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关海涛

作品数:12 被引量:43H指数:5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脑梗
  • 6篇脑梗死
  • 6篇梗死
  • 4篇动脉
  • 3篇介入
  • 2篇动脉狭窄
  • 2篇血管
  • 2篇血管病
  • 2篇血性
  • 2篇预后
  • 2篇缺血
  • 2篇缺血性脑血管
  • 2篇缺血性脑血管...
  • 2篇氯吡格雷
  • 2篇脑血
  • 2篇脑血管
  • 2篇脑血管病
  • 2篇介入手术
  • 2篇介入手术治疗
  • 2篇患者出院

机构

  • 11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吉林大学中日...
  • 1篇海南医学院
  • 1篇暨南大学附属...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丽水市中心医...
  • 1篇南阳市中心医...
  • 1篇南京市第一医...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濮阳市油田总...
  • 1篇吉林大学白求...

作者

  • 11篇关海涛
  • 6篇周伯荣
  • 4篇许治强
  • 3篇刘子凡
  • 2篇邓燕华
  • 2篇林永强
  • 2篇匡永锋
  • 1篇王守春
  • 1篇南光贤
  • 1篇张育德
  • 1篇麦慧
  • 1篇黄健威
  • 1篇龙友明
  • 1篇赵振强
  • 1篇顾建平
  • 1篇彭晞
  • 1篇黄立安
  • 1篇温昌明
  • 1篇石红婷
  • 1篇蔡学礼

传媒

  • 2篇中国神经免疫...
  • 2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中国现代手术...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广东省医师协...
  • 1篇广东省医师协...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手术治疗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及单纯药物治疗患者,比较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中介入技术与传统单纯药物治疗的疗效,为介入技术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刘婉婷许治强关海涛沈杏肖
脑梗死患者P2Y12与CYP2C19基因突变的临床学特征及其与氯吡格雷动态抵抗的相关性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本研究探讨P2Y12、CYP2C19基因突变的临床学特征、以及在脑梗死患者中P2Y12与CYP2C19基因突变与DCR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脑梗死患者121例,将患者分为CR组(clopidogrel resistance,CR)与NCR组(none CR,NCR),NCR分为DCR组(dynamic CR,DCR)与CNCR组(continuous NCR,CNCR),同时按是否携带P2Y12εC或CYP2C19εA,分为两组;按共存基因分为4组。分别测定所有患者服药前、给药后2 w的血小板聚集率(Platelet aggregation rate,PAR),且NCR组的患者进一步测定3 m及6 m的PAR。结果 LDL-C(OR=3.581,95%CI 2.070-6.195,P〈0.0001)为P2Y12εC的临床学特征;甘油三脂(OR=2.812,95%CI 1.498-5.281,P=0.001)及糖化血红蛋白(OR=2.327,95%CI 1.231-4.398,P=0.009)为CYP2Y19εA的临床学特征。在CR或DCR组,携带CYP2Y19εA和共存P2Y12εC与CYP2Y19εA的发生率高于NCR或CNCR组(P〈0.05)。结论在脑梗死患者中,LDL-C是P2Y12εC的临床学特征,同样甘油三酯和糖化血红蛋白是CYP2C19εA的临床学特征,提示调节血脂代谢和控制糖尿病可能在预防DCR发生中具有积极作用。
石红婷周伯荣王融邓燕华关海涛刘子凡
关键词:脑梗死基因突变
急性前循环动脉粥样硬化性串联闭塞患者球囊扩张与支架置入的效果
2024年
目的比较颈内动脉起始段粥样硬化性串联闭塞患者颈内动脉颅外段行球囊扩张或支架置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22年10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发病24 h内行血管内治疗的急性前循环串联闭塞脑卒中患者91例,分为球囊扩张组51例,支架置入组40例,比较两组基线和临床资料。mTICI 2b~3定义为血管良好再通,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2分定义为临床预后良好。结果支架组患者术后血管良好再通率和90 d良好临床预后率较球囊组高,分别为70%比60.8%和60%比5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1、0.391)。两组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无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和病死率分别为10%比11.8%、32.5%比41.2%、22.5%比17.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1.000、0.396、0.564)。结论颈内动脉起始段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所致的急性前循环串联闭塞患者,急性期颅外段行球囊扩张或支架置入可能均安全有效。
李威冯晓丽王康萌黄开来孙刚陈蓉赵振强关海涛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球囊扩张支架置入
脑梗死二级预防中CYP3A4代谢与非CYP3A4代谢的他汀类药物对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及降脂疗效的比较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观察脑梗死二级预防患者服用高强度的阿托伐他汀(40 mg/d)或瑞舒伐他汀(20 mg/d)对氯吡格雷(75 mg/d)抗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及降脂疗效。方法初选80例,最终入组并观察完成66例脑梗死二级预防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和瑞舒伐他汀组各33例,所有患者随访3个月,分别于服用氯吡格雷前、服用氯吡格雷1 w后、加用他汀1 m后、3 m后测定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血脂、肌酶、肝酶等相关指标,观察3 m内的主要心脑血管等不良事件。结果服用氯吡格雷(75 mg/d)能明显降低血小板聚集率,两组患者在加用他汀1 m后、3 m后的血小板聚集率均未发生明显变化,且同期对比无差异。3 m随访期间,服用高强度的他汀后两组患者的CHOL、LDL-C较基线明显降低(P<0.05),但同期对比无差异(P>0.05);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未为发生心脑血管不良事件,但有个别患者出现肌酶或肝酶升高,两组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脑梗死二级预防患者服用高强度的阿托伐他汀或瑞舒伐他汀对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聚集功能未产生明显的影响,且降脂疗效相近。
钟广宏周伯荣关海涛罗建华陈永源李晓莹
关键词:脑梗死二级预防他汀类药物氯吡格雷
横窦变异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出院时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横窦变异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11例大脑中动脉主干或颈内动脉主干闭塞的脑梗死患者在脑水肿期进行MRV或DSA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为横窦优势侧梗死组和横窦非优势侧梗死组,分析大面积脑梗死后颅内...
刘子凡许治强林永强匡永锋关海涛周伯荣
横窦变异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出院时预后的影响
2013年
目的探讨横窦变异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1例大脑中动脉主干或颈内动脉主干闭塞的脑梗死患者在脑水肿期进行MRV或DSA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为横窦优势侧梗死组和横窦非优势侧梗死组,分析大面积脑梗死后颅内高压对颅内静脉和静脉窦的形态学影响,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的变化。结果 MRV检查示梗死侧静脉显影明显减少;大面积脑梗死后上矢状窦、横窦、乙状窦形态学未见改变;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NIHSS、MR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横窦变异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无明显影响。
刘子凡许治强林永强匡永锋关海涛周伯荣
关键词:脑梗死横窦预后
高场强三维CE-MRA对老年颈动脉狭窄的应用试析
2018年
目的就高场强三维CE-MRA对老年颈动脉狭窄的应用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6例在本院行颈动脉检查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高场强三维CEMRA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特异度及诊断灵敏程度。结果高场强三维CE-MRA对颈动脉狭窄数量检出率与DSA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场强三维CE-MRA对颈动脉狭窄检查,其诊断灵敏度为88.89%(48/54),特异度为94.87%(74/78),与DSA诊断结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高场强三维CE-MRA对老年颈动脉患者进行检测,与DSA诊断具有相当的诊断灵敏度与特异性,且具有经济实惠、无创伤、适应性强、无血管重叠、分别率高、受主观因素影响小等优势,临床价值显著。
彭晞宋亭麦慧蔡绍常黄健威关海涛
关键词:DSA检查颈动脉狭窄老年患者
帕罗西汀提高绝经后焦虑/抑郁患者的雌激素水平和认知功能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探讨抗抑郁剂帕罗西汀对绝经后焦虑/抑郁患者雌激素水平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绝经后焦虑抑郁患者82例,随机分为帕罗西汀抗抑郁治疗组(以下简称治疗组)44例,对照组38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患者治疗前后的性激素〔包括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同时评价情绪和认知相关的汉密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rating scale,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和蒙特利尔认知评定量表(Chinese version of the 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CV)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后E2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上升〔(57.24±14.65)pg/mL比(48.45±10.25)pg/mL,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37.54±7.61)pg/mL〕相比E2水平也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FSH从治疗前的(50.56±16.78)mIU/mL下降到治疗后的(28.90±11.34)mIU/mL(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47.71±10.05)mIU/mL〕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LH从治疗前的(24.18±6.25)mIU/mL下降到治疗后的(18.43±4.55)mIU/mL(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25.83±10.19)mIU/mL〕比较也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治疗前后HAM-A和HAM-D量表评分明显下降,而MoCA-CV量表评分明显上升(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E2水平分别与治疗前后HAM-A和HAM-D评分呈负相关(HAM-A:r治疗前=-0.27,r治疗后=-0.24;HAM-D:r治疗前=-0.65,r治疗后=-0.37),与治疗前MoCA-CV呈正相关(r=0.52,r=0.47)。结论帕罗西汀可提高和改善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与认知功能,提示雌激素可能是帕罗西汀改善情绪及认知功能的作用机制之一。
谢双燕周伯荣胡佳佳关海涛邓燕华
关键词:帕罗西汀雌激素类焦虑抑郁
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手术治疗的回顾性分析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比较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技术与传统单纯药物治疗的疗效,为介入技术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27例,根据有无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分为单纯药物治疗组(70例)与血管内介入治疗组(5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患者均行TCD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治疗后12月的Vs、Vd值,血管内介入治疗组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的随访结果表明血管内介入治疗组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事件8例(14.04%),单纯药物治疗组发生1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事件(21.43%),两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在随访期的12个月中,单纯药物治疗组和血管内介入治疗组均未发生致死事件。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中短期治疗效果要优于传统的药物治疗,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治疗手段推广应用。
刘婉婷许治强关海涛沈杏肖
关键词:动脉狭窄放射学介入性
分水岭脑梗死应用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分水岭脑梗死患者在内科治疗基础上联合介入干预处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50例分水岭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管评估结果及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介入治疗组与药物治疗组。介入治疗组26例,药物治疗组24例。介入治疗组患者在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介入处理方案,药物治疗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案,包括提高颅内灌注,增加侧支循环、抗血小板、神经保护、改善微循环等,采用NIHSS量表评定神经功能,采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精神状态,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SSS)评估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介入治疗组患者其神经功能、精神状态、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均明显优于药物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分水岭脑梗死的患者,在符合条件的基础上,积极行介入干预治疗,解除病因,能够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明显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精神状态、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海涛周伯荣
关键词:分水岭脑梗死介入治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