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匡永锋

作品数:24 被引量:47H指数:4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州市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科研课题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脑梗
  • 9篇脑梗死
  • 9篇梗死
  • 6篇动脉
  • 4篇动脉粥样硬化
  • 3篇动力学改变
  • 3篇血流
  • 3篇血流动力学
  • 3篇血流动力学改...
  • 3篇帕金森
  • 3篇脑梗死患者
  • 3篇脑静脉
  • 3篇白质
  • 2篇多巴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 2篇血管
  • 2篇血管造影
  • 2篇药物
  • 2篇药物不良

机构

  • 12篇广州医学院第...
  • 5篇广州医学院
  • 5篇广州医学院第...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广州医科大学

作者

  • 24篇匡永锋
  • 20篇许治强
  • 12篇刘子凡
  • 5篇梁燕玲
  • 4篇关海涛
  • 4篇梁伟翔
  • 3篇刘宇明
  • 2篇张山莲
  • 2篇彭光莹
  • 2篇周伯荣
  • 2篇林永强
  • 2篇关海涛
  • 2篇周伯荣
  • 1篇赵伟秦
  • 1篇曾惠芳
  • 1篇童启进
  • 1篇王德新
  • 1篇张中芳
  • 1篇孙卫文
  • 1篇林永强

传媒

  • 3篇中国临床神经...
  • 2篇中国神经免疫...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新医学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广州医学院学...
  • 1篇青海医药杂志
  • 1篇中国农村医学
  • 1篇罕少疾病杂志
  • 1篇临床医药实践
  • 1篇神经损伤与功...
  • 1篇中国卒中杂志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广东省医师协...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4
  • 3篇2002
  • 1篇1999
  • 1篇1998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银杏叶提取物对同型半胱氨酸诱导LOX-1mRNA表达升高的拮抗作用被引量:11
2008年
目的观察同型半胱氨酸对血管内皮细胞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mRNA表达的影响并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其拮抗作用。方法采用含不同浓度(0.001,0.01和0.1mmol/L)同型半胱氨酸的培养液孵育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取最能诱导LOX-1表达升高的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分别加入银杏叶提取物和B族维生素。结果随着同型半胱氨酸浓度的增加,LOX-1mRNA表达增加,0.1mmol/L的同型半胱氨酸最能诱导LOX-1mRNA的表达;同型半胱氨酸+银杏叶提取物组和同型半胱氨酸+B族维生素组LOX-1mRNA表达较同型半胱氨酸组明显减少(吸光度值0.42±0.03和0.65±0.04vs0.83±0.05,P<0.05),且同型半胱氨酸+银杏叶提取物组降低幅度较同型半胱氨酸+B族维生素组更大(P<0.05)。结论同型半胱氨酸具有诱导血管内皮细胞LOX-1mRNA表达的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银杏叶提取物可拮抗同型半胱氨酸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LOX-1mRNA表达升高,有望应用于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所致的动脉粥样硬化。
梁燕玲许治强匡永锋刘子凡
关键词:银杏叶提取物同型半胱氨酸内皮细胞血凝素
药物变态反应性脑病1例报告
2002年
药物变态反应可引起多系统损伤,其中伴神经系统损伤者约占2%[1].我院收治1例药物变态反应性脑病,报道如下.
匡永锋许治强张三莲
关键词:药物不良反应病例报告
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治疗帕金森大鼠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GM1)治疗帕金森大鼠的疗效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6-OHDA制作PD大鼠,分别于模型术后第1~14天、第15~28天、第1~28天腹腔注射GM1,观察动物的行为学表现,并用尼氏染色、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观察中脑神经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6-OHDA偏侧损毁后GM1治疗组,动物的旋转圈数、尼氏细胞数、Bcl-2和Bax蛋白表达量与同时点同鼠龄段的盐水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龄鼠组与低龄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给药与延迟给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M1治疗6-OHDA偏侧损毁PD大鼠有效,且老龄鼠和早期给药疗效更佳,提示正确使用GM1,可延缓因衰老等引起的相关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如帕金森病等。
匡永锋曾惠芳许治强孙卫文
关键词: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帕金森病
广东汉族人群Toll样受体4基因多态性与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死的关系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广东汉族人群Toll样受体4(TLR4)基因A299G和C399T多态性与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死的关系。方法住院及门诊的广东汉族患者200例,根据临床表现、头颅影像学、全脑血管造影、颈动脉彩超或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结果及伴有的脑卒中危险因素分为5组,(1)脑梗死并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组(40例),(2)脑梗死无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组(40例),(3)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而无脑梗死组(40例),(4)有≥3种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而无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及脑梗死组(40例),(5)正常对照组(40例)。采用DNA测序法检测各组TLR4基因中A299G和C399T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各组均未见TLR4基因中A299G和C399T多态性的存在。结论广东汉族人群TLR4基因A299G和C399T多态性可能与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死无相关性。
梁燕玲许治强匡永锋刘宇明
关键词:TOLL样受体4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基因多态性
围生期脑静脉血栓形成——6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2004年
目的探讨围生期脑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围生期脑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年龄20~27岁.2例在产前发病,4例在产后2~11小时发病.5例以头痛、视物不清为首发症状,1例以四肢抽搐起病.5例有妊高征病史,尤以舒张压升高明显,实验室检查血液呈高凝浓缩状态,MR表现为多发性梗塞灶.应用脱水、扩容、抗凝治疗,全部治愈. 结论对于妊高征患者,围生期出现头痛、视物不清、昏迷应怀疑脑静脉血栓形成,及早行MR检查及治疗,预后良好.
刘子凡许治强陈敦金匡永锋
关键词:脑静脉血栓形成围生期妊高征
妊娠相关性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和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的磁共振鉴别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MRI和MRV在妊娠相关性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和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妊娠相关性CVST和6例重度子痫前期、子痫发生RPLS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RI和DSA检查,其中7例患者行MRV检查。结果 3例CVST患者中,1例孤立性大脑上静脉前组血栓形成,MRI表现为相应部位T1WI低、等信号,T2WI、FLAIR等、稍高信号,DWI为等、高信号,ADC图为低、稍高信号;2例横窦血栓形成,表现为双侧枕叶皮质、皮质下白质片状T1WI低信号,T2WI、FLAIR高信号,DWI、ADC高信号,可不对称性地累及顶叶、小脑半球,MRV与DSA检查结果相符。6例RPLS患者MRI显示双侧顶、枕叶皮质、皮质下白质多发性、斑片状、对称性病变,部分严重患者大脑半球呈弥漫性、大片状受累,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FLAIR高信号,DWI、ADC高信号;1例患者MRV检查示左侧横窦未显影,DSA检查示左侧横窦通畅。结论横窦血栓形成和RPLS患者MRI均显示血管源性脑水肿,两者脑水肿主要发生于双侧枕、顶叶,但前者范围较局限,后者范围更广泛,可累及基底节、额叶、颞叶。RPLS患者MRV检查可有假阳性,DSA是鉴别两者的重要检查方法。
刘子凡许治强匡永锋关海涛陈敦金
关键词:妊娠窦血栓形成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
妊产妇脑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探讨
2009年
目的:探讨妊产妇脑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以及如何减少误诊率、提高治愈率等。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1年~2008年神经内科和妊产妇救治中心住院的16例妊产妇脑静脉血栓形成病人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分析了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资料、治疗及预后等情况。结果:产前发病4例,产后发病12例。多以头痛、视物模糊、意识障碍、癫痫大发作等为首发症状,可有或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实验室检查多有纤维蛋白原升高、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缩短、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升高等。头颅CT或头颅MRI检查等多为双侧多发性脑梗塞,MRV及DSA显示为大脑浅静脉、上矢状窦、下矢状窦、横窦等血栓。经综合治疗后除1例死亡外余病例均完全恢复,未留下后遗症等。结论:妊产妇脑静脉血栓形成其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诊断困难,易误诊。对起病较急的颅高压伴或不伴神经、精神功能障碍的妊产妇,需高度怀疑颅内静脉血栓形成,应尽早行MRI、MRV或DSA等检查。确诊后宜尽早以脱水降颅内压、低分子肝素抗凝、巴曲酶降纤或尿激酶溶栓等综合治疗,可大大提高治愈率,预后良好。
匡永锋张中芳
关键词:脑静脉血栓形成
颅内高压症的临床表现
1998年
匡永锋
关键词:颅内高压症症状
横窦变异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出院时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横窦变异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11例大脑中动脉主干或颈内动脉主干闭塞的脑梗死患者在脑水肿期进行MRV或DSA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为横窦优势侧梗死组和横窦非优势侧梗死组,分析大面积脑梗死后颅内...
刘子凡许治强林永强匡永锋关海涛周伯荣
横窦变异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出院时预后的影响
2013年
目的探讨横窦变异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1例大脑中动脉主干或颈内动脉主干闭塞的脑梗死患者在脑水肿期进行MRV或DSA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为横窦优势侧梗死组和横窦非优势侧梗死组,分析大面积脑梗死后颅内高压对颅内静脉和静脉窦的形态学影响,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的变化。结果 MRV检查示梗死侧静脉显影明显减少;大面积脑梗死后上矢状窦、横窦、乙状窦形态学未见改变;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NIHSS、MR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横窦变异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无明显影响。
刘子凡许治强林永强匡永锋关海涛周伯荣
关键词:脑梗死横窦预后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