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玉娟

作品数:53 被引量:76H指数:4
供职机构:邯郸市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邯郸市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8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5篇杂交
  • 23篇杂交棉
  • 23篇棉花
  • 16篇三系杂交
  • 16篇三系杂交棉
  • 16篇抗虫
  • 10篇栽培
  • 10篇栽培技术
  • 9篇基因
  • 8篇转基因
  • 8篇转基因抗虫
  • 7篇高产
  • 6篇杂交种
  • 6篇抗虫棉
  • 5篇选育
  • 5篇生长发育
  • 5篇棉区
  • 5篇高产栽培
  • 5篇高产栽培技术
  • 4篇性状

机构

  • 53篇邯郸市农业科...
  • 3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邯郸市动物疫...
  • 1篇邯郸市农业局
  • 1篇河北华丰种业...
  • 1篇邯郸市农业广...
  • 1篇邯郸市种子监...

作者

  • 53篇张玉娟
  • 52篇任爱民
  • 50篇韩秋成
  • 45篇崔明晖
  • 29篇马维军
  • 24篇尹国
  • 21篇马卫军
  • 9篇王双贵
  • 3篇李存东
  • 3篇杨璞
  • 1篇张晶晶
  • 1篇秦建国
  • 1篇路正营
  • 1篇韩永亮
  • 1篇高彩红
  • 1篇崔明辉
  • 1篇孟雪晨
  • 1篇李丽丽

传媒

  • 10篇河北农业科学
  • 9篇棉花科学
  • 8篇现代农村科技
  • 7篇中国棉花
  • 4篇中国种业
  • 2篇农技服务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农业与技术
  • 1篇生物技术进展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6篇2021
  • 3篇2020
  • 5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10篇2015
  • 8篇2014
  • 7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3篇2008
  • 2篇2006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转基因抗虫三系杂交棉邯杂棉13号选育及栽培技术
2022年
邯杂棉13号于2021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冀中南春播植棉区平均生育期120 d,株高103.7 cm,铃重6.4 g,抗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2018―2019年河北省冀中南春播杂交棉区域试验中,邯杂棉13号每666.7 m2平均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269.3 kg、113.5 kg和102.2 kg。简述了转基因抗虫三系杂交棉邯杂棉13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技术措施及制种技术要点。
任爱民马卫军张玉娟韩秋成崔明晖高彩红
关键词:杂交棉选育过程栽培技术抗虫性
不同耕作方式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被引量:7
2014年
以转Bt基因抗虫棉新棉33B和杂交抗虫棉农大棉6号为试验材料,设翻耕、旋耕、铁茬3种耕作处理方式,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对棉花生长发育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方式棉花的株高、茎粗和叶面积指数均表现为翻耕>旋耕>铁茬,这一规律在2个品种上表现一致。翻耕有利于促进棉花株高和茎粗等营养生长,有助于创建较大的田间群体叶面积,是棉花栽培管理中适宜的耕作方式。
韩秋成任爱民张玉娟尹国崔明晖张晶晶马维军李存东
关键词:耕作方式棉花生长发育
转基因抗虫棉田盲蝽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措施
2014年
近年来,由于转基因抗虫棉的推广普及,棉铃虫的危害得到了有效控制,棉田用于防治棉铃虫的化学农药使用量显著减少,给盲蝽的种群增长提供了一定的空间,导致盲蝽的种群数量剧增,逐步上升为棉花的主要害虫,且危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韩秋成张玉娟任爱民马维军尹国崔明晖
关键词:转基因抗虫棉抗虫棉田盲蝽农药使用量种群增长
冀南棉区绿盲蝽发生危害及防治措施被引量:1
2014年
绿盲蝽属半翅目盲蝽科,是棉盲蝽种类中危害棉花比较重的优势种群,长期以来是我国长江中下游棉区主要害虫之一,而在华北棉区则属于次要害虫。近年来,随着抗虫棉在我国北方地区的大面积种植,有效地控制了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减少了化学药剂的使用,使一些刺吸性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发生和危害日趋严重。所以,有必要对冀南棉区绿盲蝽的危害及发生规律进行系统调查研究,建立有效控制绿盲蝽危害的综合防治技术,为广大棉农在实际生产中提供科学依据。
张玉娟韩秋成任爱民马维军尹国崔明晖
关键词:冀南棉区绿盲蝽鳞翅目害虫长江中下游刺吸性害虫
利用多重PCR-SSR标记鉴别三系杂交棉种子混杂和SSR位点杂合被引量:1
2013年
杂交种纯度优劣直接决定了杂交种产量,而常规方法鉴定周期长,不能及时反映杂交种纯度,难以指导生产应用。由于种子混杂和SSR位点杂合都会造成株间带型的差异,为提高杂交种纯度鉴定的准确性,本研究从196对SSR引物中筛选到4对在双亲间表现稳定多态性的引物,根据带型特点进行组合,结果显示,利用多重PCR-SSR技术可以区分棉花杂交种种子混杂和SSR位点杂合,为杂交种快速准确鉴定提供技术支持。
马维军任爱民尹国张玉娟韩秋成崔明晖
关键词:种子纯度
新形势下杂交棉产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5年
棉花的杂种优势显著,新形势下杂交棉产业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亟待解决。该研究基于国家最新的棉花政策导向,分析了现阶段我国杂交棉的发展现状,从亲本材料的创制、制种、收获、销售、播种、管理等各个环节分析了杂交棉产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尹国路正营张玉娟韩永亮孟雪晨
关键词:杂交棉
河北省棉花种植面积减少的原因和对策被引量:11
2015年
河北省是黄河流域棉区的主要棉花生产省份之一,通过对该省份植棉情况的调研表明,近几年由于受棉花收购价格低位运行、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植棉劳动强度大、自然灾害频发、涉棉优惠政策发布不及时等多重因素影响,棉花种植面积逐年减少。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能够指导棉花生产,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参考。
尹国张玉娟韩秋成崔明晖任爱民马卫军王双贵
关键词:棉花种植面积
棉花新品种—邯368被引量:3
2006年
马维军任爱民秦建国张玉娟王双贵
关键词:棉花有性杂交定向选育农科院
不同种植密度与留叶枝方式对三系杂交棉产量构成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7
2013年
以转基因抗虫三系杂交棉邯杂429为试验材料,设两因素(种植密度、留叶枝方式)三水平试验设计,其中,种植密度水平为2.25万株/hm2、3.75万株/hm2和5.25万株/hm2,留叶枝方式水平为不留叶枝(常规整枝,CK)、留2个优势叶枝和留全部叶枝,研究不同种植密度与留叶枝方式对棉花产量构成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保留叶枝能够提高棉花的霜前花率,促进棉花早熟,但在不同的密度种植时棉产量构成和产量效应不同:低密度栽培时,保留叶枝能够显著提高单株铃数和霜前花率,最终使产量略有提高;中等密度栽培时,保留叶枝会显著降低单铃重,最终导致产量降低,其中留全部叶枝的棉花减产显著;高密度栽培时,保留叶枝会降低棉花单铃重,其中留2个优势叶枝棉花的单铃重降低显著,最终导致产量略有降低。在三系杂交棉简化整枝栽培管理中,采用种植密度3.75万株/hm2、留2个优势叶枝方式栽培棉花产量最高,籽棉产量为5383.6 kg/hm2。
马维军任爱民韩秋成张玉娟崔明晖尹国王双贵
关键词:种植密度留叶枝三系杂交棉
麦套抗虫三系杂交棉邯杂301高产栽培技术
2017年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近年来,粮棉争地矛盾越来越突出,在有限的土地面积上,大力发展杂交棉与小麦间作套种是确保粮食和棉花生产安全的重要举措。通过多年的试验研究总结集成出一套"8-2式"棉麦套种高产栽培技术,为棉麦套种在生产上的应用推广提供了依据。本文详细介绍了棉麦配套品种的选择、麦棉配置方式、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措施等技术和方法。
韩秋成张玉娟崔明晖马维军任爱民
关键词:麦套棉三系杂交棉栽培技术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