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震
- 作品数:24 被引量:19H指数:2
- 供职机构:云南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 内爆:电子传媒时代的感知、现实与文学——一种批判性的反思被引量:7
- 2007年
- “内爆”是电子传媒时代的理论反思的一个重要范畴。麦克卢汉描述了电子传媒时代的“感知的内爆”,鲍德里亚则把内爆的范围扩大到社会总体的层面,即“现实的内爆”,而电子传媒时代的文学的后现代诉求,可以视作一种“文学的内爆”。不过,“内爆”概念所传达的只是这一时代的部分的真实。麦克卢汉与鲍德里亚的内爆思想既传达了深刻入微的洞见,也表现出触目惊心的盲视。文学本身作为语言的艺术与“真”的艺术,构成了“文学的内爆”的限度。
- 张震
- 关键词:内爆电子传媒麦克卢汉鲍德里亚后现代文学
- 民间信仰、文化商品与生活政治——消费时代语境中的巫术被引量:1
- 2018年
- 巫术不仅仅是古老的文化现象,还是当代的文化景观。消费社会与消费文化构成了巫术当代存在的基本社会与文化语境。在消费时代语境中,巫术既作为传统民间信仰而得到延续,又在一定程度上被消费文化及其逻辑改写为文化商品,表现出景观化、符号化、娱乐化等特征。在当代巫术的实用主义信仰流行与享乐主义消费迷狂的背后,仍然隐藏着某些严肃的意义,体现出追求自我实现的生活政治意涵。
- 张震
- 关键词:巫术民间信仰文化商品生活政治
- 艺术与团结——伽达默尔的美学政治学
- 2019年
- 对艺术问题的思考,在伽达默尔哲学中有着根本的重要性,它不仅构成了“诠释学理论的出发点”,还对“哲学诠释学的整个构想”行使着“指导职能”。1我们认为,艺术问题的这种“指导职能”,不仅仅体现在《真理与方法》中,还延伸到了其后期的诸多伦理、政治议题。在伽达默尔后期实践哲学中,“团结”问题占据了关键的位置。本文尝试论证的是,这种对团结问题的关注,早已内在于伽达默尔以艺术经验问题为核心的美学思考之中。艺术经验就其本身而言,就包含着团结的诉求。
- 张震
- 关键词:伽达默尔团结
- “现代性”的分裂与中国精英文学的价值变迁——以小说为例
- 2002年
- “现代性”构成了当代中国精英文学创作与阐释的无边视域。从“启蒙现代性”的中心幻像到“审美现代性”的突围与“后现代性”的反抗 ,再到“后现代语境”中的现代性反思 ,当代中国在“现代性”价值述求过程中的分裂与蜕变构成了当代精英文学在总体价值定位上流徙变迁的深层动因。对语言和人的尊重是精英文学的价值“
- 张震
- 关键词:小说社会批判精英文学启蒙现代性审美现代性后现代语境
- 《巴黎手稿》与作为文化哲学的美学
- 2018年
- 文化哲学与美学的同一性问题,是'作为文化哲学的美学'这一理论构想得以成立的关键。在《巴黎手稿》中,文化作为'自然的人化'与'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与审美具有同样的感性存在论基础;'美的规律'是作为文化活动的一般形式的文化生产的根本规律,且贯穿于文化生产的全部历史过程之中;共产主义作为文化理想,将'审美的人'视为理想的人。可以认为,《巴黎手稿》对文化哲学与美学之间的同一性进行了深刻的论证。
- 张震
- 关键词:《巴黎手稿》美学文化哲学
- 海德格尔与诠释学的存在论转向——《存在与时间》中的诠释学问题被引量:1
- 2007年
- “诠释学的存在论转向”构成了西方现代诠释学的起点,海德格尔是这一转向的发动者。在《存在与时间》一书中,海德格尔认为,作为基础存在论的此在现象学就是诠释学,从而把诠释学与存在论关联在一起。他还揭示了理解与解释的存在结构,即“被抛的筹划”,并且通过对其时间性结构的探讨,阐明了理解作为此在基本存在方式的存在论意义。海德格尔的这些重要思想为现代诠释学确立了新的发展方向。
- 张震
- 关键词:诠释学存在论
- “象”的境界与“数”的真理——老子“象论”与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论”之比较被引量:1
- 2002年
- 老子“象论”与毕达哥拉斯学派“数论”分别构成了中西古典美学的意义之发端。两者在思想路向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老子“象论”及其人生论的思想路向启发了中国古典美学中的“意象”本体论和以“境界”为最高审美理想的思想 ;毕达哥拉斯学派“数论”及其知识论的思想路向启发了西方古典美学中的“形式”本体论和以“真理”为最高审美理想的思想。
- 张震
- 关键词:数论意象境界真理
- “文学性”反思与作为“不同的世界”的文学被引量:1
- 2011年
- 当代中国语境中的文学理论建设的原创性努力,不可避免地以一系列文学理论基本概念、范畴、命题的反思为起点。“文学性”正是这样的基本概念之一。这不仅仅因为“文学性”是把握现代文学理论的核心线索,更在于“文学性”构成了近年来困扰文学研究界的一系列问题的汇聚之点,如文化研究的兴起对文学研究的挑战、文学批评的理论立场的模糊不清与时尚滑移等等。
- 张震
- 关键词:文学理论建设现代文学理论文学研究中国语境文化研究
- “现代性”的分裂与中国精英文学的价值变迁——以小说为例
- 2002年
- “现代性”构成了当代中国精英文学创作与阐释的无边视域。本文阐述了从“启蒙现代性”的中心幻像到“审美现代性”的突围与“后现代性”的反抗,再到“后现代语境”中的现代性反思,进而分析了当代中国在“现代性”价值追求过程中的分裂与蜕变构成了当代精英文学在总体价值定位上流徙变迁的深层动因。同时,作者认为对语言和人的尊重是精英文学的价值“底线”。
- 张震
- 关键词:精英文学文学创作小说
- “绝地天通”与巫人格的文化审美建构被引量:1
- 2016年
- "绝地天通"是中国上古时代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从巫文化研究的角度来看,"绝地天通"不仅构成了巫人格的自觉文化建构的起点,还为其提供了基本方向乃至内容的指引。巫人格的文化建构的实质是巫文化语境中的人的理想化,即在肯定交通鬼神的巫术力量这一巫之为巫的基本规定的同时,从知识与道德两个方面对巫人格加以提升。这不仅是巫人格建构中最具文化价值之所在,还包含了丰富的人格审美内涵。
- 张震苏荟敏
- 关键词:文化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