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冰

作品数:9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外交学院英语系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文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3篇文化研究
  • 2篇文学
  • 2篇哈贝马斯
  • 2篇访谈
  • 1篇大众
  • 1篇大众文化
  • 1篇对话主义
  • 1篇星球
  • 1篇学科
  • 1篇英国文化
  • 1篇英国文化研究
  • 1篇语境
  • 1篇语言
  • 1篇元知识
  • 1篇社会
  • 1篇身体
  • 1篇生活文化
  • 1篇识字
  • 1篇齐马
  • 1篇重访

机构

  • 9篇外交学院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南开大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9篇赵冰
  • 1篇刘宝
  • 1篇张聪

传媒

  • 1篇文艺理论研究
  • 1篇探索与争鸣
  • 1篇外国文学评论
  • 1篇中国图书评论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南华大学学报...
  • 1篇湘潭大学学报...
  • 1篇中国政法大学...
  • 1篇国际比较文学...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有感觉的男性身体”——论霍加特的文化批评被引量:1
2017年
"身体"是英国文化研究的扛鼎之作《识字的用途》中的重要隐喻。理查德·霍加特通过这一隐喻描述了二战后英国社会的文化生活,尤其是大众文化对工人阶级传统文化的腐蚀以及通过奖学金男孩"有感觉的男性身体"所实现的文化反抗。"有感觉的男性身体",复合了更为古老的"身体":它扬弃了利维斯文学批评中的"感觉"话语,整合了奥威尔登左派批评传统对"身体"的再现。作为三种身体形态之一,"有感觉的男性身体"囊括并超越了大众文化被性化、支离破碎的女性身体和永恒的母性身体,体现了变化—拒绝变化的二律背反;它既是社会瘀伤的症候,又通过特有的感觉能力为治愈社会提供了药方。
赵冰
关键词:大众文化
全球对话主义:21世纪的元知识被引量:1
2015年
与全球对话主义的基本精神相一致,金惠敏的"全球对话主义"概念乃是与西方各种理论相协商或者说是中西对话的一个代表性成果。它是福柯"知识型"的一个构成部分,是包含了关怀人类、敬畏他者的斯皮瓦克的"星球性",是哈贝马斯利他性交往行为模式的一个人道主义延伸,是后殖民主义二元对立思维的终结。随着全球交往的日益加强以及世界文学的日益形成,"全球对话主义"将成为21世纪文化政治的"认识型"。
阿尔弗雷德.霍农赵冰
关键词:元知识福柯哈贝马斯
个人故事,超个人意义——《识字的用途》评介
2015年
作为英国文化奠基人理查德·霍加特的代表作,《识字的用途》详细绘制了一幅英国工人阶级20世纪50年代生活文化图,捕捉到了二战后广告、大众媒介和美国化对该阶级生活、文化和价值观的腐蚀,不仅在文化研究普及为国际化学科中有决定之功,而且对认识文化衰落有警世之用,被《卫报》誉为“稳居20世纪伟大书目之列”。
赵冰
关键词:识字英国文化故事生活文化
从文本到语境:读者的诞生——论文化研究跨学科传统的理论核心
2013年
本文通过对利维斯和霍加特的比较,阐明文化研究跨/反学科传统的理论核心——从文本到语境的转向,尤其是该过程中读者从文本结构中的浮现。本文指出,利维斯认为"文学的批判性内省"是文学用作社会学、历史学证据的前提,而霍加特采取了不同的策略:他从人类学而非美学意义上重新定义"文化",以"社会阐释学"解释各种文化形式之于某一社会群体的历史意义;前者将文本"去历史化",将读者降级为文本的附属品,后者则强调日常生活中的实际读者在意义建构中所扮演的积极角色。此外,作为一个案例,本文还将从祖母对D.H.劳伦斯的阅读分析工人阶级读者迥异于批评家的"非主流"阅读及其原因。
赵冰
关键词:文本语境
阐释 共识 差异——关于阐释公度性的注脚被引量:1
2019年
阐释是否可以公度?鉴于阐释终须以语言为媒介,借助语言发生于语言之中,阐释的公度性便可转化为语言是否具有公度性。围绕该问题,本文重访了哈贝马斯与利奥塔的现代性之争,聚焦二人的语言哲学及其思想中的政治、伦理时刻。文章的主要观点是,在面对理性的困境时,哈贝马斯和利奥塔不约而同地转向了语言,前者认为语言即共识,后者则将语言定义为差异;相应地,哈贝马斯发展出了公共领域理论,而利奥塔倒向了"异教主义"政治。
赵冰
关键词:语言哈贝马斯利奥塔
英国文化研究中的文学、理论和民主批评——关于霍加特的理论研究
2017年
理查德·霍加特通常被视为英国文化研究历史上"前理论时刻"、文学经验主义、文化主义的代表人物,一位反理论/无关理论者。然而,文章认为,霍加特的文化批评并非是反/无关理论的,而是关于何为理论、理论何为的探讨;他的文学写作激活了他的民主批评,这正是文化研究的用途。文章第一部分审视了当代理论,认为理论实则复制了阿诺德模式;第二部分探讨了霍加特的"理论"语言,认为他看似普通的语言满足了民主批评的政治需求;最后一部分结合具体文本,分析了霍加特的语言及文学写作如何促使他伸展开来,与他者对话。
赵冰
关键词:英国文化研究文学
批判理论、比较文学及理论对话——齐马访谈录被引量:1
2020年
作为德语世界批判理论、社会学美学和比较文学最雄辩的声音之一,彼得·齐马自37岁起任克拉根福大学比较文学讲座教授,他所领导的奥地利克拉根福大学比较文学研究理论视野开阔、不拘一格。齐马教授在反思比较文学美国学派及法国学派的方法、经验的基础上,致力于建构现代比较文学的“德国模式”。在本次采访中,齐马教授分享了他对批判理论、社会学美学、比较文学等领域的看法,解释了自己如何试图通过赋予批评理论和世界文学以社会符号学基础,实现对它们的重建。他还将阿多诺和布迪厄并置于文学市场的共同语境中,展示了他在不同理论间进行对话的尝试。
赵冰张聪齐马
关键词:比较文学阿多诺布迪厄
世界问题与中国方案——中外学者对话哈维实录被引量:1
2017年
在全球化、全球对话主义越来越受到关注的今天,各种声音此起彼伏,各种争辩不绝于耳,世界范围内各种问题不断涌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都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中国作为世界上一支重要的力量,如何不断发展自己并适应全球化的背景需求,如何向世界传播中国的声音,探索解决当代世界问题的中国方案,是一个必须思考和坚持的问题。在这个情况下,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当代文化理论"创新小组邀请美国著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大卫·哈维教授前来与中国学者就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和解决当代重大文化问题举行中美双边对谈会。多名中国著名学者参与了对谈,对谈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理论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金惠敏先生主持。
刘宝赵冰
关键词:哈维马克思主义
文化研究的回望与重访:约翰·斯道雷教授访谈
2020年
作为文化研究领域最知名的学者之一,约翰·斯道雷教授在访谈中通过探究一些关键问题回顾了文化研究的历史,并分享了他的新作《激进乌托邦主义和文化研究》。在这本书中,斯道雷教授从文化研究的角度审视了乌托邦主义的古老概念,并指出,激进乌托邦主义或可唤醒文化研究的政治承诺。由此,他不仅重访了英国文化研究的三位奠基人及其理论,而且通过对"此时此刻"的陌生化,指向了未来的激进乌托邦。
张聪张聪
关键词:文化研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