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慧
- 作品数:6 被引量:5H指数:1
- 供职机构:黄河三门峡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吲哚菁绿荧光显影技术指导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及预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价值
- 2025年
- 目的:探究吲哚菁绿(ICG)荧光显影技术指导子宫内膜癌(EC)分期手术的应用效果及对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22年3月-2024年3月本院行腹腔镜全面分期手术的EC患者98例临床资料。均术前于宫颈注射ICG,采用ICG荧光显影技术辅助切除盆腔及腹部淋巴结,并对荧光显影和未显影的淋巴结进行病理送检,分析ICG荧光显影情况、淋巴结清除情况,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ICG荧光显影技术对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分析影响多区域淋巴结ICG荧光显影的相关因素。结果:98例EC患者成功显影91例,显影率为92.9%,共显影994枚淋巴结节,其中盆腔淋巴结851枚(85.6%),腹主动脉淋巴结67(6.7%),骶前淋巴结58枚(5.8%),腹股沟深淋巴结9(0.9%);98例手术患者中腹膜后淋巴结转移阳性34例(34.7%),91例成功显影者中32例(35.2%)腹膜后淋巴结转移阳性。98例共切除淋巴结1578枚,淋巴结转移阳性132枚(8.4%),91例成功显影的患者手术共清除淋巴结1422枚,其中ICG荧光显影994枚,转移阳性122枚,占显影总数的12.3%,所有患者中未发生转移而行淋巴结切除术患者占比65.3%(64/98),未转移淋巴结切除率为91.6%(1446/1578)。ICG荧光显影技术诊断EC患者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90.6%,特异度91.5%,准确率91.2%,阳性预测值85.3%,阴性预测值94.7%,Kappa值为0.810>0.75,与病理诊断一致性较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操作者经验≤10年、肌层浸润深度≥1/2、淋巴管间隙浸润阳性是影响ICG腹膜后多区域淋巴结显影阴性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ICG荧光显影技术对淋巴结转移有较好诊断价值,可用于指导EC分期手术中腹膜后淋巴结清除。
- 谭慧马金枝祝莉郭克锋
-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吲哚菁绿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
- 研讨高危型HPV亚型及病毒载量对宫颈病变筛查和预测的意义
- 2025年
- 目的:研究与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亚型及病毒载量在宫颈病变筛查及预测中的意义,明确高病毒载量的界限。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就诊黄河三门峡医院妇科所有患者的病历资料,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患者共有181例,其中宫颈炎患者72例;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共有91例,其中35例为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患者,56例为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患者;宫颈癌患者18例,分析及归纳高危型HPV分型及病毒载量在各个组之间的关系和规律。结果:宫颈炎、LSIL、HSIL及宫颈癌中高危型HPV亚型感染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宫颈炎组与LSIL组,LSIL与HSIL组,LSIL与宫颈癌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IL与宫颈癌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宫颈炎及LSIL主要以除了16、18以外的高危型HPV亚型感染为主,宫颈癌及HSIL主要以HPV16感染为主。高危型HPV病毒载量在各分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SIL组、HSIL组、宫颈癌组与宫颈炎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LSIL与HSIL组,HSIL与宫颈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SIL与宫颈癌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高危型HPV病毒在诊断HSIL及宫颈癌的最佳截断值为7982.5RLU/CO,在诊断宫颈病变最佳截断值为5409.5RLU/CO。结论:宫颈癌及HSIL主要以感染HPV16阳性为主,宫颈炎及LSIL主要以除了16、18以外高危型HPV亚型感染为主;高危型HPV病毒载量在宫颈病变患者中明显高于非病变患者,病毒载量越高,发生HSIL及宫颈癌的风险增加,利用最佳截断值为患者分流提供新参考;病毒载量结合病毒分型预测疾病发展、转归,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
- 赵雪谭慧马金枝祝莉
- 关键词:病毒载量宫颈病变
- Th1/Th2类细胞因子在宫颈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与病理组织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讨Th1/Th2类细胞因子在宫颈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与病理组织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黄河三门峡医院确诊为宫颈癌患者98例作为观察组,另随机取同期体检的健康女性94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外周血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2(IL-2)、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采用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Th1/Th2类细胞因子与病理组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不同FIGO分期宫颈癌患者外周血IFN-γ、IL-2、IL-4、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患者IFN-γ、IL-2水平与FIGO分期呈负相关(r=-0.547、-0.728,均P<0.001),IL-4、IL-6水平与FIGO分期呈正相关(P<0.001);有无淋巴结转移宫颈癌患者IFN-γ、IL-2、IL-4和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h1/Th2类细胞因子在宫颈癌患者中表达异常,Th1/Th2失衡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联。
- 祝莉郭亚琼温媛阎慧娟谭慧李巧莉
- 关键词:TH1/TH2类细胞因子宫颈癌病理组织
- NSRH与传统RH分别联合盆腔淋巴结清除术治疗宫颈癌的疗效及对尿代动力学的影响分析
- 2025年
-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保留盆腔神经的根治性子宫切除术(NSRH)联合盆腔淋巴结清除术与传统广泛性子宫切除术(RH)联合盆腔淋巴结清除术的疗效区别及对尿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35例宫颈癌患者的资料,依照手术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即传统RH+盆腔淋巴结清除术(RH组,n=67)和NSRH+盆腔淋巴结清除术(NSRH组,n=68),观察两组手术参数、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7 d的排尿情况、术前后的尿代动力学参数和术后泌尿系统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NSRH组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RH组(P<0.05),两组切除子宫韧带长度、切除阴道壁长度、切除淋巴结数量及术中出血量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SRH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RH组(P<0.05);NSRH组的拔除尿管人数显著多于RH组(P<0.05),残余尿量改善效果显著优于RH组(P<0.05),平均残余尿量显著少于RH组(P<0.05),腹压排尿人数显著少于RH组(P<0.05);术后,NSRH组最大尿流率、最大尿流率时平均逼尿肌压及平均尿流速的变化幅度均显著小于RH组(P<0.05);NSRH组的尿失禁、尿潴留发生率及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显著低于RH组(P<0.05)。结论 相较于RH+盆腔淋巴结清除术治疗,NSRH术联合盆腔淋巴结清除术能快速促进宫颈癌患者术后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患者术后排尿情况良好,同时能改善术后尿代动力学,减少术后泌尿系统不良事件,属于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
- 谭慧马金枝周艳菲赵雪祝莉
- 关键词: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除术
- 卡维地洛联合瑞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冠脉粥样硬化患者CTGF、Lp-PLA2水平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 研究卡维地洛联合瑞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冠状动脉(冠脉)粥样硬化患者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的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于黄河三门峡医院心内科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冠脉粥样硬化患者15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8例。两组均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抑制血小板聚集、降压等常规治疗,术前7 d均服用阿司匹林100 mg,1/d。对照组应用瑞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应用瑞伐他汀联合卡维地洛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水平;采用免疫荧光定量法检测CTGF、Lp-PLA2水平。评价两组的不良反应及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G、T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CTGF、Lp-PLA2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HDL-C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卡维地洛联合瑞伐他汀治疗可改善高血压合并冠脉粥样硬化患者的症状,提高CTGF、Lp-PLA2水平。
- 马良谭慧郭明凯杜玮玮宋宝珠周清和
- 关键词:卡维地洛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