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霞
- 作品数:12 被引量:77H指数:6
-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省卫生厅科技计划项目江西省卫生厅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不同终末漂洗方法对软式内镜残留戊二醛清除效果的研究被引量:10
- 2016年
- 目的探讨内镜经戊二醛浸泡消毒后,检测不同终末漂洗方法残留的消毒剂浓度,为使用内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5年6月期间消化内镜共36条;空白对照组内镜不浸泡戊二醛,直接用过滤水进行漂洗;干预组使用2%碱性戊二醛浸泡消毒内镜10min,依据终末漂洗方法分为单股水流组、喷淋式清洗槽组、自动清洗消毒机组进行清洗,每组分为1.0min、2.0min、3.0min共3个水平。结果不同终末漂洗方法内镜外表面戊二醛残留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动清洗机和喷淋式内镜清洗槽清洗3min对戊二醛的清除效果较好,适合临床实践应用。采用喷淋式内镜清洗槽更为节约清洗成本,适用于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 黄茜夏春华张燕霞马久红
- 关键词:内镜戊二醛喷淋高效液相色谱法
- 一种多功能垫枕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垫枕,涉及ERCP诊疗设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承载板,所述承载板铰接有垫板,所述承载板与所述垫板之间设置有调节机构。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人俯卧在垫板上,用调节机构调节垫板的角度,以适应医护人...
- 张燕霞曾洪
- 313所医疗机构十二指肠镜和线阵超声内镜微生物学监测现状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 调查分析中国十二指肠镜和线阵超声内镜微生物学监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采用《十二指肠镜和线阵超声内镜微生物学监测现状调查问卷》对全国313所医疗机构消化内镜中心的十二指肠镜和线阵超声内镜微生物学监测的执行情况、监测频率、采样方法,以及结果判定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313所三级医疗机构覆盖27个省级行政区。97.76%的医疗机构对十二指肠镜和线阵超声内镜进行微生物学监测,监测频率主要为每月监测1次(分别为49.32%、44.10%)和每季度监测1次(分别为44.22%、46.58%),检测数量以全部检测(分别为52.72%、45.34%)和按比例轮换抽检(分别为34.69%、43.48%)为主。大部分医疗机构对十二指肠镜和线阵超声内镜腔道进行活检腔道采样(分别为91.50%、93.79%),采样方法多为普通冲洗法(分别为83.22%、78.48%),泵辅助采样法(分别为8.39%、11.39%)和刷辅助采样法(分别为5.59%、5.70%)占比较少。大部分医疗机构对十二指肠镜和线阵超声内镜的特殊结构抬钳器采样(分别为82.99%、85.71%),采样方法主要为冲洗法(分别为56.15%、52.17%);65.99%的医疗机构对十二指肠镜先端帽采样,采样方法主要为拭子法(54.12%)。十二指肠镜和线阵超声内镜微生物学监测结果判定,分别有60.20%、58.39%的医疗机构以活检腔道微生物数量判断,其余医疗机构以多个腔道(部位)中最高微生物数量(分别为26.87%、29.19%)或多个腔道(部位)的微生物数量相加(分别为12.93%、12.42%)作为结果判定指标。结论 中国医疗机构对十二指肠镜和线阵超声内镜微生物学监测的规范性和执行力有待提高,临床实际操作中需建立针对十二指肠镜和线阵超声内镜的监测规范及检测标准,以更好地推进内镜质量监测的有效实施与执行。
- 李贤煌张燕霞张勋曾洪田东黄茜马久红
- 关键词:十二指肠镜微生物学监测
-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及胆汁槟榔维B1胶囊在不同肠道准备方案中的应用效果比较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观察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及胆汁槟榔维B1胶囊(胃肠舒)在结肠镜检查前不同肠道准备方案中的效果。方法将120例拟行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3组,每组各40例,A组口服常规剂量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B组口服常规剂量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联合胃肠舒,C组口服单倍剂量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联合胃肠舒。比较3组肠道清洁效果和不适反应情况。结果3组患者在肠道清洁效果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肠道气泡产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C组的气泡发生率较A组发生率低30%,较B组低10%,不适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倍剂量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联合胃肠舒可以保证肠道清洁效果,并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
- 万小雪张燕霞黄茜马久红
- 关键词:结肠镜检查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
- 行结肠镜检查前患者单次和分次服用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溶液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2
- 2016年
- 目的:探讨行结肠镜检查前患者单次和分次服用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溶液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结肠镜检查患者1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次服药组(n=80)和分次服药组(n=80)。单次服药组,采用常规肠道准备方法,结肠镜检查前5 h 将3 L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溶液30~60 min口服完。分次服药组,结肠镜检查前10 h将1.5 L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溶液30~60 min口服完;结肠镜检查前5 h 再将1.5 L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溶液30~60 min口服完。观察比较2组患者结肠镜检查前肠道清洁度、肠道气泡情况及肠道准备不适症状。结果2组行结肠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评分较低,肠道清洁效果均较满意,2组患者肠道准备评分、肠道气泡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肠道准备不适症状中恶心、腹痛、肛门刺激、失眠及饥饿平均秩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次和分次服用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溶液肠道清洁效果相当,但分次服药肠道准备不适症状较轻,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 黄茜万小雪张燕霞马久红
- 关键词:结肠镜肠道准备聚乙二醇电解质散
- 急诊内镜下治疗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十二指肠乳头出血27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2
- 2016年
-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十二指肠乳头出血相关因素及急诊内镜治疗的止血措施,总结预防和治疗十二指肠乳头出血的临床经验。方法对该院行急诊内镜下止血治疗的十二指肠乳头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26例内镜下止血成功,成功率达96.30%。结论治疗性ERCP术后乳头出血重在预防,术后一旦出血,急诊内镜下止血是最直观、简便且有效的措施。
- 张燕霞黄茜马久红
- 关键词:十二指肠乳头急诊内镜
- 142家医院十二指肠镜再处理现况问卷调查被引量:8
- 2021年
- 目的调查我国十二指肠镜清洗消毒规范执行及相关补充措施实施现状,了解及分析十二指肠镜清洗消毒存在的问题。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调查全国142家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诊疗机构的十二指肠镜基础设施配置、清洗步骤、消毒剂使用、储存、人员配备与培训、四项补充措施等的执行情况。结果 142家医院覆盖我国全部省级行政区,95.77%为三级医院,十二指肠镜数量以1~5条为主,86.62%诊疗量在500例以内,80.99%再处理使用了自动清洗消毒机。WS 507-2016《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要求的所有关键点完成率为72.54%,存在特殊结构清洗不足(2.36%~70.08%)、清洗消毒相关消耗品不足(14.79%)、消毒剂浓度检测不合理(6.34%)、储存(7.74%)和干燥(7.75%)不合理等问题。补充消毒措施(EtO灭菌/液体化学灭菌/重复的HLD)实施率为2.82%~24.65%。十二指肠镜清洗消毒人员从事内镜清洗工作的时间和学历普遍偏低。结论十二指肠镜清洗消毒设施的配备及使用较普通内镜更为完善,但清洗消毒关键点的认知和实施仍普遍存在不足。从事十二指肠镜清洗消毒的人员资质、及培训均需要加强,而补充消毒措施在我国执行率均有待提高。
- 黄茜张燕霞刘林林马久红
- 关键词:十二指肠镜清洗消毒问卷调查
- 结肠镜检查前两种肠道清洁方法对患者体验影响研究
- 目的 评价单次服用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及分次服用对肠镜检查患者肠道清洁效果及患者服药体验的影响.方法 160 例行结肠镜检查前患者随机分为单次服药(5h)和分次服药(10h-5h)组,检查前服用聚乙二醇(128g)和4L 水...
- 黄茜万小雪张燕霞马久红
- 关键词:结肠镜肠道准备
- 三位一体可视化教学模式在内镜清洗消毒培训中的应用被引量:13
- 2016年
- 目的:探讨三位一体可视化教学方法在内镜清洗消毒规范化培训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2组:传统教学组43人和三位一体教学组40人,培训时间为2d。比较2组学员对内镜清洗消毒步骤的依从性及对不同教学方法的公信力评分,同时收集培训2周后学员的理论成绩得分和实践考核合格率。结果三位一体教学组依从性评分高于传统教学组(χ2=10.501,P=0.033);三位一体教学组公信力评分、培训2周后理论成绩得分和实践考核合格率分别为47.47分、(93.79±3.81)分、93.02%(40/43),传统教学组分别为43.68分、(85.25±3.14)分、77.50%(3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4和11.097、χ2=4.038,P<0.01或0.05)。结论三位一体可视化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内镜清洗消毒规范化培训质量,节约人力和时间,更加符合消化内镜清洗消毒规范化培训的需求,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黄茜张燕霞马久红
- 关键词:病人依从可视化教学内镜清洗消毒公信力
- 染色放大内镜对早期胃癌诊断一致性的研究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探索染色放大内镜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可行性和准确性,评价其在临床实践中的运用价值。方法接受普通胃镜检查发现胃黏膜可疑病灶220例,行染色放大内镜复查。内镜下观察完成后,对高度可疑部位病变取1~5块组织进行活检并作出内镜下良恶性诊断。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评价不同内镜下诊断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结果染色放大内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09%、94.47%、89.01%,Kappa值为0.705(P<0.05)。结论染色放大内镜作为一种新型诊断用内镜,对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和诊断的准确性具有重要价值,但染色放大内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 张燕霞黄茜马久红
- 关键词:早期胃癌染色放大内镜一致性