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华 作品数:7 被引量:16 H指数:3 供职机构: 汉中市中心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创伤性膈肌破裂27例分析 2011年 目的探讨创伤性膈肌破裂的致伤因素、诊断及手术方式。方法对27例创伤性膈肌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本组术前确诊21例;术前未能确诊6例,误诊、漏诊率22.2%。均实施手术治疗,其中经胸手术22例,经腹手术2例,胸腹联合手术3例。26例痊愈出院,1例死亡;治愈率96.3%,病死率3.7%。结论膈肌的独特解剖结构及舒、缩状态时其在胸腔内位置的巨大变化,导致损伤时临床表现的多样性。胸部X线及CT检查是可靠的诊断方法。术前对创伤性膈肌破裂的高度警惕和术中仔细检查膈肌是减少漏诊的关键。及时手术是治愈创伤性膈肌破裂的有效途径。 刘青春 吴光航 邵松林 王俊华 米卫国关键词:膈肌破裂 创伤性 胸外科手术 不停跳与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患者心肌和肾功能影响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不停跳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与体外循环下行CABG对患者心肌和肾功能影响。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间陕西省汉中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不停跳组(50例)和体外循环组(50例)分别在不停跳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与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围手术期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并在术后比较两组间心功能、肾功能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情况、手术时间和血管桥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不停跳组患者术后心功能指标显著优于体外循环组患者(t=2.370、2.571,P <0.05),不停跳组患者术后2周时,血清中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2(IL-2)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水平均明显低于同期体外循环组(t=8.659、17.384、14.373,P <0.05);术后3个月时,两组的炎症因子TNF-α、IL-2和IL-8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28、0.616、0.750,P> 0.05);不停跳组患者术后肾功能指标显著优于体外循环组患者(t=8.771、3.257,P <0.05)。不停跳组患者低心排量综合征和心房颤动发生率显著低于体外循环组患者(χ2=4.892、 5.324,P <0.05)。结论对改善患者心功能、肾功能、预防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OPCABG优于CCABG。 王俊华 吕晶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肾功能 术前营养风险指数对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手术后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术前营养风险指数(NRI)对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4周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连续抽样法选取汉中市中心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间进行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手术的成年患者148例,依据术前营养风险指数分为高营养风险组(HNRI,n=15)、中营养风险组(MNRI,n=31)、低营养风险组(LNRI,n=47)和无营养风险组(NNRI,n=55)。收集患者术后至4周医院内感染、急性肾损伤(AKI)、谵妄、低心排综合征(LCOS)、机械通气>24 h发生率及ICU住院时间。评价术前NRI对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患者术后4周临床结局的影响。同时将所有患者按照有、无营养风险分为有营养风险组93例和无营养风险组55例,比较两组间上述各指标的差异。结果高、中、低和无营养风险组患者医院内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0.00%、16.13%、6.38%和5.45%;AKI发生率分别为20.00%、6.45%、6.38%和5.45%;LCOS发生率分别为33.33%、19.35%、4.26%和3.64%;术后机械通气>24 h发生率分别为66.67%、48.39%、34.04%和18.18%;ICU住院时间分别为(10.3±2.1)d、(7.3±1.9)d、(5.7±2.1)d和(3.1±1.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营养风险组的机械通气>24 h、LCOS、谵妄、AKI、医院内感染发生率及入住ICU平均时间分别为44.09%、13.98%、6.45%、8.60%、11.83%和(6.7±1.9)d,明显高于无营养风险组患者的18.18%、3.64%、3.64%、5.45%、5.45%和(3.1±1.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营养风险指数的增高,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成年患者医院内感染、机械通气>24 h、LCOS、谵妄、AKI发生率及ICU住院时间逐渐增加。 王俊华 吴光航关键词:心脏机械瓣膜置换 低心排综合征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腔内修复治疗应用研究(附40例报告) 2012年 目的 探讨急性主动脉综合征腔内修复治疗的方法、安全性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40例患者经CT动脉造影(CTA)确诊.结合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选择合适的覆膜人工血管支架,在DSA监视下释放覆膜人工血管支架.术后随访有无内漏、支架移位和塌陷等并发症.结果 本组手术全部成功.有3例(占7.5%)出现内漏;有2例(占5.0%)出现下肢血栓(左下肢动、静脉各1例);死亡2例(病死率5.0%);无术后截瘫,无支架移位和塌陷发生.结论 腔内修复治疗急性主动脉综合征创伤小,恢复快.近期和中期疗效满意.远期疗效有待于长期随访观察. 刘青春 吴光航 黄志刚 王俊华 米卫国关键词:急性主动脉综合征 腔内修复术 CT 血管造影术 桡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血浆血栓调节蛋白水平与早期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分析桡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水平与早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将193例桡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根据术后24 h血浆TM水平分为TM低水平组97例和TM高水平组96例。根据出院6个月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121例和预后不良72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TM水平,分析2组一般资料、手术情况、合并疾病情况及预后情况,分析影响桡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早期预后的因素。结果与TM低水平组比较,TM高水平组体质量指数(BMI)较高、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低、吸烟史例数较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M低水平组比较,TM高水平组合并2型糖尿病、新发及陈旧性心肌梗死例数较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M高水平组预后良好率低于TM低水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M、新发及陈旧性心肌梗死是影响冠心病患者桡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发生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LVEF是影响冠心病患者桡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发生不良预后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血浆TM水平与患者术前身体状况有一定联系,TM高水平患者术后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于低水平患者,TM水平变化对评估冠心病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吕晶 王俊华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血栓调节蛋白 预后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氧自由基、心肌损伤因子及炎性因子的变化 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 探究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后患者氧自由基、心肌损伤因子及炎性因子的变化。方法 选择2019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93例冠心病,根据手术方案分为非体外组51例(予OPCABG)与体外组42例(予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比2组手术相关指标,治疗前和治疗后2、6、24 h血清氧自由基、心肌损伤因子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非体外组手术时间、入住重症监护病房时间、气管插管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体外组,术后24 h输血量少于体外组(P<0.01)。治疗后2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先降后升,丙二醛(MDA)水平先升后降,且非体外组SOD、MDA水平变化幅度明显小于体外组(P<0.05,P<0.01)。随着治疗时间延长,2组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逐渐升高,且非体外组术后2、6、24 h CK-MB水平均低于体外组(P<0.05,P<0.01);2组治疗后,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先升后降,且非体外组术后2、6、24 h cTnI水平均低于体外组(P<0.05,P<0.01)。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2组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逐渐下降,且非体外组术后2、6、24 h IL-6、IL-8、IL-10水平均低于体外组(P<0.05,P<0.01)。结论 OPCABG可有效降低冠心病患者氧自由基、炎性因子水平,并可减轻心肌损伤,较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疗效好。 吴光航 吕晶 王俊华 李华军关键词:丙二醛 肌钙蛋白I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8 抓握式接骨板治疗肋骨骨折71例分析 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抓握式接骨板治疗肋骨骨折的手术要点;对比镍钛记忆合金及普通钛合金抓握式接骨板的优劣。方法对71例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 71例中40例实施肋骨切开复位镍钛记忆合金抓握式接骨板内固定术,31例实施普通钛合金抓握式接骨板内固定术。术后胸痛均明显减轻;胸廓畸形均得以满意矫治,连枷胸症状消失,呼吸较术前明显改善。单切口镍钛记忆合金板最大固定范围8根肋骨;普通钛合金板5根肋骨。术后随访均达骨性愈合,无接骨板完全松动、脱落现象。结论两者均可有效的改善骨折所致胸部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骨折愈合。手术安全可靠。镍钛记忆合金抓握式接骨板完成固定时所需操作空间较小;操作简单;单切口能完成更多的骨折固定。更符合临床需求。 刘青春 吴光航 邵松林 王俊华 米卫国关键词:肋骨骨折 手术 内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