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
- 作品数:3 被引量:27H指数:2
- 供职机构:武汉市汉口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郑州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热量供给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研究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RICU)病人的营养治疗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关系。方法:将115例使用呼吸机的病人,按是否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分为VAP组和非VAP组。记录病人入院时血清清蛋白(ALB)水平、APACHEⅡ评分、入住RICU时间和并发症情况,第1—3天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占总热量比率、总热量与标准热量的比率以及供能方式。分析热量供给与VAP的相关性。结果:VAP组病人54例,非VAP组61例。多水平线性模型显示:时间与分组的交互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06,〈0.05);VAP组和非VAP组进行比较时,仅有第1天的实际热量/标准热量比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使用TEN的病人16例,有6例发生VAP;使用TPN的45例,14例发生VAP。使用EN的病人99例,其中EN液平均每天摄入量〈500ml为5例,500—1000ml为44例,1000~1500ml为32例,≥1500ml为18例。结论:①人院后24h内摄入热量增加是RICU病人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②第1天热量摄人为目标量的60%可减少VAP的发生,随着EN摄入量增加,VAP发生率增加。
- 李飞于洪涛李惠郭彩霞
- 关键词: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肠内营养肠外营养
- 危重症患者血糖控制水平与28天病死率的关系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血糖控制水平与住院后28 d病死率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4月—2012年4月因呼吸衰竭在我院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住院的患者123例,依照患者在入院后28 d是否死亡分组,分为死亡组18例和存活组105例。记录患者入院时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入住RICU时间、总住院时间、28 d病死率、合并症情况及入院后第1周内每天的血糖最高值、血糖最低值,分析血糖控制水平与28 d病死率的关系。结果 (1)123例患者中使用有创呼吸机者61例;APACHEⅡ评分为(23.7±7.5)分;合并症包括:脑血管病38例,休克2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6例,肺炎102例,癌症19例,心力衰竭70例,糖尿病23例,肾衰竭16例。(2)不同时间、血糖最高值与28 d病死率的效应分析显示:分组是个显著的预测变量(P=0.035),不同组别之间血糖最高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存活组1周内血糖最高值均值为12.4 mmol/L,死亡组1周内血糖最高值均值为14.8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3)不同时间、血糖最低值与28 d病死率的效应分析显示:分组是个显著的预测变量(P=0.022),不同组别之间血糖最低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入住RICU时间亦是显著的预测变量(P=0.012),表明如果不考虑分组因素,只比较不同时间的血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存活组1周内血糖最低值的均值为7.4 mmol/L,死亡组血糖最低值均值为9.2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4)不同时间、血糖极差与28 d病死率的效应分析显示:入住RICU时间、分组以及它们的交互效应均不是显著的预测变量(P〉0.05),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分组,血糖极差间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1)在良好营养支持下,血糖能否有效控制是决定危重症患者病死率的重要因素;(2)在良好营养支持下,将危重症患者的血糖控制�
- 李飞于洪涛李惠
- 关键词:危重病高血糖症病死率呼吸重症监护室
- 重症肺炎死亡患者的早期临床特征及死亡预测因素分析被引量:20
- 2013年
- 目的了解重症肺炎死亡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与死亡相关的预后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郑州人民医院2008年7月至2012年2月住院的125例重症肺炎的数据,对生存患者(109例)与死亡患者(16例)的临床特点进行比较。结果死亡组和生存组基础疾病数量不同,死亡组患者患有更多基础疾病(P<0.05)。死亡组患者入院时心率高于生存组患者(P<0.05)。死亡组有合并症比例及合并症数量、入院前最高体温、入院时血小板数量、动脉血pH、PaO2、HCO3-、氧合指数(PaO2/FiO2)均低于生存组患者(P均<0.05)。Logistic回归显示基础疾病数量、心率及PaO2是重症肺炎患者死亡的预测因素。结论基础疾病数量、心率及PaO2对于重症肺炎具有较高的死亡预测价值。
- 李飞李惠
- 关键词:重症肺炎代谢性酸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