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晓腾

作品数:14 被引量:31H指数:4
供职机构:吉林市气象局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气候
  • 3篇气象
  • 3篇降水
  • 2篇气候变化
  • 2篇环流
  • 2篇急流
  • 2篇高空
  • 2篇暴雨
  • 1篇低压
  • 1篇雪深
  • 1篇烟碱
  • 1篇雨雪过程
  • 1篇月降水
  • 1篇中尺度
  • 1篇中尺度特征
  • 1篇中尺度特征分...
  • 1篇日照时数
  • 1篇盛夏
  • 1篇水汽
  • 1篇水汽输送

机构

  • 13篇吉林市气象局
  • 2篇吉林省气象局
  • 2篇兰州大学
  • 1篇吉林省气象服...

作者

  • 13篇王晓腾
  • 6篇梁凤霞
  • 3篇胡长雷
  • 3篇徐驰
  • 2篇张炜
  • 2篇杨俊玲
  • 1篇马树庆
  • 1篇杜冠男
  • 1篇孙鸿雁
  • 1篇任晓峰
  • 1篇杨磊

传媒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吉林气象
  • 2篇现代农业科技
  • 2篇气象灾害防御
  • 1篇吉林农业科学
  • 1篇农业与技术
  • 1篇当代农机
  • 1篇农业灾害研究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2
  • 3篇2010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吉林地区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被引量:5
2012年
利用吉林市气象台1971~2010年气温、降水量及日照时数资料,采用统计和线性倾向趋势分析方法,对吉林地区1971~2010年的年、季和作物生长季平均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变化趋势作较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1971~2010年吉林地区的年平均气温、降水呈上升趋势,日照呈减少的趋势。同时分析了气候环境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杨俊玲梁凤霞王晓腾
关键词:气候变化农业生产
2009年10月31日吉林省暴雪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从环流形势、物理量场等方面分析2009年10月31日吉林省暴雨过程。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是由地面低槽、高空槽和贝加尔湖冷空气共同作用产生。大降落区出现在冷暖空气交汇形成的强辐合区。高低空急流的相互配合、耦合触发产生强大的上升气流是此次强降雪天气过程的内在因素。
梁颖王晓腾
关键词:暴雪环流特征高空急流
吉林烤烟烟碱和钾含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被引量:4
2020年
利用历年烤烟烟碱、钾含量资料和气象数据,分析吉林市各县(市)烤烟烟碱、钾含量与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为优化烤烟生产布局和开展烤烟生产气象服务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吉林市各县(市)气象条件对烤烟烟碱、钾含量的影响有共性也有差异,总体来看,烤烟烟碱含量与5—9月平均气温和降雨量负相关,与日照百分率、空气相对湿度正相关;烤烟钾含量与5—9月平均气温和日照百分率正相关,与降水、相对湿度负相关;烤烟烟碱和钾含量与温度日较差正相关;烤烟烟碱、钾含量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存在地域和季节变化,这与气象条件的时间和地域差异有关。
梁颖马树庆王晓腾王晓腾
关键词:烤烟烟碱气象条件
我国现代天气业务现状及发展趋势
2019年
天气的变化关系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更为具体到每人身上,预防疾病,天气的忽然变化会使人容易感冒。及早的掌握天气的变化,增减衣物,尤其下雨或者降温,都会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太多的不便。农业的发展,更需要天气的及时预报。农作物的种植,关注天气可以帮助农民,及时的调整种植,进而达到丰收高产的目的。同时,天气对人们出行也产生重要的影响,如果要去外地,一定要提前了解当地的天气情况,决定增减衣物,选择出行的方式。可以说,天气关心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多年间的经验总结,我国现代天气预报业务现状,正在朝着更为快速,更为智能的方向发展,逐渐与国际接轨,对未来的发展趋势也更具信心。
段家月辛羽婷王晓腾杜冠男张炜
2023年吉林市两次雨雪过程预报偏差及成因对比分析
2024年
利用地面、高空观测资料,ERA5再分析资料和ECMWF细网格预报产品,对2023年初冬吉林市两次雨雪过程的环流形势和物理量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次降水过程均发生在高空冷涡背景下,11月5日过程地面主要受南方气旋北上影响11月16日过程,受地面蒙古气旋及其后部副冷锋影响。两次过程的纯雨阶段温度层结和水汽相态垂直分布差别较大,11月5日过程500hPa以上高层储备大量的冰相粒子,中低层含有丰富的水相粒子;11月16日过程中低层处于降温态势,水汽以冰水混合为主且含量较低。两次过程纯雪阶段温度层结和水汽相态差别较小,水汽含量高值区均位于700hPa以下,且以冰水混合物为主。ECMWF数值模式对于11月5日过程总降水量、雨(雪)量及雪深预报与实况基本接近,对于11月16日过程均预报偏强。ECMWF模式2m相对湿度预报与实况接近。
杜冠男李嘉鑫李策王晓腾梁凤霞
关键词:积雪深度
1951—2015年东北地区8月降水气候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本文选取1951—2015年东北地区24个代表站降水量观测数据,分析东北地区8月降水气候变化特征。研究结果显示,东北地区8月平均降水量存在西少东多的分布特征,且近65年降水量趋于减少,气候倾向率为-4.03 mm/10年;小波分析降水序列可得东北地区降水量出现了明显的16年和4年左右的变化周期,该周期性通过了95%置信度检验。1951—2015年,东北地区存在3个多雨到少雨的阶段性变化,多雨期时长为6~18年,平均为10.3年;少雨期时长为5~11年,平均为7.3年,而且多雨期连续多雨和少雨期连续少雨情况基本一致。
杜冠男张炜张炜王晓腾应爽
关键词:降水气候特征
吉林市40年主要气象要素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利用吉林市1971-2010年气温、降水量及日照时数观测资料,采用统计分析和线性趋势分析方法,对吉林市1971-2010年的年、月平均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变化趋势作较全面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971-2010年吉林市的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冬季增温趋势最明显。1971-2010年吉林市年降水量总体变化不大,1971-2010年吉林市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
杨俊玲梁凤霞王晓腾
关键词: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
2008年盛夏吉林省两次暴雨天气对比分析被引量:5
2010年
应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及加密站资料、T213数值预报产品、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对2008年7月15-16日和7月31日-8月1日吉林省两次暴雨天气的成因进行对比分析。分析产生这两次暴雨(以下简称第一场和第二场暴雨)的天气系统特征、大气垂直稳定度和对流有效位能,产生暴雨的水汽条件和动力触发机制,给出了产生两次暴雨的卫星云图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场暴雨是受副高后部的华北气旋东北上影响;第二场暴雨是受"凤凰"台风登陆减弱,其水汽北上与西风槽、副热带高压边缘西南暖湿气流和冷空气的共同作用产生的。
胡长雷孙鸿雁梁凤霞王晓腾
关键词:暴雨西南急流
台风“梅花”过程分析
2015年
分析台风"梅花"过程,结果表明:"梅花"台风主要是沿着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后部的引导气流移动的。由于大气环流形式变化多端使得台风移动路径有很大的预报难度。由于前期吉林省降水较少,这次台风并没有在吉林省造成较大的灾害,但是台风仍然是吉林省较大范围强降水的天气系统之一,因此要重点加以研究。
王晓腾杨磊胡长雷梁凤霞
关键词:台风梅花大气环流副高水汽输送
一次盛夏极端暴雨中尺度特征分析及模式检验
2024年
2023年8月1—5日受连续强降雨影响,舒兰市金马镇、开原镇和七里乡等地出现洪水漫灌、部分桥梁垮塌、道路受损等险情,大量农田受灾。利用MICAPS常规资料、国家级自动站与区域加密自动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多种数值预报产品、FY4G风云卫星产品、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产品等探测资料,对此次极端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中短期分析、中尺度分析,卫星图像和雷达图像分析。结果表明:多尺度多系统之间作用产生了强的北部中尺度切变,稳定的大尺度环流决定了切变位置;冷涡与副热带高压后部暖湿空气汇合产生能量锋区,产生强迫抬升,切变与急流交汇处集中了大量级降水;地面辐合线是此次对流的中尺度触发机制;较好的能量和整层高湿高能的条件,为短时强降水提供有利环境。
段家月徐驰王晓腾杜冠男梁凤霞
关键词:极端降水中尺度暴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