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思杰 作品数:21 被引量:71 H指数:5 供职机构: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血管离断顺序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及生存情况的影响 2023年 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血管离断顺序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疗效及生存情况的影响。方法 将59例NSCLC患者随机分为A组(n=29)和B组(n=30),两组均给予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其中A组先离断肺动脉再离断肺静脉,B组先离断肺静脉再离断肺动脉。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胸管引流时间及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前后的血清疼痛因子[多巴胺、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NE)、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每分钟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MVV%)],以及术后的无进展生存时间。结果 A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胸管引流时间和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的血清多巴胺、5-羟色胺、NE、IL-6、TNF-α水平较术前升高,FEV_(1)%、FVC%、MVV%较术前降低,但两者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的无进展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先离断肺动脉可减少术中出血量,但血管离断顺序对NSCLC患者术后疼痛、肺功能及生存时间的影响相似,临床上可根据术中情况合理选择血管离断顺序。 辛兴 李凤卫 陈应泰 边建伟 刘思杰 吴迅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肺动脉 肺静脉 精准1.5cm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临床分析 被引量:7 2016年 自发性气胸是最常见的胸外科急症,好发于青年患者,通常症状严重,难以预防,反复发作,更可导致学习、劳动能力的丧失,对于具有确切手术指征的患者应积极进行手术治疗。目前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已被临床广泛接受,且自发性气胸已成为VATS的最佳适应证之一[1]。传统VATS手术治疗气胸多采用"三孔法" 刘思杰 李凤卫 边建伟 张晓峰 辛兴 吴迅 陈应泰关键词:自发性气胸 操作孔 三孔法 肺大疱 切口长度 手术指征 电视胸腔镜手术体会 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手术体会。方法总结我院自2008年11月~2011年1月共开展的电视胸腔镜手术30例手术体会。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住院4~37天,术中出血少(10~100ml),无输血病例。结论胸腔镜手术具有微创、出血少、住院时间短、视野清楚、更容易被患者接受等特点,应用广泛。 边建伟 张晓峰 刘思杰 刘苏健 毛友生 林昌锦关键词:电视胸腔镜手术 手术方法 超声支气管镜诊断肺栓塞一例报告 被引量:2 2019年 肺栓塞是肺癌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明显增加死亡风险。肺栓塞最常见的诊断方法为胸部增强CT肺动脉血管成像(CTPA)、肺灌注扫描以及肺动脉造影等,但限于CT场地、造影剂以及射线的原因,难以应用于病情危重无法转运至CT室的患者、造影剂过敏患者、肾功能障碍患者以及处于妊娠期无法暴露于射线的患者,超声支气管镜可作为上述患者的备选诊断方法。 李凤卫 边建伟 辛兴 刘思杰 吴迅 陈应泰关键词:肺栓塞 病例报告 盐酸埃克替尼治疗中晚期EGFR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分析盐酸埃克替尼治疗中晚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效果。方法:选取北京航天总医院2019年12月至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91例中晚期EGFR突变型NSCLC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给予多西他赛治疗,观察组46例给予盐酸埃克替尼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免疫功能以及毒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客观缓解率(65.22%)高于对照组(44.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D4^(+)水平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各毒副反应发生率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埃克替尼治疗中晚期EGFR突变型NSCLC患者,可通过调节其免疫功能,提高临床疗效且不增加毒副反应发生率。 周金伟 刘思杰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盐酸埃克替尼 针孔胸腔镜下射频消融术在肺癌局部治疗中的可行性及适应证的探讨 被引量:3 2022年 背景与目的 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肺癌治疗,本文将探讨针孔胸腔镜下RFA在肺癌局部治疗中的临床价值,评价其安全性、可行性和有效性,并探讨其适应证。方法 对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就诊于北京航天总医院胸外科,接受RFA治疗的21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过程和治疗结果进行描述和比较。结果 根据手术方式将21例患者分为胸腔镜下RFA组(8例患者共17个病灶)和CT引导下RFA组(13例患者共18个病灶),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无显著差异。胸腔镜下RFA组17个病灶均达到完全消融;CT引导下RFA组16个病灶达到完全消融,另外2个病灶因术中严重胸痛和气胸而中止了治疗。与CT引导下RFA组相比,胸腔镜下RFA组所需的平均手术时间更短(39.2±18.4 min vs. 49.3±25.6min,P=0.041);进行的穿刺消融次数更多(3.3±1.2 vs. 1.7±0.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胸腔镜下RF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2/8),低于CT下RFA组的69.2%(9/13)(P=0.049)。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和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均顺利出院。两组均达到100%的局部控制率。在III–IV期的患者亚组分析中,胸腔镜下RFA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为8.5个月,CT引导下RFA组为8.0个月。结论 针孔胸腔镜下RFA的安全性和疗效与CT引导下RFA的疗效接近,具有手术时间更短和术中并发症更少的优势,是晚期肺癌治疗的一个可行和有益的补充。 刘思杰 吴迅 辛兴 岳超 边建伟 李凤卫 陈应泰关键词:单孔胸腔镜 肺肿瘤 射频消融术 右肺上叶切除术后中叶扭转保守治疗2例 2020年 肺叶扭转是指肺实质沿支气管血管蒂不同程度旋转,进而产生肺动脉血供障碍、静脉回流受阻和支气管狭窄闭塞,临床罕见,多发生于肺叶切除术后。目前多数学者认为肺叶扭转一经诊断应立即切除扭转肺组织[1-2]。保守治疗尚未见报道,现将本研究所涉及2例右肺上叶切除术后中叶扭转患者保守治疗长期效果报道如下。 李凤卫 辛兴 边建伟 刘思杰 吴迅 岳超 陈应泰关键词:静脉回流受阻 肺实质 保守治疗 肺叶切除术后 异物性食管穿孔致纵隔脓肿未规律治疗痊愈一例并文献复习 2018年 本文报道一例因异物致食管穿孔,并发纵隔脓肿及全身感染病例,患者一度出现感染加重症状,极易并发脓毒血症危及生命或纵隔脓肿致血管破裂等情况,危及患者生命,但由于患者个人原因,依从性极差,未进行规律持续治疗,最终患者几近痊愈,有待临床探讨。 辛兴 陈应泰 刘思杰关键词:食管穿孔 纵隔脓肿 肺内多发小结节术前CT引导下微弹簧圈定位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21 2018年 背景与目的肺内多发小结节微创手术的成功与否有赖于术前定位,然而目前缺乏针对肺内多发小结节术前定位的临床研究。本研究旨在与同期肺内单发小结节定位相比,探讨行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 VATS)术前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引导下留置微弹簧圈定位肺内多发小结节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前行肺内小结节微弹簧圈定位者235例的临床资料。根据结节是否为单发分为:单发结节组184例(single nodule group),多发结节组51例(multiple nodules group)。单发结节组常规方式CT引导下定位,多发结节组在CT引导下分级、分批次留置微弹簧圈定位,统计分析两组定位成功率、并发症、病理结果及定位操作相关数据等。结果多发结节组定位成功率达90.2%,与同期单发结节组成功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90.2%vs 94.6%,P=0.205),多发结节组气胸发生率与单发结节组亦无统计学差异(21.6%vs 14.1%, P=0.179),然而多发结节组的操作时间明显长于单发结节组的操作时间[(30.6±6.6) min vs (19.9±7.4) min, P=0.000]。两组均无大咯血、空气栓塞及血胸发生等严重并发症。两组均无因术中无法定位结节而中转开胸者;手术方式以亚肺叶切除为主;术后病理以非浸润性病变为主。结论对于需行胸腔镜手术的肺部多发小结节,按照一定策略,术前CT引导下分级、分批次留置微弹簧圈的定位方法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李凤卫 陈应泰 边建伟 辛兴 刘思杰关键词:计算机断层扫描 多发性 肺切除术 单操作孔与传统三孔法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比研究 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回顾性对比研究单操作孔与传统三孔法在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因肺部良恶性疾病于我院接受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90例,根据操作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单孔组45例,采取单操作孔法完成手术,多孔组45例,采取传统三孔法完成手术,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组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孔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以及术后疼痛评分方面显著优于多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时,单操作孔法能实现与传统三孔法相同的手术效果和安全性,且能减轻术后疼痛程度,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天数,促进患者康复,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胸腔镜肺叶切除方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吴迅 辛兴 李凤卫 刘思杰 边建伟 陈应泰关键词:电视胸腔镜 肺叶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