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昊臻 作品数:26 被引量:61 H指数:5 供职机构: 解放军302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 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乙肝康复,抛掉负面情绪 2017年 很多人都关心与乙肝患者接触是不是会传染的问题,回答是否定的。首先,经过治疗的乙肝根本没有病毒复制,所以没有传染性;其次,成年人即使接触乙肝病毒,95%左右不会变成慢乙肝而是自发产生抗体,乙肝在日常生活中不具有传染可能。 杨昊臻关键词:负面情绪 乙肝患者 传染性 病毒复制 慢乙肝 HBV逆转录酶区A181T突变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HBV逆转录酶区A181T突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在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中选择单独A181T突变的病例156例及HBV逆转录酶区无突变的病例236例,检测其体内HBsAg、HBVDNA、ALT的量值,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HBsAg、HBVDNA、ALT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BV逆转录酶区单独A181T突变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HBsAg、HBVDNA、ALT的水平没有明显影响。 王春亚 钟彦伟 刘杰 闫斌 杨昊臻 刘斌关键词:肝炎病毒 乙型 P基因 突变 表达gp210抗体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总结表达gp210抗体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患者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55例PBC患者,分为抗gp210阳性组63例、抗gp210阴性组92例,比较其症状、生化指标、免疫学指标、Mayo评分与Child评分、合并其他免疫性疾病情况及病理分期的特点差异。结果抗gp210阳性组和抗gp210阴性组在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其他相关抗体阳性率、Mayo评分与Child评分及病理分期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gp210阳性PBC患者Ig M、ALP均高于抗gp210阴性组(P<0.05),而甲减发生率明显低于抗gp210阴性组(P<0.05)。结论 gp210抗体对PBC的诊断有一定价值,可做抗线粒体抗体(anti-mitochondrial antibody,AMA)的有益补充,gp210与甲减是否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童晶晶 刘晓燕 陈婧 肖珑 杨昊臻 关崇丹 严立龙 胡瑾华关键词: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肝衰竭分期对HBV感染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判断的意义 目的探讨肝衰竭分期对乙型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HBV-ACLF)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我院2009年6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422例HBV-ACLF患... 刘晓燕 辛绍杰 陈婧 肖珑 杨昊臻 童晶晶 胡瑾华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在肝衰竭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013年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最早被临床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白细胞减少。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G—CSF具有减轻多种毒物引起的肝脏病理损伤,促进肝细胞再生,并降低毒物致肝衰竭实验动物死亡率的作用[1-3]. 杨昊臻 郑楠楠 胡瑾华关键词:肝功能衰竭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免疫 退黄方加减治疗黄疸患者6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观察退黄方治疗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黄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静脉注射、口服保肝、退黄药物),治疗组在常规治疗(除苦黄注射液)基础上,另口服退黄方随证加减,每日1剂。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评分,检测肝功能指标[胆碱酯酶(CHE)、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A),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5.00%,对照组为73.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ALT、AST、TBiL及症状积分均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治疗后CHE明显下降(P<0.05),且显著低于治疗组(P<0.05)。结论退黄方加减联合常规治疗能明显降低黄疸患者TBiL,稳定CHE,改善肝功能,缓解临床症状。 刘晓燕 辛绍杰 陈婧 肖珑 杨昊臻 童晶晶 柳芳芳 胡瑾华关键词:黄疸 慢性肝炎 肝硬化 肝衰竭 中医外治法在癌痛治疗中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6 2009年 中医外治法在癌痛治疗中,因其副作用小,不易产生耐药性和成瘾性,疗效确切等特点而具有明显的优势。现按用药途径和给药剂型分类综述了近十年来的中医外治法治疗癌痛的临床报道,分析总结其应用规律,并针对存在问题与推广前景作了评述。 杨昊臻 杨学关键词:中医外治法 癌性疼痛 临界视觉闪烁频率在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轻型肝性脑病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临界视觉闪烁频率(CFF)对失代偿期肝硬化在轻型肝性脑病诊断上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6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进行CFF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CFF值小于39.0Hz以下者占多数(... 杜宁 胡瑾华 段学章 刘晓燕 柳芳芳 童晶晶 杨昊臻 陈婧关键词:肝硬化 文献传递 硫代乙酰胺致小鼠肝性脑病模型的建立及评估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应用硫代乙酰胺(TAA)和C57/BL6小鼠制备肝性脑病模型的方法。方法 100只小鼠分成4组,对照组(A组)、实验组B、C、D组,每组25只,分别予生理盐水和TAA 100、200、300 mg/(kg·d)腹腔内注射。注射药物后每24小时通过旷场实验、ROTA ROD实验及神经功能学评分检测神经功能,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旷场试验中,与对照组相比,从造模第1天开始,各实验组小鼠均出现运动总路程和总时间明显下降(P<0.05),而各实验组之间无明显差异。ROTA ROD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造模第3天实验D组小鼠运动时间明显下降(P=0.036);第4天,各实验组小鼠均明显下降(P=0.000),而实验组内无明显差异。造模第4天,实验C、D组小鼠神经功能学评分平均值分别为6.3和5.1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第4天实验B、C、D 3组小鼠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1.4%、71.4%和42.9%。3组实验组小鼠肝组织病理改变均符合急性肝衰竭改变。结论 C57/BL6小鼠采用TAA可成功制备肝性脑病动物模型,200 mg/(kg·d)TAA腹腔注射,连续4 d,为推荐方法。 逄菲 胡瑾华 陈珑 杨昊臻 许执恒关键词:肝性脑病 硫代乙酰胺 小鼠 动物模型 肝衰竭患者轻微型肝性脑病临床诊治意义 目的:探讨临界视觉闪烁频率(CFF)对肝衰竭患者并发轻微型肝性脑病的临床诊断价值,及其早期干预治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临界视觉闪烁频率仪对慢性肝衰竭58例,慢加急性肝衰竭22例,正常志愿者40例进行检测并记录CF... 胡瑾华 杜宁 段学章 刘晓燕 柳芳芳 陈婧 童晶晶 杨昊臻关键词:肝功能衰竭 轻微型肝性脑病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