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嵩
- 作品数:19 被引量:108H指数:6
- 供职机构:武汉市汉口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 肛肠手术中三种麻醉方法的比较研究
- 2014年
- 目的:为提高肛肠病人手术的麻醉效果,选择一种操作简单,成功率高的麻醉方法。观察鞍麻和骶麻,低位硬膜外麻醉在肛肠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90例肛肠手术患者分成3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低位硬膜外麻醉、鞍麻和骶麻。分别观察术中的镇痛、肌松效果,监测术中的HR、MAP、Sp O2变化。结果:低位硬膜外麻醉组和鞍麻组效果满意率明显高于骶麻组(P<0.05);而在血流动力学方面,低位硬膜外麻醉和鞍麻组比骶麻组术前、术中的HR、MAP、Sp O2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低位硬膜外麻醉和鞍麻比骶麻在肛肠手术有更确切的麻醉效果,成功率高,操作简单,是肛肠手术的理想的麻醉方法。
- 杨超张寅坤田文华高嵩杨帆
- 关键词:低位硬膜外麻醉鞍麻骶麻肛肠手术
-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对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行腰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膝部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成两组:D组和R组,每组20例。在超声引导下行腰丛神经阻滞,D组给予0.5%罗哌卡因30 ml加右美托咪定1μg/kg,R组仅给予0.5%罗哌卡因30 ml。观察并记录患者的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以及不同时间点T0(术前)、T1(阻滞后10 min)、T2(阻滞后20 min)、T3(阻滞后30 min)、T4(术毕)的MAP、HR及Ramsay评分,观察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D组患者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R组,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明显长于R组(P<0.05);在超声引导下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行腰丛神经阻滞后T1-T4时间点,D组患者的MAP低于R组(P<0.05);HR明显慢于R组(P<0.05);在T1-T4各时间点,D组患者的Ramsay评分明显升高,且明显高于R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行腰丛神经阻滞,可明显缩短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延长感觉、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有利于保持患者术中镇静,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 田文华高嵩杨帆魏常陈向东
- 关键词:罗哌卡因腰丛神经传导阻滞超声
- 帕瑞昔布钠不同给药方式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吗啡用量的影响
- 2012年
-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不同给药方式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吗啡镇痛的影响。方法:择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60例,年龄45~69岁,ASAⅠ~Ⅱ级,随机分为2组(n=30):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组(A组)和帕瑞昔布钠常规镇痛组(B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丙泊酚、舒芬太尼、维库溴铵麻醉诱导,吸入七氟烷,间断给予舒芬太尼或维库溴铵维持麻醉。A组切皮前15 min静脉注射首剂帕瑞昔布钠40 mg,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2 ml,间隔12 h后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B组切皮前15 min静脉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2 ml,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注射首剂帕瑞昔布钠40 mg,间隔12 h后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术毕两组患者均采用吗啡患者自控镇痛,记录术后2、4、8、12、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24 h按压总次数和有效按压次数,术后24 h吗啡用量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B组比较,A组术后各时点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4 h总按压次数和有效按压次数均明显减少,术后24 h吗啡用量减少(P<0.05),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联合吗啡多模式超前镇痛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可减少吗啡用量,有利于患者恢复。
- 高嵩田文华李建军周卫民
- 关键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吗啡自控镇痛
- 右美托咪定联合胸椎旁神经阻滞在乳腺手术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胸椎旁神经阻滞应用于乳腺手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行乳腺手术患者90例,用随机余数法分为三组,每组30例,即右美托咪定组(D组)、咪达唑仑组(M组)和对照组(C组)。D组与对照组分别于胸椎旁神经阻滞前15 min开始静脉注入等剂量的右美托咪定(负荷量0.5μg/kg、10 min内注完)及生理盐水,M组于胸椎旁神经阻滞前15 min静脉注入咪达唑仑0.1 mg/kg,观察并记录入室(T0)、胸椎旁神经阻滞穿刺前(T1)、切皮(T2)、肿块切除(T3)、手术结束(T4)时的心率(HR)、呼吸(RR)、平均动脉压(MAP)、Sp O2和警觉/镇静评分(OAA/S)。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组T1-T4时MAP明显降低、HR明显减慢;T2、T3时RR明显增快(P<0.05);D组T2时Sp O2明显高于M组和对照组(P<0.05)。T1-T4时的M组和T1、T2时的D组OA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胸椎旁神经阻滞下乳腺手术的辅助镇静。
- 田文华高嵩杨帆魏常汤世玉王磊罗锋
- 关键词:乳腺手术
- 臭氧消融治疗126例颈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观察被引量:8
- 2009年
- 目的观察臭氧消融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36例颈椎间盘突出和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采用臭氧髓核消融治疗,在CT导视下定位,穿刺途经颈椎为前侧方入路,腰椎为后侧方入路,穿刺到病变椎间盘中央;颈椎盘内注入50ug/ml臭氧8-12ml,腰椎盘内注入60ug/ml臭氧15-30ml,行CT扫描,查看髓核溶解程度,然后退针至椎旁,再注入40ug/ml臭氧5ml,及利多卡因、复方倍他米松、维生素B12复合液,解除对硬膜囊及神经根的压迫。结果穿刺成功率100%,治疗后3个月门诊及电话回访,总有效率96%。结论CT导视臭氧溶解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穿刺准确,方法简捷,安全有效。
- 周卫民吴静李云高嵩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臭氧髓核溶解术
-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对乳腺手术患者行胸椎旁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的影响被引量:24
- 2015年
-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行胸椎旁神经阻滞麻醉对乳腺包块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乳腺包块手术患者60例,用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C组,n=30)及实验组(D组,n=30),每组各30例,实验组给予(右美托咪定1μg·kg-1+0.375%罗哌卡因20 ml)行胸椎旁神经阻滞,对照组给予(0.375%罗哌卡因20 ml+同实验组右美托咪定容积0.9%氯化钠)行胸椎旁神经阻滞。分别记录患者入室时(T0)、胸椎旁神经阻滞后15 min(T1)、手术开始时(T2)、肿块切除时(T3)、手术结束时(T4)的HR(心率)、MAP(平均动脉压)、SpPO2(血氧饱和度)和Ramsay镇静评分。观察2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感觉神经阻滞恢复时间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在T1~T4时MAP降低、HR减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T1~T4时的Ramsay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T0时MAP、HR及各时点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感觉神经阻滞恢复时间比对照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用于乳腺乳腺包块切除术,可明显增强胸椎旁神经阻滞麻醉效果,保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缩短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延长感觉神经阻滞恢复时间,利于术后镇痛。
- 田文华高嵩杨帆魏常
- 关键词:罗哌卡因神经传导阻滞乳腺手术
- 骶麻和小剂量鞍麻在膝胸位肛肠手术的临床观察
- 2013年
- 选择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保障患者安全及膝胸位肛肠手术顺利实施,一直都是临床关注的问题。为寻找更加有效的麻醉方法,根据肛肠手术神经支配区域特点,作者自2011年3月至2012年11月选择小剂量局麻药鞍麻,取得了较为满意的麻醉效果,现报道如下。
- 田文华高嵩杨帆全国强魏常
- 关键词:肛肠手术膝胸位骶麻麻醉方式麻醉方法
- 氨酚曲马多片不同的给药方式用于痔瘘手术后镇痛的临床应用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研究氨酚曲马多片(及通安)在痔疮手术后镇痛治疗中的效果。方法:100例痔疮手术患者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按1∶1的比例进入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于术后2 h内首次口服氨酚曲马多片剂2片,此后隔6 h口服1片,术后24h共口服5片,24 h后,每日换药前一小时口服1片,持续到第5天拆线前一小时服一片;对照组同等时间服用安慰剂,只在患者疼痛指数在8以上并且要求止痛时给予肌肉注射镇痛剂或给予口服其他镇痛药,并且将使用镇痛剂作用时效在观察点内的患者于排除,观察询问患者术后4,10,16,24 h及术后第1天至第4天换药时、术后第5天拆线时的疼痛程度,采用NRS评分方式记录下来并予以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在所观察9个时间点的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结论:氨酚曲马多片剂在痔疮手术后镇痛治疗中的效果明确。
- 田文华高嵩杨帆魏常杨超张寅坤李丹
- 关键词:痔瘘术后镇痛
- C型臂引导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老年患者下肢手术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比较老年患者单侧下肢手术中c型臂引导下行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与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ASAI~Ⅲ级拟行单侧下肢手术患者,根据随机余数法分为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组(A组,n=30)和硬膜外麻醉组(B组,n=30),A组在C臂引导下行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两点分别给予0.375%罗哌卡因30ml(腰丛)、20ml(坐骨神经);B组行硬膜外麻醉,给予0.375%罗哌卡因10-15ml。观察两组不同时点血流动力学变化、阻滞效果及其不良反应。结果A组在手术过程中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较B组平稳;A组用麻黄碱的患者显著少于B组(P〈0.01);A组患者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长于B组(P〈0.01),但A组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阻滞维持时间均明显长于B组(P〈0.01);B组围术期出现恶心、呕吐、尿潴留不良反应明显高于A组(P〈0.01)。结论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老年患者单侧下肢手术,不仅可满足手术需要,而且对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并发症少,镇痛维持时间长,不良反应少。尤其适合年老体弱患者的手术。
- 田文华高嵩杨帆魏常汤世玉罗锋王磊叶张玲
- 关键词:神经传导阻滞麻醉下肢手术
- 颈浅丛神经阻滞联合椎旁或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7
- 2013年
- 目的比较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单侧锁骨骨折的手术患者60例,ASAI或Ⅱ级,年龄20~56岁,体重47~78kg,随机均分为A、B两组:A组行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B组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神经阻滞液含1%利多卡因和0.2%罗哌卡因。A组以T1横突为定位标志行颈椎椎旁+胸椎椎旁神经阻滞,分别用神经阻滞液4ml和10ml,再行颈浅丛神经阻滞,用神经阻滞液6ml。B组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分别采用神经阻滞液15ml和6ml。记录椎旁神经阻滞和臂丛神经阻滞15min后神经所支配区域的感觉阻滞情况、麻醉效果评价和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C5、C6、T2神经阻滞完善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4神经阻滞完善率A组明显低于B组(P<0.01);C7、C8、T1神经阻滞完善率A组明显高于B组(P<0.05或P<0.01)。两组患者麻醉效果优良率A组明显高于B组(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1)。结论对锁骨骨折手术采用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操作简单安全,神经支配区域阻滞完善率高。
- 高嵩田文华周卫民刘立莉
- 关键词:椎旁神经阻滞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颈浅丛神经阻滞锁骨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