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明
- 作品数:7 被引量:13H指数:3
- 供职机构:海宁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海南省重点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面神经损伤的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外伤性面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面神经损伤患者46例分成两组,对照组23例,给予地塞米松、甲钴胺、改善微循环药物治疗。治疗组23例,在对照组药物基础上还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金路捷)20μg肌肉注射,1日1次,平均疗程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面瘫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治疗后面神经传导功能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对外伤性面神经损伤患者具有肯定疗效,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冯小明杜静漪王冠军刘刚朱祖建
- 关键词:鼠神经生长因子临床疗效
- 无创颅内压监测指导急性硬膜下血肿保守治疗病例动态CT扫描的前瞻性研究
- 王冠军朱祖建陈瑞吴顺发冯小明
- 创伤性急性硬膜下血肿是临床发病率较高的脑部损伤,其并发症造成颅内压急剧升高可能形成脑疝,危及患者生命。常规单纯的头颅CT检测对病情变化有重要作用,但容易延误病情;过于频繁CT检查不符合经济原则,反复搬运也不利于患者。闪光...
- 关键词:
- 关键词:急性硬膜下血肿脑部损伤
- 颈内静脉血气分析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中的意义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研究颈内静脉血气分析在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中意义。方法对35例重型颅脑损伤进行亚低温治疗,同时行右颈内静脉逆行置管,不同时间点采血后行静脉血气分析及动脉血气分析,分析亚低温对静脉血气、动脉血气的影响及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1.随着亚低温治疗的进行,SjvO2逐渐升高并趋于稳定,各不同采血点之间SjvO2有显著性差异(P≤0.01),降温治疗72小时较后降温前SjvO2明显升高有显著差异。随着亚低温治疗的进行,PjvO2逐渐升高,不同采血点之间PjvO2有差异(P≤0.05),但PjvCO2及静脉乳酸随亚低温进行组间并无差异。2.随着亚低温治疗的进行,动脉乳酸逐渐降低,不同采血点之间动脉乳酸有差异(P≤0.05),但PaCO2和PaO2并无统计学差异。3.亚低温治疗前SjvO2明显升高者预后差,但随着积极治疗,SjvO2降低者仍可能有较好的预后。结论通过颈内静脉置管不同时间点采血行血气分析是一种技术简答、绝大多数医院可行的评估颅脑损伤患者氧代谢状况判断方法,对于临床开展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及预后判断有指导意义。
- 刘刚杨利平朱祖建冯小明王冠军
- 关键词:亚低温治疗颅脑损伤
- 神经阻滞在清醒开颅手术中的应用
- 冯小明吴顺发朱祖建欧建强沈永波王冠军陈瑞
- 针对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患者,采用头皮神经阻滞联合静脉用药。为手术提供充分的镇痛,镇静,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术中患者处于清醒状态,消除患者的焦虑和恐惧,提高病人的手术耐受性及舒适性,减轻患者术中及术后的疼痛反应,减少并发症...
- 关键词:
- 关键词:神经阻滞麻醉
- 无创颅内压监测指导创伤性急性硬膜下血肿保守治疗病例动态CT扫描的应用研究
- 王冠军朱祖建陈瑞吴顺发冯小明
- 自发性脑干出血诊治体会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脑干出血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脑干出血的治疗与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35例中存活29例(82.9%),其中良好7例,中残11例,重残6例,植物生存5例,死亡6例。结论有脑积水及时行脑室外引流术,保持呼吸道通畅、亚低温、尼莫地平治疗、维持血压平稳、脱水、抗感染、抑酸、高压氧等综合治疗,可提高疗效、降低脑干出血的死残率。
- 冯小明范琴梅王冠军朱祖建
- 关键词:脑干出血脑室外引流
-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颅内压监护临床应用的分析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颅内压的动态变化与临床表现、治疗的关系。方法采用术后置入硬膜下颅内压监护探头,对31例重型颅脑创伤开颅术术后患者进行颅内压动态观察,并指导治疗。结果术后颅内压正常6例,轻度增高12例,中度增高9例,重度增高4例,全部患者中有5例死亡。结论颅内压动态监测有助于对病情变化的正确判断,可为早期诊断、正确治疗及改善预后提供有效的帮助。
- 陈瑞王冠军吴顺发冯小明刘刚
- 关键词:颅内压监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