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华英

作品数:7 被引量:27H指数:2
供职机构:简阳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卒中
  • 3篇脑卒中
  • 2篇卒中后
  • 2篇疗效
  • 2篇脑卒中后
  • 1篇电刺激
  • 1篇毒素治疗
  • 1篇短暂性
  • 1篇短暂性脑缺血
  • 1篇短暂性脑缺血...
  • 1篇血流
  • 1篇血流动力学
  • 1篇阳陵泉
  • 1篇阳陵泉穴
  • 1篇语言清晰度
  • 1篇早期康复
  • 1篇早期康复介入
  • 1篇站桩
  • 1篇针灸
  • 1篇针疗

机构

  • 7篇简阳市人民医...
  • 1篇泸州医学院附...

作者

  • 7篇彭华英
  • 1篇李红敏
  • 1篇陈永茂
  • 1篇陈莉
  • 1篇袁洪昌
  • 1篇傅林

传媒

  • 1篇河北医学
  • 1篇内蒙古中医药
  • 1篇四川中医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按摩与康复医...
  • 1篇世界复合医学...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14
  • 1篇2010
  • 1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阳陵泉穴针疗法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及对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究阳陵泉穴针疗法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疗效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4月~2021年4月期间收治的TIA患者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疗组(阳陵泉穴针疗法+常规治疗)和常规组(常规治疗),每组各31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脑血流动力学、TIA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针疗组总有效率为93.55%,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4.19%(P<0.05)。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峰流速差值(DVp)、平均流速差值(DVm)降低,收缩峰血液流速(Vp)、平均血液流速(Vm)升高,针疗组中医证候积分、DVp、DVm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Vp、Vm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针疗组复发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复发频次少于常规组(P<0.05)。结论:阳陵泉穴针疗法治疗TIA疗效显著,可以有效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改善脑血流动力学,并减少复发事件。
彭华英邓安伦王子静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针灸阳陵泉穴疗效脑血流动力学
口部运动联合电刺激及构音障碍训练在脑卒中构音障碍的应用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口部运动联合电刺激及构音障碍训练在脑卒中构音障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四川省简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后构音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电刺激及构音障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口部运动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3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renchay构音障碍评定法得分、言语清晰度,以及临床疗效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renchay总分及8个分项评分高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Frenchay总分及8个分项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言语清晰度高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言语清晰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部运动联合电刺激及构音障碍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的疗效较好,可显著改善构音障碍,提高言语清晰度。
彭华英邓安伦王子静
关键词:电刺激脑卒中语言清晰度
运动锻炼指导在膝骨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
2010年
目的:探讨运动锻炼指导在膝骨关节炎治疗效果,促进其临床应用。方法:对100例膝骨关节炎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运动锻炼指导组(锻炼组),对照组40例给予膝关节腔内注入透明质酸纳注射液治疗,锻炼指导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进行运动锻炼指导。治疗5周后,根据关节活动痛、压痛、15m行走时间(s)、日常活动能力进行情况综合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的活动痛和关节压痛都有显著改善(P〈0.01),治疗前后15m行走与日常活动能力治疗组有显著改善。结论:运动锻炼指导对膝骨关节炎能够改善病人关节功能有积极的作用,建议推广应用。
陈永茂彭华英陈莉
关键词:膝骨关节炎
A型肉毒毒素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5
2014年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的临床效果。方法:72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传统手法按摩及功能锻炼,实验组对痉挛的肱二头肌肌腹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采用前臂及手腕改良Ashworth量表(MAS),Carroll上肢功能实验(upper extremities function test,UEFT)评分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8周时的上肢痉挛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M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M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但无明显改善(P>0.05);相同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改善明显,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UEFT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但同时期实验组患者UEFT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型肉毒毒素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症状,与传统治疗方式比较,具明显的优越性。
彭华英傅林
关键词:A型肉毒毒素脑卒中肌肉痉挛
早期康复介入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影响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介入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康复组和传统治疗组,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量表(FMA)、Barthel指数(BI)和肩手综合征(SHS)发生率于治疗前及治疗30、60d后评定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和肩手综合征发生率。结果康复组和传统治疗组治疗前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30、60d后两组比较,康复组FMA及BI评分明显高于传统治疗组(P<0.01),肩手综合征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治疗组。卡方检验发现肢体运动功能的改善与ADL的提高呈正相关。结论早期综合康复介入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有明显的改善,能提高ADL能力、减少肩手综合征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彭华英袁洪昌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偏瘫
牵引配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4例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54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日后颈椎病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患者取坐位,进行牵引时头颈应保持前屈状态20度左右,以免存在过伸位牵引。每次牵引1min后放松20s,连续25min,最大牵引重量不可超过15kg,操作过程中根据患者情况逐渐增加,至最终患者上肢症状缓解或完全消失。结果:经治疗,参与本次研究的5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39例完全治愈,占72.22%;治疗有效15例,占27.78%;治疗无效0例。治疗总有效率达到100%。结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应用牵引配合推拿的方式不仅能取得良好效果,而且更易被患者接受,是目前治疗颈椎病的首要选择。
彭华英
关键词:牵引推拿神经根型颈椎病
太极混元桩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平衡功能影响
2023年
目的研究在踝关节周围肌力训练基础上增加太极混元站桩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4月简阳市人民医院康复科门诊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踝周肌力训练组、踝周肌力训练+太极混元站桩组,各20例,使用平衡仪进行测试治疗前后两组轨迹长(WL)、外周面积(CIRCU A)、矩形面积(ReA),并测试星状伸展平衡测试(SEBT)。结果治疗后,两组WL、CIRCU A、ReA均较治疗前测值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EBT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踝周肌力训练+太极混元站桩组SEBT测值(92.46±3.89)明显高于踝周肌力训练组的(88.14±5.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60,P<0.05)。结论在踝周肌力训练基础上增加太极混元桩站桩训练比单独肌力训练改善动态平衡效果更好。
彭华英邓安伦李红敏陈瑞森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