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锋
- 作品数:7 被引量:19H指数:3
- 供职机构:武汉市汉口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超声引导下不同剂量罗哌卡因神经阻滞用于老年创伤性下肢骨折患者的麻醉效果
- 2023年
-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不同剂量罗哌卡因神经阻滞用于老年创伤性下肢骨折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经武汉市汉口医院确诊并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78例老年创伤性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A组、B组、C组,每组26例,且分别在超声引导下给予0.35%、0.30%、0.25%罗哌卡因神经阻滞。观察记录各组患者感觉阻滞、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及持续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C组感觉阻滞、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均长于B组、A组(C组>B组>A组,P<0.05),持续时间短于B组、A组(C组B组>A组,P<0.05)。3组患者组内VAS评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先升高后降低(P<0.05),但3组患者术后4 h、12 h、24 h、48 h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B组(3.85%vs.30.77%vs.23.08%,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不同剂量罗哌卡因神经阻滞均能够满足老年创伤性下肢骨折患者的手术需求,但0.25%罗哌卡因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优于0.35%、0.30%罗哌卡因,且安全性较更高。
- 吴照飞邹卫琼陈英谭东霞罗锋
- 关键词:罗哌卡因神经阻滞老年患者麻醉效果
- C型臂引导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老年患者下肢手术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比较老年患者单侧下肢手术中c型臂引导下行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与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ASAI~Ⅲ级拟行单侧下肢手术患者,根据随机余数法分为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组(A组,n=30)和硬膜外麻醉组(B组,n=30),A组在C臂引导下行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两点分别给予0.375%罗哌卡因30ml(腰丛)、20ml(坐骨神经);B组行硬膜外麻醉,给予0.375%罗哌卡因10-15ml。观察两组不同时点血流动力学变化、阻滞效果及其不良反应。结果A组在手术过程中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较B组平稳;A组用麻黄碱的患者显著少于B组(P〈0.01);A组患者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长于B组(P〈0.01),但A组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阻滞维持时间均明显长于B组(P〈0.01);B组围术期出现恶心、呕吐、尿潴留不良反应明显高于A组(P〈0.01)。结论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老年患者单侧下肢手术,不仅可满足手术需要,而且对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并发症少,镇痛维持时间长,不良反应少。尤其适合年老体弱患者的手术。
- 田文华高嵩杨帆魏常汤世玉罗锋王磊叶张玲
- 关键词:神经传导阻滞麻醉下肢手术
- 右美托咪定对开胸手术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开胸手术后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开胸手术60例,随机分成A组和B组,每组30例。A组为右美托咪定联合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组,B组为单纯罗哌卡因胸椎旁神经阻滞。观察两组术后镇痛效果。结果术后各时点A组镇痛效果优于B组,且不良反应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增强开胸手术连续椎旁神经阻滞的术后镇痛效果,减少不良反应。
- 田文华高嵩杨帆魏常汤世玉罗锋崔颖王磊
- 关键词:胸椎神经传导阻滞镇痛胸外科手术
- 右美托咪定联合胸椎旁神经阻滞在乳腺手术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胸椎旁神经阻滞应用于乳腺手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行乳腺手术患者90例,用随机余数法分为三组,每组30例,即右美托咪定组(D组)、咪达唑仑组(M组)和对照组(C组)。D组与对照组分别于胸椎旁神经阻滞前15 min开始静脉注入等剂量的右美托咪定(负荷量0.5μg/kg、10 min内注完)及生理盐水,M组于胸椎旁神经阻滞前15 min静脉注入咪达唑仑0.1 mg/kg,观察并记录入室(T0)、胸椎旁神经阻滞穿刺前(T1)、切皮(T2)、肿块切除(T3)、手术结束(T4)时的心率(HR)、呼吸(RR)、平均动脉压(MAP)、Sp O2和警觉/镇静评分(OAA/S)。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组T1-T4时MAP明显降低、HR明显减慢;T2、T3时RR明显增快(P<0.05);D组T2时Sp O2明显高于M组和对照组(P<0.05)。T1-T4时的M组和T1、T2时的D组OA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胸椎旁神经阻滞下乳腺手术的辅助镇静。
- 田文华高嵩杨帆魏常汤世玉王磊罗锋
- 关键词:乳腺手术
- 静吸复合全麻对不同基础血压水平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和应激反应的影响对比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基础血压水平的静吸复合全麻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和应激反应相关指标,初步探讨不同基础血压水平患者在静吸复合全麻当中的监测重点及注意事项,为麻醉手术更加安全及高效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5年9月~2018年2月采用病例抽样的方法选取本院择期进行静吸复合全麻的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性的监测指标为心率;应激反应的监测指标包括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白介素-6(IL-6)以及皮质醇,其中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及皮质醇的定量分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IL-6的定量分析采用ELISA法,结果于不同光波长下进行检测.结果:高血压Ⅱ级组及高血压Ⅲ级组所有监测时刻的心率、血液比粘度、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IL-6、皮质醇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他组,且高血压Ⅲ级组显著高于高血压Ⅱ级组;此外高血压Ⅰ级组在手术开始后20min及手术结束时刻心率、血液比粘度、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显著高于低血压组和正常血压组.结论:基础血压水平较高与血流稳定性变差以及应激反应增强存在一定的因果关联,而在静吸复合全麻的过程中则进一步增大了这种关联的密切性.
- 罗锋谭东霞
- 关键词:静吸复合全麻基础血压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
- 老年患者单侧下肢术中行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安全性及效果观察
- 2020年
-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单侧下肢术中行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医院接受单侧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方式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蛛网膜下腔麻醉方式麻醉。观察2种麻醉方式的安全性和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者麻醉优良率均为100%(P>0.05)。麻醉15,30 min后和手术结束时,两组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4.1%(P<0.05)。结论在老年患者单侧下肢手术中,应用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能起到较好的麻醉效果,对患者的循环功能影响较小,且安全性好。
- 杨帆高嵩罗锋
- 关键词:安全性麻醉效果
- 小剂量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小剂量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手术的效果。方法选择ASAⅡ~Ⅲ级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择期手术患者58例,采用0.75%布比卡因6 mg腰-硬联合麻醉后,观察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术中呼吸、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以及麻醉后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术前和术中呼吸、血流动力学无明显改变( P均>0.05)。结论小剂量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手术中的应用,对患者呼吸、循环系统抑制作用轻微,具有效果确切、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小等优点。
- 田文华高嵩杨帆魏常汤世玉罗锋全国强
- 关键词:小剂量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高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