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英
- 作品数:6 被引量:38H指数:4
- 供职机构:巴中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分析巴中地区696例阴道分泌物的细菌分离鉴定及耐药性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了解不同地区不同人群阴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对阴道炎治疗过程中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科学的实验室依据。方法对巴中地区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期间的696例阴道分泌物样本进行培养,在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分离的菌株进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分析。结果 696例样本中457例中培养出病原菌238株,阳性检出率为52.08%。细菌检出种类较多,革兰氏阳性球菌104株,革兰氏阴性杆菌63株,假丝酵母菌67株,其他细菌4株,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3.70%、26.47%和1.68%。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和B群无乳链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抗生素敏感率均为100.0%,粪肠球菌和B群无乳链球菌对氨苄西林和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0.00%。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美洛培南和亚胺培南抗生素敏感率均在97.00%以上,两种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耐药率均在34.00%以上。结论定期总结分析所在地区的阴道分泌物中病原菌分布及细菌总体耐药概率,对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提高疗效和降低耐药菌株的产生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 王贞美钟洪伟王官容王淑英何柳
- 关键词:阴道分泌物细菌培养
- 5′-核苷酸酶与肝脏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 2012年
- 目的:探讨5′-核苷酸酶(5′-NT)与肝脏疾病的相关性。方法:利用酶比色法测定对照组43例和各类肝脏相关疾病共118例的5′-NT测定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健康对照组、肝癌组、肝炎组、肝硬化组、胆结石组5′-NT平均值分别为6.20、18.75、36.07、27.90、45.38IU/L,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5′-NT在肝脏各类疾病中的表达差异,可以为肝脏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新的思路。
- 王贞美王官容王淑英王华郭兴梁
- 关键词:肝脏疾病
- 血液检验在贫血诊断与鉴别中的效果
- 2020年
- 目的:探究血液检验在贫血诊断与鉴别中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间入院并明确诊断为贫血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按贫血类别分组,缺铁性贫血患者50例,设定为A组,地中海贫血患者50例,设定为B组,再于同期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C组,对两组患者血液检验结果中相关指标进行分析探究。结果:A组患者RDW水平明显高于B组患者与健康体检者;B组患者RBC、HB及RBC/MCV水平明显高于A组患者与健康体检者;A组与B组患者MCV与MCH水平明显低于健康体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可将MCV与MCH指标作为血液检验贫血联合诊断标准,RDW、RBC、HB及RBC/MCV指标可作为贫血类型的鉴别参考标准,为贫血患者的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 王淑英高全霞
- 关键词:血液检验贫血
- 8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抗核抗体谱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20
- 2016年
-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谱(ANAs)中12项抗体检测结果对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线性免疫分析法(line immuno assay LIA)检测86例SLE患者(SLE组)、81例其他风湿性疾病患者(疾病对照组)和9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的血清ANAs中12项抗体,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对检测结果分析。结果健康对照组中针对12项抗原的抗体未被检出,SLE组和疾病对照组中12项抗体有不同程度的阳性被检出,抗双链DNA抗体(dsDNA)、抗核小体抗体(Nucleosome)、抗核糖核蛋白粒子抗体(Sm)、抗PO抗体(P0)、抗组蛋白抗体(Histone)、抗Ro/SS-A抗体(52 KD)等7项抗体在SLE组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5.12%、53.49%、33.72%、43.02%、47.67%、37.21%、58.14%均明显高于疾病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对照组与健康对照组间所检测抗体的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E组单项抗体检测与多项抗体联检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对照组单项抗体检测与多项抗体联检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NAs的12项抗体联检有助于提高SLE的阳性检出率,可为疾病的筛查、诊断、分类、病情观察等方面提供有价值的实验室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王淑英王峰王贞美张影秋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抗核抗体谱风湿性疾病
- 恩替卡韦治疗阿德福韦酯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5
- 2016年
- 探讨耐阿德福韦酯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NADV-CHB)患者采用恩替卡韦进行挽救治疗48周过程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随机选取巴中市中心医院感染科门诊在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NADV-CHB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用恩替卡韦进行挽救治疗。对挽救治疗前及治疗48周后血清HBVDN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及总胆红素(TBIL)水平,治疗后6、12、24、36、48周血清HBV-DNA和HBeAg的阴转率,ALT、AST、TBIL的复常率以及挽救治疗过程中的药物不良反应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挽救治疗48周后血清HBV-DNA、ALT、AST及TBIL水平较挽救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51、14.53、8.67、13.26,P=0.007、0.004、0.008、0.009);血清HBV-DVA和HBeAg转阴率和ALT、AST和TBIL复常率较挽救治疗6周时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35、7.12、5.12、17.68、17.84,P=0.025、0.019、0.042、0.011、0.043);挽救治疗期间未发现病毒学突破,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恩替卡韦能有效控制NADV-CHB患者的HBV复制,可提高血清HBV-DNA和HBeAg的转阴率以及降低ALT、AST和TBIL复常率,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 王峰王淑英张红伟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阿德福韦酯耐药恩替卡韦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