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春亚

作品数:9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乙型
  • 3篇突变
  • 3篇逆转
  • 3篇逆转录
  • 3篇逆转录酶
  • 3篇逆转录酶区
  • 3篇转录酶
  • 3篇肝炎
  • 2篇乙型肝炎
  • 2篇衰竭
  • 2篇慢性
  • 2篇慢性乙型
  • 2篇慢性乙型肝炎
  • 2篇基因
  • 2篇急性肝
  • 2篇急性肝衰
  • 2篇急性肝衰竭
  • 2篇肝病
  • 2篇肝衰
  • 2篇肝衰竭

机构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 5篇解放军第30...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军事医学科学...
  • 2篇解放军302...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9篇王春亚
  • 4篇杨昊臻
  • 3篇赵攀
  • 3篇钟彦伟
  • 3篇刘杰
  • 3篇刘斌
  • 1篇李文淑
  • 1篇任艺虹
  • 1篇柳伟伟
  • 1篇魏振满
  • 1篇王浩
  • 1篇毕振华
  • 1篇王琦
  • 1篇王希
  • 1篇闫斌

传媒

  • 2篇军医进修学院...
  • 2篇胃肠病学和肝...
  • 2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实用医院临床...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0
  • 1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HBV逆转录酶区N236T突变与A181T突变患者临床特征的比较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了解HBV逆转录酶区N236T突变患者与逆转录酶区A181T突变患者临床特点的异同。方法对发生HBV逆转录酶区N236T单独突变与逆转录酶区A181T单独突变的患者体内HBsAg、HBV DNA和ALT水平以及HBV基因分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逆转录酶区N236T单独突变组与逆转录酶区A181T单独突变组相比较,后者会造成HBsAg水平的下降(P=0.02),但对血清HBV DNA(P=0.76)和ALT(P=0.40)无显著影响;此外,B型发生rtN236T单独突变的比例较高(77.78%vs.20.53%),而C型发生rtA181T单独突变的比例较高(79.47%vs.22.22%)。结论 HBV逆转录酶区N236T单独突变组与逆转录酶区A181T单独突变组体内HBsAg水平和HBV基因型构成存在明显差异。
王春亚钟彦伟杨昊臻刘杰刘斌
关键词:HBV基因型逆转录酶HBSAGALT
乌司他丁在自身免疫性肝病合并慢加急性肝衰竭治疗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病合并慢加急性肝衰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诊断的自身免疫性肝病合并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2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其余治疗措施两组相同。结果经过7 d的治疗,治疗组患者的AS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3),IL-6下降的水平较对照组明显(P<0.05);两组在ALT水平(P=0.61)和MELD评分(P=0.36)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乌司他丁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病合并慢加急性肝衰竭具有积极作用,尤其在降低炎性因子方面效果明显。
祁京王春亚杨昊臻王希魏振满
关键词:乌司他丁自身免疫性肝病慢加急性肝衰竭
HBV逆转录酶区A181T突变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HBV逆转录酶区A181T突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在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中选择单独A181T突变的病例156例及HBV逆转录酶区无突变的病例236例,检测其体内HBsAg、HBVDNA、ALT的量值,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HBsAg、HBVDNA、ALT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BV逆转录酶区单独A181T突变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HBsAg、HBVDNA、ALT的水平没有明显影响。
王春亚钟彦伟刘杰闫斌杨昊臻刘斌
关键词:肝炎病毒乙型P基因突变
人工神经网络预测阿德福韦酯单用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研究影响拉米夫定(LAM)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换用阿德福韦酯(ADV)疗效的因素。方法纳入2007年9月-2012年1月于解放军302医院采用LAM首治并且因出现耐药而换用ADV继续治疗的HBe Ag(+)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人工神经网络(ANN)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预测模型显示,年龄、LAM用药时间和HBe Ag定量可用于预测病毒耐药的发生,模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91%和90.74%。结论 ANN预测模型有较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有助于病毒耐药的监测和管理。
赵攀王浩王春亚李文淑王琦
关键词: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慢性乙型肝炎人工神经网络
罕见肝脏疾病诊断和预后关键指标的大样本评估和临床应用
赵攀王春亚朱世殊王仲霞王丽旻董漪陈钢刘歆颖刘斌王葽韩玉坤
罕见肝脏疾病是指发病率<0.5‰的肝病或以肝脏为主要受累器官的临床综合征,病因涉及自身免疫性、遗传代谢性、药物毒物诱导、先天结构异常等。对于罕见肝病患者,医患双方经常要面临诊断延迟或误诊以及疾病进展认知缺乏的窘境,患者遭...
关键词:
关键词:肝脏疾病流行病学调查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发生冠状动脉疾病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分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发生冠状动脉疾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3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和解放军第302医院住院确诊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且资料齐全的患者1 525例,按有无合并冠状动脉疾病(CAD)分为CAD组和非CAD组,比较2组临床资料,并进行冠状动脉疾病发病风险分析。结果确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1 525例,其中发生冠状动脉疾病171例(11.2%),男91例,女80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发生冠状动脉疾病的危险因素为:年龄(OR=1.020,95%CI 1.007~1.034,P<0.01)、心血管病家族史(OR=2.023、95%CI1.415~2.892,P<0.01)和糖尿病(OR=2.475、95%CI 1.782~3.437,P<0.01)。结论对于临床上具有高龄、心血管病家族史和糖尿病危险因素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应进行心血管专科的干预和随访。
王春亚柳伟伟赵攀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HBV逆转录酶区M204位点单独突变患者与M204+A181T联合突变患者临床特征的比较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了解HBV逆转录酶区M204位点单独突变患者与逆转录酶区M204+A181T联合突变患者临床特征的异同。方法对发生HBV逆转录酶区M204位点单独突变与逆转录酶区M204+A181T联合突变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sAg、HBVDNA和ALT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所有患者的核苷(酸)类药物治疗史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逆转录酶区M204位点单独突变与逆转录酶区M204+A181T联合突变患者比,后者不会造成HBsAg和HBVDNA水平的下降(P值分别为0.3020和0.5917),也不会引起ALT(P=0.8001)的升高。此外,在核苷(酸)类药物应用方面,前者中单用拉米夫定的比例最高(41.38%),后者中由拉米夫定换用阿德福韦的比例最高(34.15%)。结论 rtM204位点单独突变与rtM204+rtA181T突变患者引起突变的核苷(酸)类药物使用情况有所不同,但两组病毒学指标的水平无明显的差异。
王春亚钟彦伟刘杰杨昊臻刘斌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病毒P基因
急性肝衰竭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急性肝衰竭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15例急性肝衰竭患者和15例健康人,采用Cytometric Bead Array法检测血清细胞因子。结果急性肝衰竭患者和健康人血清IL-2、IL-4、IL-5、IL-12p70和TNF-β水平无统计学差异;急性肝衰竭患者血清TNF-α(13.49 pg/mL)、IL-6(480.96 pg/mL)、IL-10(330.28 pg/mL)和IL-17(6.36 pg/mL)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TNF-α为7.32 pg/mL,P=0.03;IL-6为4.64pg/mL,P<0.01;IL-10为5.47pg/mL,P<0.01;IL-17为2.03 pg/mL,P=0.04)。结论炎性细胞因子在急性肝衰竭发病的病理过程中可能起了重要作用。
赵攀毕振华王春亚
关键词:急性肝衰竭炎性细胞因子血清
冠心病患者血浆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冠心病发病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其亚组分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291例,使用PEG20000沉淀法测定HDL及其亚组分HDL2和HDL3,分析HDL及其亚组分分布特点。1)排除调脂药物影响后分为非冠心病组、冠心病无糖尿病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2)排除糖尿病影响后分为非冠心病组、冠心病未调脂组、冠心病调脂治疗组,对照分析糖尿病及调脂治疗对冠心病患者HDL及组成的影响。结果:冠脉造影正常者HDL显著高于冠心病患者(P<0.05);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HDL3及HDL3/HDL-C均显著降低(P<0.01);冠心病长期服用调脂药物者HDL和HDL2明显高于冠心病未服用调脂药物者(P<0.05,P<0.01)。结论:HDL与冠心病呈负相关,是冠心病的预测因子;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HDL3及HDL3/HDL明显低于无糖尿病者,调脂药物可以升高HDL和HLD2。
王春亚任艺虹
关键词:脂蛋白类HDL冠心病调脂药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