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凤卫

作品数:54 被引量:140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23篇专利

领域

  • 40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4篇胸腔
  • 13篇胸腔镜
  • 13篇穿刺
  • 11篇切除
  • 11篇切除术
  • 10篇结节
  • 10篇肺内
  • 10篇穿刺定位
  • 9篇手术
  • 6篇腔镜手术
  • 6篇小结节
  • 5篇全胸腔镜
  • 5篇内镜
  • 5篇活检
  • 5篇肺叶
  • 5篇肺叶切除
  • 5篇CT引导
  • 4篇断层扫描
  • 4篇胸腔镜肺叶切...
  • 4篇针吸

机构

  • 38篇中国航天科技...
  • 10篇北京航天总医...
  • 8篇北京大学
  • 2篇北京大学第三...
  • 2篇北京大学深圳...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作者

  • 54篇李凤卫
  • 37篇陈应泰
  • 20篇辛兴
  • 16篇边建伟
  • 16篇刘思杰
  • 11篇吴迅
  • 8篇李运
  • 8篇陈应泰
  • 7篇王俊
  • 7篇王梅
  • 5篇姜冠潮
  • 5篇吴迅
  • 4篇赵辉
  • 4篇周足力
  • 3篇陈克终
  • 2篇杨德松
  • 2篇吴昊
  • 2篇褚红玲
  • 2篇刘军
  • 2篇李剑锋

传媒

  • 5篇中华胸心血管...
  • 5篇中国医师进修...
  • 4篇中国现代医药...
  • 3篇广西医学
  • 2篇癌症
  • 2篇中国肺癌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中国比较医学...
  • 1篇中国循证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转化医学杂志

年份

  • 3篇2025
  • 2篇2024
  • 9篇2023
  • 6篇2022
  • 5篇2021
  • 6篇2020
  • 9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内镜用切割缝合器导引结构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镜用切割缝合器导引结构,包括:用于引导切割缝合器的钉砧座穿过血管下壁狭小空间的引导部;一端与引导部连接、另一端用于与钉砧座可拆卸连接的接驳部;其中,所述引导部和所述接驳部间具有大于110°的夹角。本...
李凤卫陈应泰王梅
单操作孔与传统三孔法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比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回顾性对比研究单操作孔与传统三孔法在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因肺部良恶性疾病于我院接受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90例,根据操作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单孔组45例,采取单操作孔法完成手术,多孔组45例,采取传统三孔法完成手术,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组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孔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以及术后疼痛评分方面显著优于多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时,单操作孔法能实现与传统三孔法相同的手术效果和安全性,且能减轻术后疼痛程度,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天数,促进患者康复,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胸腔镜肺叶切除方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吴迅辛兴李凤卫刘思杰边建伟陈应泰
关键词: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
一种便于试剂存放和扫码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试剂存放和扫码的装置,包括试剂瓶和可折叠架,试剂瓶内容置有试剂,试剂瓶外侧面设置有扫码信息;可折叠架包括两组以上分架体,任两分架体之间通过支座转动连接,任一分架体均为双层结构,中间镂空,且包括有两...
陈应泰尹菲李凤卫姜瑞恒辛兴
胸部平扫及增强CT三维重建在早期NSCLC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
2024年
目的评价胸部平扫及增强CT三维重建在早期NSCLC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在北京航天总医院行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的120例早期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n=47)、平扫重建组(n=23)和增强重建组(n=50)。比较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置管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切缘宽度及不良反应。结果平扫重建组及增强重建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置管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切缘宽度≥20 mm比例、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与增强重建组比较,平扫重建组的手术时间更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胸部平扫及增强CT三维重建技术均可辅助解剖性肺段切除,精确定位病灶,降低手术难度;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手术安全性;同时,可缩短置管时间、术后引流量和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快速恢复。
吴迅刘思杰李凤卫辛兴陈应泰
关键词:三维重建肺段切除术胸部CT
肺内小结节穿刺定位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肺内小结节穿刺定位的装置,其包括:其前端为锥台段的定位线,中心开设有沿其长度延伸方向贯穿其长度的内腔;可插拔安置在定位线的内腔内且前端伸出于定位线的锥台段的用于加强定位线强度的钢芯;卡置在定位线外部且...
陈应泰李凤卫
文献传递
内镜用免切口组织抓持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镜用免切口组织抓持装置,包括:抓持器,具有相互铰接的一对抓柄和与一对抓柄前端对应连接的一对抓钳;腔镜释放器,具有夹持杆和设置在夹持杆前端的用于夹持一对抓柄的一对夹持钳头;牵引线,其一端与一对抓柄或一...
李凤卫陈应泰
文献传递
针孔胸腔镜下射频消融术在肺癌局部治疗中的可行性及适应证的探讨被引量:3
2022年
背景与目的 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肺癌治疗,本文将探讨针孔胸腔镜下RFA在肺癌局部治疗中的临床价值,评价其安全性、可行性和有效性,并探讨其适应证。方法 对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就诊于北京航天总医院胸外科,接受RFA治疗的21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过程和治疗结果进行描述和比较。结果 根据手术方式将21例患者分为胸腔镜下RFA组(8例患者共17个病灶)和CT引导下RFA组(13例患者共18个病灶),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无显著差异。胸腔镜下RFA组17个病灶均达到完全消融;CT引导下RFA组16个病灶达到完全消融,另外2个病灶因术中严重胸痛和气胸而中止了治疗。与CT引导下RFA组相比,胸腔镜下RFA组所需的平均手术时间更短(39.2±18.4 min vs. 49.3±25.6min,P=0.041);进行的穿刺消融次数更多(3.3±1.2 vs. 1.7±0.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胸腔镜下RF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2/8),低于CT下RFA组的69.2%(9/13)(P=0.049)。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和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均顺利出院。两组均达到100%的局部控制率。在III–IV期的患者亚组分析中,胸腔镜下RFA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为8.5个月,CT引导下RFA组为8.0个月。结论 针孔胸腔镜下RFA的安全性和疗效与CT引导下RFA的疗效接近,具有手术时间更短和术中并发症更少的优势,是晚期肺癌治疗的一个可行和有益的补充。
刘思杰吴迅辛兴岳超边建伟李凤卫陈应泰
关键词:单孔胸腔镜肺肿瘤射频消融术
先端可吸收半倒刺线装置用于肺穿刺定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索先端可吸收半倒线装置用于肺内小结节穿刺定位的可行性。方法将21个猪肺平均分为3组,分别采用先端半倒刺线、微弹簧圈、带钩钢丝对其进行穿刺定位,判断是否成功,然后通过手摇式拉力架测量定位物的锚定力。所有定位操作均采用“预充式”定位法完成。6名专家独立评估先端半倒刺线、微弹簧圈、带钩钢丝的柔韧性。结果3组全部21次定位均成功。先端半倒刺线组的锚定力明显优于微弹簧圈[(1.089±0.288)N VS(0.066±0.015)N,P=0.000],与带钩钢丝锚定力相似[(1.089±0.288)N VS(1.190±0.279)N,P=0.519]。6名专家均认为先端半倒刺线柔韧度与微弹簧圈相似明显优于带钩钢丝。结论离体实验显示,采用先端可吸收半倒刺线装置穿刺定位肺内小结节具有先端锚定力强、不易脱落、柔韧性好的优点,且无金属异物残留风险,具有临床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研究评估。
李凤卫辛兴边建伟吴迅李昊陈应泰
关键词:肺结节磨玻璃密度结节
预充式CT引导下肺内小结节微弹簧圈穿刺定位患者的护理被引量:2
2019年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以及高分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肺内小结节在健康体检中被检出[1]。部分肺内小结节为恶性,对于需要手术切除的肺内小结节,电视胸腔镜手术因其独特的微创优势无疑为首选手术方式。然而胸腔镜下寻找肺内小结节存在一定困难,因此,精确的术前定位是胸腔镜精准切除肺内小结节的前提[2]。各种术前定位方式应运而生[3,4]。我中心对原有定位方式进行优化后形成了预充式CT 引导下肺内小结节微弹簧圈穿刺定位法[5],并为降低患者的焦虑紧张情绪、提高穿刺成功率以及定位舒适度形成了系统的患者护理流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尹菲李凤卫吕丽陈应泰
关键词:肺内小结节穿刺定位法CT引导微弹簧圈预充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血管离断顺序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及生存情况的影响
2023年
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血管离断顺序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疗效及生存情况的影响。方法 将59例NSCLC患者随机分为A组(n=29)和B组(n=30),两组均给予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其中A组先离断肺动脉再离断肺静脉,B组先离断肺静脉再离断肺动脉。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胸管引流时间及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前后的血清疼痛因子[多巴胺、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NE)、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每分钟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MVV%)],以及术后的无进展生存时间。结果 A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胸管引流时间和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的血清多巴胺、5-羟色胺、NE、IL-6、TNF-α水平较术前升高,FEV_(1)%、FVC%、MVV%较术前降低,但两者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的无进展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先离断肺动脉可减少术中出血量,但血管离断顺序对NSCLC患者术后疼痛、肺功能及生存时间的影响相似,临床上可根据术中情况合理选择血管离断顺序。
辛兴李凤卫陈应泰边建伟刘思杰吴迅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肺动脉肺静脉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