平面上测量单侧侧脑室的宽度;选择中线旁开2.0 cm为穿刺点来模拟脑室额角穿刺过程,定义穿刺点到侧脑室额角内任一点连线与正中矢状面的夹角为偏开角度。结果在脑室额角穿刺的冠状位平面,单侧侧脑室宽度平均为(1 6.22±3.56)m m,最小偏开角度为(5.90±3.82)°。随着年龄增加,脑室宽度变大,最小偏开角度变小(P〈0.05)。脑室宽度和最小穿刺偏开角度之间呈负相关(r=-0.876,P〈0.001)。结论正常人脑室额角穿刺成功的最小偏开角度是(5.90±3.82)°。把握好穿刺方向,确保穿刺成功,减少损伤。
- 李炜江荣才李鑫张杰张志刚刘振杰李乐曹玉萍
- 关键词:三维重建侧脑室
- 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中CT平扫与动态增强扫描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5
- 2023年
- 目的探讨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中CT平扫与动态增强扫描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体检发现的120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良性病变77例,恶性病变43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CT平扫与动态增强扫描,分析、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对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对比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病变CT动态增强扫描影像学特征(空泡征、磨玻璃征、棘突征、分叶征、毛刺征、血管集束、胸膜凹陷)的检出率,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标准,评价CT平扫与动态增强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分析孤立性肺结节的CT动态增强扫描表现及特征曲线。结果CT动态增强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准确率为80.00%(96/120),高于CT平扫的63.33%(76/120)(P<0.05)。CT动态增强扫描诊断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高于CT平扫(均P<0.05)。恶性病变的CT动态增强扫描影像学特征中,磨玻璃征、棘突征、分叶征、毛刺征、血管集束、胸膜凹陷的检出率均高于良性病变(均P<0.05)。良性病变常呈均匀增强,少数为不均匀增强;恶性病变常为不均匀增强,少数为均匀增强。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感兴趣区的动态增强CT值时间-密度曲线存在差异。结论CT动态增强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高于CT平扫,且影像学特征较明显,具有更高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值得应用。
- 张志刚郭莹吴艳张舵张仙虎刘冲
- 关键词:孤立性肺结节平扫动态增强扫描
- 三维CT重建正常人侧脑室额角穿刺平面并测量侧脑室额角穿刺相关参数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通过三维CT重建并测量中国正常成人侧脑室额角穿刺冠状平面的侧脑室宽度正常值范同,探讨侧脑室额角穿刺的最佳方向。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自2014年lO月至2015年9月正常门诊体检的241例正常人的颅脑CT原始数据,并按年龄分为44岁以下组、45-59岁组、60-74岁组和75岁以上组。三维CT重建侧脑室额角穿刺冠状平面,在此平面上测量单侧侧脑室宽度。选择中线旁开2.5cm为标准穿刺点模拟侧脑室额角穿刺过程,并将偏开角度定义为穿刺点朝向侧脑室额角穿刺方向与正中矢状面的夹角,最大偏开角度定义为穿刺点与透明隔顶点连线与正中矢状面的夹角,最小偏开角度定义为穿刺点与同侧脑室最外缘连线与正中矢状面的夹角。结果(1)在241例正常成人侧脑室额角穿刺冠状平面上,单侧侧脑室宽度平均为(15.68±3.66)mm,其95%置信区间为15.21M6.15mm。45-59岁组侧脑室宽度为(15.22±3.12)mm,60-74岁组为(15.92±3.42)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44岁以下组侧脑室宽度更小[(13.5l±3.46)mm,75岁以上组则更大[(18.52±2.98)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41例正常成人模拟侧脑室额角穿刺的最大偏开角度平均为17.670±1.69°,且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最小偏开角度平均为6.07±3.66,其中44岁以下组最大(8.02°±3.32°),75岁以上组最小(3.21°±3.4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氏0.05)。结论正常成人的侧脑室宽度随年龄增大而增大.偏开角度随年龄增大而减小.保障侧脑窜额角穿刺成功的最优化偏开角度范围是6.07°±17.67°.
- 李炜江荣才张杰张志刚刘振杰李乐曹玉萍李鼎
- 关键词:侧脑室
- 892例男性患者MRI髋关节检查中关节外病变的发现率及其漏诊的分析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男性患者髋关节MRI检查中关节外意外发现(IEHFs)的发现率及漏诊率,评估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8年9月892例男性患者髋关节MRI检查资料,发现IEHFs,并根据修订后的CT结肠成像报告数据系统(C-RADS)将其分为E1、E2、E3、E4四类。将结构化读片的结果与初始的MRI报告结果进行比较,计算IEHFs的漏诊率。结果在892例男性患者中,发现502例患者存在691个IEHFs,其中E2类296个(42.8%),E3类277个(40.1%),E4类118个(17.1%)。40岁以下及40~60岁之间男性患者IEHFs均以E2为主,而60岁以上则以E3类为主。不同年龄组间IEHFs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642,P<0.001)。IEHFs漏诊率为87.4%。结论在男性患者髋关节MRI检查中,IEHFs普遍存在。使用结构化读片方法阅读MRI图像可以提高IEHFs的发现率;根据修订后的C-RADS对IEHFs进行分级报告,可以降低漏诊率。
- 徐金娥张志刚刘洋郭莹张舵刘冲
- 关键词:髋关节漏诊率
- 3.0 T磁共振成像膝关节半月板后根部撕裂的诊断准确性分析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讨3.0 T磁共振成像诊断半月板后根部撕裂的诊断准确性。方法收集326例经关节镜证实且有完整磁共振资料的膝关节病例,2名医师在未知关节镜结果的前提下共同评价磁共振图像,并以膝关节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半月板后根部撕裂的准确性,包括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结果在纳入的326例患者中,经膝关节镜证实为半月板后根部撕裂的患者56例,其中内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41例,外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15例。内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的3.0 T磁共振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97.56%、94.39%和94.79%;外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3.0 T MRI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73.33%、88.42%和87.73%。内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均高于外侧(χ^(2)=5.228,P=0.022;χ^(2)=6.636,P=0.010;χ^(2)=10.170,P=0.001)。结论3.0 T磁共振成像对半月板后根部撕裂的诊断准确性较高。
- 寇占辉张建军张志刚刘冲王淑梅
- 关键词:半月板根部磁共振成像膝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