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雅琴 作品数:10 被引量:37 H指数:4 供职机构: 湖南中医药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湖南省科技厅项目 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 湖南省科技厅科研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中医药治疗IgA肾病的meta分析 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Meta分析方法评价中医药治疗IgA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运用Pub Med和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维普数据库(database for chinese technical periodicals,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检索中医药治疗IgA肾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对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共收集国内9个随机对照研究,纳入642例患者,中西药组与西药组比较的总有效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结果显示中西药组与西药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23,95%CI(1.53,3.24),P<0.000 1]。中西药组与西药组的完全缓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09,95%CI(1.40,3.13),P=0.000 3]。中西药组与西药组的部分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26,95%CI(0.91,1.72),P=0.16]。结论:尽管本Meta分析结果肯定了中西结合在治疗IgA肾病中的肾保护作用及用药安全性方面优势,由于目前尚缺乏中医药治疗IgA肾病的大样本RCT,本研究纳入的文献数量和患者人数较少,进行评价所纳入的9篇RCT质量不高。因此尚需大样本、多中心完全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证明中医药治疗IgA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 彭亚军 胡淑娟 李旭华 何泽云 廖春来 何雅琴关键词:中医药 IGA肾病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六味地黄丸方对IgA肾病大鼠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方对IgA肾病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雷公藤多苷片组、六味地黄丸方组,各10只。除正常组外均采用运用牛血清白蛋白+脂多糖+四氯化碳方法建立实验性IgAN模型。造模成功后连续灌胃4周,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均采用蒸馏水灌胃;雷公藤多苷片组以6 mg/(kg·d)溶于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灌胃;六味地黄汤组以大鼠及人体质量与相应体表面积比值计算给药量。分别在每周末检测尿蛋白定量及尿红细胞计数,第4周末处死各组大鼠,进行肝肾功能检测,IgA免疫荧光检测,肾脏组织石蜡切片进行HE、PAS染色,光镜及电镜下观察病理改变及半定量评估。结果六味地黄丸方组IgA肾病大鼠食欲、精神及毛发情况均较模型组相对较好,但仍较正常对照组差,从六味地黄丸方组尿蛋白及红细胞计数与模型组比较,均较模型组降低(P<0.05),六味地黄丸方组较模型组血肌酐及尿素下降(P>0.05)、血浆白蛋白上升(P<0.05);雷公藤多苷片组及六味地黄丸方组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和系膜基质增多情况较模型组减轻(P<0.05);电镜下观察各治疗组系膜增生、系膜基质增多及足突融合较模型组轻;六味地黄汤组大鼠免疫荧光IgA沉积较模型组弱,但较雷公藤多苷片组强(P<0.05)。结论六味地黄丸方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IgA肾病大鼠尿蛋白及尿红细胞数,改善其肾功能及升高血浆白蛋白,病理上可减轻IgA在肾脏的沉积和改善肾脏病理病变程度。 彭亚军 李旭华 何泽云 廖春来 何雅琴 胡淑娟关键词:六味地黄汤 IGA肾病大鼠 尿蛋白 尿红细胞 肾脏病理 六味地黄汤对IgA肾病大鼠外周血C1GALT1及Cosmc mRNA表达影响研究 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汤对Ig A肾病大鼠外周血C1GALT1及Cosmc mRNA表达,探讨其对Ig A糖基化的影响。方法: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雷公藤多苷片组,六味地黄汤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均采用运用牛血清白蛋白+脂多糖+四氯化碳方法建立实验性Ig A肾病模型。造模成功后连续灌胃4周。将各组大鼠外周血分离的PBMC悬液,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1GALT1及Cosmc mRNA的表达,ELISA法测定外周血中Ig A含量,凝集素亲和ELISA法检测Ig A1异常糖基化程度,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各组C1GALT1mRNA表达量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组Cosmc mRNA表达中,六味地黄汤组及雷公藤多苷片组表达均较模型组升高(P<0.05),但六味地黄汤组表达较雷公藤多苷片组低(P<0.05);在各组大鼠Ig A含量及异常糖基化程度比较中,六味地黄汤组较模型组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味地黄汤可以上调Cosmc mRNA表达,增加C1GALT1活性,改善Ig A1糖基化异常,从而下调体内Ig A1含量,避免进一步沉积肾脏,延缓Ig A肾病的进展。 彭亚军 李旭华 何泽云 廖春来 何雅琴 胡淑娟六味地黄汤对IgA肾病大鼠α-SMA及FN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汤对IgA肾病大鼠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及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雷公藤多苷片组,六味地黄汤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均采用牛血清白蛋白+脂多糖+四氯化碳方法建立实验性IgA肾病模型。造模成功后分组干预连续灌胃4周,分别在每周末检测尿蛋白定量及尿红细胞计数,第4周末处死各组大鼠,进行肾功能检测。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检测各组α-SMA及FN蛋白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各组尿蛋白定量及尿红细胞计数比较,模型组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而六味地黄汤组与模型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组α-SMA和FN表达,模型组较正常组表达显著升高(P<0.05),而六味地黄汤组较模型组表达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六味地黄汤可减少IgA肾病大鼠尿蛋白及尿红细胞数,改善其肾功能,可能与通过下调α-SMA及FN表达相关。 彭亚军 李旭华 何泽云 廖春来 何雅琴 胡淑娟关键词:IGA肾病 六味地黄汤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纤维连接蛋白 六味地黄汤对IgA肾病模型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和补体调节蛋白CR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汤对IgA肾病模型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补体调节蛋白CR1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40只SD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按完全随机方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雷公藤组、六味地黄汤组。采用复合方法建立IgA肾病模型,成模后各给药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连续4周。检测各组大鼠尿常规、尿红细胞计数和24 h尿蛋白,取血检测肌酐、尿素氮、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取肾组织HE、Masson染色观察大鼠肾脏病理结构,免疫组化检测大鼠肾脏组织TGF-β1和CR1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六味地黄汤组模型大鼠蛋白尿、血尿及肾脏纤维化减轻(P<0.05),TGF-β1表达下降、CR1表达上调(P<0.05)。结论六味地黄汤可能通过降低TGF-β1的生成,促进CR1的表达,延缓IgA肾病模型大鼠肾脏纤维化。 何泽云 何雅琴 廖春来 彭亚军 李旭华 熊志胜 旷丽君关键词:六味地黄汤 IGA肾病 转化生长因子-Β1 六味地黄汤对IgA肾病大鼠IL-6及TNF-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汤治疗Ig A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动物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雷公藤组和六味地黄汤组。除正常组外,均采用牛血清白蛋白(BSA)+脂多糖(LPS)+四氯化碳(CCl4)方法建立实验性Ig AN模型。造模成功后连续予以相应药物灌胃4周,正常组予等体积0.9%Na Cl溶液灌胃。测定各组大鼠24 h尿蛋白;检测血肌酐及尿素氮的含量;用HE和Masson染色法观察肾脏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肾组织中IL-6和TNF-α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的24 h尿蛋白明显升高、IL-6和TNF-α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雷根藤组和六味地黄汤组24 h尿蛋白明显降低,IL-6和TNF-α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大鼠肾功能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雷公藤组及六味地黄汤组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和系膜基质增多情况较模型组明显减轻。结论:六味地黄汤抑制IL-6和TNF-α的表达可能是其治疗Ig A肾病的作用机制之一。 何泽云 廖春来 何雅琴 彭亚军 李旭华 旷丽君 熊志胜关键词:六味地黄汤 IG IL-6 TNF-Α 禾肾丸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肾脏podocalyxin及α-actinin-4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观察禾肾丸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肾脏podocalyxin及α-actinin-4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禾肾丸减少尿蛋白的可能机制。方法:将80只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依那普利组和禾肾丸组。一次性尾静脉注射阿霉素造模并予药物干预,第2、4、6、8周留取24h尿标本,观察24h尿蛋白定量,取肾组织观察大鼠肾脏组织形态学的变化,检测大鼠肾脏的podocalyxin及α-actinin-4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依那普利组、禾肾丸组、模型组24h尿蛋白定量较正常组明显增高(P<0.05),肾脏病理损伤明显,podocalyxin蛋白表达量减少、α-actinin-4蛋白表达量无明显变化但异常分布明显;与模型组比较,依那普利组、禾肾丸组治疗第8周24h,尿蛋白定量明显减少(P<0.05)、肾脏病理损伤明显减轻、大鼠肾脏podocalyxin表达明显高于同期模型组(P<0.05),α-actinin-4的表达量较同期模型组无明显差异,但异常分布较模型组为轻。结论:禾肾丸能减少阿霉素肾病大鼠24h尿蛋白、减轻阿霉素肾病大鼠肾脏病理损伤,其作用机制与其上调阿霉素肾病大鼠肾脏podocalyxin表达、减轻α-actinin-4的异常分布有关。 何泽云 熊志胜 李旭华 旷丽君 何雅琴 廖春来 李连关键词:PODOCALYXIN 禾肾丸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肾组织PI3K及PTEN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禾肾丸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肾组织磷酯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3-kinase,PI3K)、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PTEN)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静脉注射6 mg/kg阿霉素以复制大鼠阿霉素肾病模型;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依那普利组和禾肾丸组。予相应药物干预第2周、第4周、第6周及第8周,留取尿液标本,观察尿蛋白定量的动态变化,取肾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肾脏PI3K及PTE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24 h尿蛋白定量逐渐增高,均高于同期空白组(P<0.05);禾肾丸组、依那普利组随灌胃时间延长尿蛋白定量逐渐降低,均明显低于同期模型组(P<0.05)。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I3K主要表达于肾脏肾小球系膜区,肾小管上皮细胞无明显表达,主要表达部位为脏层上皮细胞的胞浆;PTEN则主要表达在肾小球及肾小管的细胞核中,空白组大鼠肾脏中可见强阳性表达,造模组大鼠肾脏表达较空白组少。PI3K在灌胃2周及4周时均逐渐上升,灌胃6周达到高峰,第8周开始下降;PTEN在灌胃2周及4周时逐渐下降,第6周最低,第8周开始升高,其变化趋势与PI3K相反;禾肾丸组和依那普利组大鼠肾组织PI3K及PTEN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禾肾丸降低慢性肾脏病蛋白尿的机制可能与其降低肾组织PI3K及PTEN蛋白表达相关。 李旭华 何泽云 彭亚军 旷丽君 熊志胜 何雅琴 廖春来 李连关键词:阿霉素肾病 磷脂酰肌醇3激酶 怡肾丸治疗慢性肾衰竭(CKD2~4期)临床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通过怡肾丸对慢性肾衰竭(CKD2~4期)临床治疗的回顾性研究,评价怡肾丸治疗慢性肾衰竭(CKD2~4期)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以2012年6月~2014年3月间,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住院及门诊接受怡肾丸治疗的慢性肾衰竭(CKD2~4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观察怡肾丸组与对照组治疗慢性肾衰竭(CKD2~4期)临床疗效、中医证候指标及安全性。结果:两组中医证候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西医疗效评定、肾功能及血红蛋白的影响比较中均较治疗前改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分别组间比较中,发现怡肾丸组在中医证候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西医疗效、肾功能及血红蛋白的影响中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怡肾丸可有效延缓慢性肾衰竭(CKD3~4期)进展,同时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具有一定安全性。 彭亚军 胡淑娟 何泽云 李旭华 廖春来 何雅琴关键词:慢性肾衰竭 六味地黄汤对IgA肾病大鼠血尿及蛋白尿的影响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研究六味地黄汤对Ig A肾病大鼠血尿及蛋白尿的影响。方法:SD大鼠50只按随机原则分为正常对照组(15只)和Ig A肾病组(35只),运用牛血清白蛋白(BSA)+脂多糖(LPS)+四氯化碳(CCl4)方法建立实验性Ig A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从Ig A肾病组(死亡1只)随机抽取4只及正常对照组随机抽取5只大鼠进行Ig A肾病模型鉴定,鉴定造模成功后将30只Ig A肾病组大鼠按随机原则分为模型组、雷公藤多苷组和六味地黄汤组,并进行药物干预4周,于每周末测定各组大鼠尿红细胞计数、24h尿蛋白定量,比较各组结果。结果:六味地黄汤组及雷公藤多苷组在第2、3、4周的尿红细胞计数和24h尿蛋白定量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雷公藤多苷组降低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味地黄汤可减少Ig A肾病大鼠血尿及蛋白尿,从而改善Ig A肾病模型大鼠的预后。 何泽云 廖春来 何雅琴 彭亚军 李旭华 旷丽君 熊志胜关键词:IGA肾病 六味地黄汤 血尿 蛋白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